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地理环境为切入点,以军镇烽戍遗存调查整理为线索,对不同局势下,整个天山廊道军防体系在唐朝经略西域的进程中所发挥的具体战略作用进行了探讨。对道路交通,尤其是天山内部廊道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唐朝诸多保障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安全的战争,都是借助于天山内、外部廊道,与周边游牧部落等的合作进行的。全书以
本书是关于中国古代边疆社会的研究,以唐至辽代雁门关以北之长城地带为着眼点,以大同军为线索。大同军是七世纪八十年代至十一世纪中叶,唐、后唐及辽朝在雁门关以北地区设置的边防军镇。大同军视野下的雁北社会历经唐代的北疆、沙陀的根据地及契丹的桥头堡等三个时段的变迁,聚集了突厥、回纥、吐谷浑、粟特、沙陀、契丹等多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