中国式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及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研究不可或缺的经验和资源。本书包括九章。前五章着重阐发基础性的理论问题,包括社会治理的基本概念、内容主题、本质要求、历史脉络、道路选择、工作路径,等等。后四章选取当前中国社会治理中的四个重大问题,即信访、群体性事件、社区建设和大数据应用进行专题研究。不过,这些问题虽然
本书针对青少年的特点而编写,并力图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其中,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习感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理解体会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过的辉煌历程,自觉将实现个人梦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本书深入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结构,阐明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传统与时代品格。以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文化自觉,本书探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合力的理论资源,探析秉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使命,阐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学理内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于个人道德层面提出的价值准则,它关涉到“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需要个人伟大的精神和担当,没有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凝聚发挥,没有全社会共同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和人民的幸福就不可能实现。本书正
本书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构建与国际传播中的话语创新,从中华民族的复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反映时代变化发展的话语体系、对外文化和价值观传播中的话语创新、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的国际交往价值观等方面,深入阐释和回答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传播中,如何创新话语表达,构建反映时代发展变化的话语体系;如何立足
基石与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丛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总主编 韩震)
《复旦马克思主义评论》是复旦大学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的集刊。以本书为载体的马克思主义多学科、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将有助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支撑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复旦学派”。本辑为第一辑,设置“特稿”“当代中国马克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自2017年启动“地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研究”项目。推广地方改革创新实践经验、引导改革研究方向、服务中央领导及有关部门决策是“地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研究”的目的与宗旨。本书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2022年“地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研究”系列课题辑录,共9篇文章,主要从案例意义、基
全面开启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要求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本书致力于有机结合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维度,深入揭示中国社会治理演进的历史脉络和内在逻辑,进而厘清社会治理在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尝试提出创新社会治理的思路和对策。其中,前五章侧重阐发基础理论问题,包括社会治理的基本概念、内容主题、目标任
本稿集刊,所设栏目基本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下各二级学科,主要栏目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政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等等。所收录文章总体导向正确,所论议题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思政课教学等诸多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展现了一定的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