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女心理小说集/新潮儿童文学丛书30年纪念版》作品构思新颖、思想深刻、语言鲜活,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当时儿童文学创作的独特风貌。
我们追求的是恒定本质——新潮儿童文学丛书30年纪念版序/曹文轩
回归艺术的正道——“新潮儿童文学丛书”总序
我们共同的梦想
秦文君
少女罗薇
迟到的敬意
橙色
等她到明天
穿出窄巷
告别裔凡
父·女
情感
程玮
蓝五角星
女家庭教师
倾斜的星座
趁你还年少
傍晚时的雨
清晨下着小雨
陈丹燕
黑发
我的手风琴伙伴
1966年最后的一朵玫瑰
女中学生之死(中篇)
青春的谜底(中篇)
《中国少女心理小说集/新潮儿童文学丛书30年纪念版》:
这真是件大喜事,早听姨妈说,单位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要分给她两间一套的新房子。可瞧瞧罗薇那一副懒懒的无精打采的样子,好像这事平凡得不值得一提。我注视着这间窄小而又凌乱的斗室,由于备受空间的限制,每逢白天,罗薇的小床只能翻过来竖在墙角边,腾出块地方作为通道。我想,这肯定给她带来许多烦恼:星期天早上不能睡睡懒觉呀,无法在垫被下塞进一本有秘密的记事体日记啦。既然如此,为什么她说起新房子时还那样缺少热情呢?难道她变成了一个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对其他一切都漫不经心的人? 不一会儿,外头有个尖尖的女高音喊了罗薇一声,立刻,中学生从椅子上弹跳了起来,冲锋似的往外奔,出门时肩膀把门边的碗橱撞得打颤。随即便听到她们在外头无拘无束地笑着什么,我想听听她们的谈话内容,可是这时候她们的声音便低下去,变成了挺默契挺亲昵的低语。
我满房间踱着,无意中瞥见罗薇写的一行句子——“我不愿跟她搬到新房子去,我矛盾极了。”我笑笑就踱开去,她也许是眷恋这个住惯的地方吧?矛盾嘛,哪一个中学生能做到无论遇上什么事都能从容不迫呢?再说,罗薇有个挺疼爱她的奶奶就住在楼上。
这不,老奶奶正在楼上喊:“小薇,外面风大,跟你同学一起上我这儿来吧。”也许,罗薇舍不得离开奶奶,所以耍起了孩子脾气?我这么猜测着。
大约过了二十分钟,罗薇神采奕奕地回来了,她见我还没走,似乎怔了怔。我问:“刚才来叫你的是你的好朋友?” 她点点头,变得友好起来:“她来送我相册,她多傻,其实明天一早我们能在学校碰到的。她还特意跑一趟,真傻!” 我注意到她在说这席话时,神情激动,分明在炫耀她们的友情不同凡响。接着,她又把那宝贝从口袋里掏出来递给我。那本相册确实不错,很精致。扉页上粘着张照片,上面是一个瓜子脸、眼睛很明朗的女孩,估计是刚才的那个女高音。
“你觉得她怎样?”罗薇点着那张照片问。
我说:“她看上去很纯朴,很真诚。” “你也这么认为?”罗薇高兴起来,立刻滔滔不绝地谈起她的朋友,而且,一下子对我产生了好印象,开始翻箱倒柜地找糖盒子准备招待我。哦,这个年龄感情真诚,珍惜友谊,尤其是女孩。我忽然觉得自己离那已流逝的少女时代近了许多。
“她怎么想起送你相册的?”我问。
“我告诉你的话,你能保密吗?”她反问道。
当然,我答应。哪怕这丝毫不值得保密。
“知道吗?今天是我十四岁的生日,听说我是晚上出生的,所以……” 我理解她对这事的郑重,十四岁是个不平凡的年龄,况且,有哪个中学生不希望生日过得有意义?于是我说:“有本书上写过:热爱生命的人才会纪念生日;纪念生日应该成为更好地生活的起点。让我预祝你——十四岁的罗薇从这个生日的第一天起……” “嘘!轻点!”罗薇紧张地说着,一边涨红着脸跑到窗前,气咻咻地拉起窗帘,“别让他听见!” “他是谁?”我问。刚才我看见对面有一家窗子正好对着罗薇家的窗子,有个脸儿白白的男孩曾经在那儿晃来晃去过。
罗薇告诉我说,他是他们班的男生,叫周荣国,名字挺爱国的,可惜,总爱趴在窗前往这儿看,像个侦察员,所以,有时她白天也拉上窗帘。
“也许他闲得无聊?”我插了句话。
“那不会吧。”罗薇又为那男孩辩护起来,“其实他脑子发达极了,成绩总是班里的前三名,还有,在班里他从不跟女生多搭讪。” 我们又谈了一会儿,主要是罗薇向我谈论她的同学和老师。我发现,她谈起同她关系比较一般的人,都有贬有褒,好像很辩证;等到谈论起她很喜欢或是很不喜欢的人时,措辞就很绝对:“这个人好极了,没有缺点。那个人嘛,我真懒得提他的名字,他是世界上最使人讨厌的家伙。”总之,她时而宽容,时而苛刻,这一切都取决于她的感情因素。
很晚了还不见姨妈回来,我便起身告辞。罗薇先是一再挽留,后来我向她出示手表,她才算退了一步,但执意要送我去车站,而且还挽住我的胳膊。路上,我对她说:“等姨妈回来你跟她说,过两天我再来看她。” 罗薇没作声,低头走了一阵,忽然仰起脸来问:“哪一次你能来专门看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