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学(第3版)》从旅游行业发展和旅游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规律,融合旅游心理学的新理论研究成果和旅游行业的新实践经验,总结作者长期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注重内容与形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既致力于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又致力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体系完整,逻辑结构严密,观点鲜明,内容翔实,形式多样,既有理论的先进性和独创性,又有实践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旅游心理学(第3版)》适合于高职高专院校旅游与餐饮管理类专业教学使用,也适合作为成人高校、函授、自考以及在职人员的培训教材,还可以作为旅游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的业务用书和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参考用书。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结构转型,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和经营管理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如何提高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是现今旅游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和关注热点。尽管旅游业界和心理学界的专家学者就旅游心理学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各种有关旅游心理学的专著、教材、论文不断涌现,但作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感到真正适合自身教育教学需要与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和教育规律的相关教材并不是很多。因此,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作者在总结当今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长期的相关教学经验,根据当前的人才培养要求和目标,结合高职院校旅游与餐饮专业学生的特点和现状,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理念,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进行了大胆探索和革新,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案例引出理论,由理论解析案例,最后用于指导实践,既突出教材的科学性和职业性,又强调教材的生动性和实用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例完整。
《旅游心理学》自问世以来,承蒙广大院校师生的厚爱,已多次重印。作为21世纪高职高专旅游专业规划教材,本书在修订再版前广泛征求了选用本书的高职高专院校旅游专业师生对教材的使用意见,在充分借鉴国内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内容和结构上都作了调整、优化与创新,调整了某些章节,对有些章节的案例和习题重新进行了修改或选编,加强了教材应有的导学、助学功能。第3版教材秉承了第2版教材的编写特色,在保持教材原有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旅游心理学研究的新发展、新成就,对某些基本概念、理论观点做了新的订正、论述和进一步的探索。
本书在内容和体例的编排上,既注重理论和知识的分析,又重视案例分析的设计;既注重理论和方法的阐述,又重视实践的应用分析;既注重旅游心理的分析和探讨,又重视旅游实践的操作和指导;既注重内容的丰富完整,又重视形式的生动适用。
本书主要分为五大篇:入门篇、消费心理篇、交往心理篇、服务心理篇和管理心理篇。书中主要介绍了旅游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旅游心理与行为、旅游者个性与服务策略、旅游知觉与服务策略、旅游动机与服务策略、旅游者态度与服务策略、旅游者情绪与服务策略、旅游人际交往的心理与技巧策略、导游服务心理、饭店服务心理、领导的心理品质与管理方式、员工的心理状况与管理策略、团队精神的塑造与人际协调等内容。本书适合于高职高专院校旅游与餐饮管理类专业教学使用,也适合作为成人高校、函授、自考以及在职人员的培训教材,还可以作为旅游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的业务用书和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参考用书。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大量有关心理学、管理学、旅游学等方面的论著,并引用了部分相关资料,除去书后所列的参考文献以外,其他的文献由于篇幅原因没有一一列出。在此,谨向这些文献与资料的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本书第1版由海口经济学院、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运城学院、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合作完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海口经济学院旅游学院周义龙
入门篇
引言
第一章 心理学与旅游
学习目标
第一节 精神分析心理学
【导引案例】网友炮轰蒋雯丽广告涉嫌乱伦
一、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
二、精神分析理论与旅游心理分析
第二节 行为主义心理学
【导引案例】好喝的酸梅汤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与旅游行为探讨
第三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
【导引案例】想想旅游团队里最缺的是什么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二、需要层次理论与旅游需求满足
消费心-理篇
第二章 旅游者个性与服务策略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旅游者个性概述
【导引案例】细微之处见真情
一、个性的概念
二、个性的基本特点
三、影响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四、旅游者个性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第二节 针对不同个性旅游者的服务策略
【导引案例】小陈眼中的四类客人
一、旅游者个性倾向性与旅游服务策略
二、旅游者个性心理特征与旅游服务策略
三、旅游者个性心理结构与旅游服务策略
第三章 旅游知觉与服务策略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旅游知觉概述
【导引案例】急中生智
一、旅游知觉的概念
二、旅游知觉的特性
三、旅游知觉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针对不同旅游知觉的服务策略
【导引案例】交通条件改善有助于增加黄山游客量
一、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二、旅游中的社会知觉
第四章 旅游动机与服务策略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旅游动机概述
【导引案例】美景并非人人爱
一、动机
二、旅游动机
第二节 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及其激发
【导引案例】张先生和李先生的不同选择
一、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
二、旅游动机的激发
第五章 旅游者态度与服务策略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旅游者态度概述
【导引案例】情况变化后的旅游计划
一、态度
二、态度与旅游者行为
第二节 旅游者态度的改变及影响策略
【导引案例】桃李酒家又重新火了起来
一、态度与旅游决策
二、态度改变理论
三、旅游者态度影响策略
第六章 旅游者情绪与服务策略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旅游者情绪概述
【导引案例】重视客人的“求平衡”心态
……
交往心理篇
服务心理篇
管理心理篇
参考文献
《旅游心理学(第3版)》:
(一)有意识的旅游心理与行为
有意识的旅游心理主要是指人们希望通过旅游活动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也就是人们出外旅游的心理动因。
1.满足好奇
正如一首流行歌曲所唱的:“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在呼来唤去的生涯里,计算着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日复一日地过着同样的生活,在熟悉的地方待的时间过长,熟悉的东西过多而新奇的东西太少,难免产生厌倦情绪和感觉单调乏味。对于单调乏味的日常生活,喜新厌旧的人类天性促使人们走出因为熟悉而缺乏新鲜感的家园,通过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看一看别人的生活,过一过别人的生活,来寻求新鲜感,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以此来纠正日常生活中的失衡,尝试享受一段虽然短暂但生机勃勃、趣味盎然的自己从来没有经历过的生活方式。人们外出旅游正是为了寻求过上这种不断扩展、不断更新、不断刺激的能够给人带来新鲜感的生活。猎奇求新是人们外出旅游最为普遍的心理动因。
2.缓解压力
未来学家莱斯比特认为:失去了高技术与深厚感情的平衡,令人烦恼的不协调现象就会产生。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强度让在都市生活的人们苦不堪言,幸福指数不断下降。在我们周围常常能够听到“活得真累”、“做人很难”等诸如此类的话语.在这种情况下,外出旅游缓解压力的观念很容易产生。人们需要通过旅游来暂时摆脱繁重的日常事务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在陌生的地方过上一段短暂的、相对轻松的、没有烦琐的人际网络的、相对简单的生活来缓解日积月累的紧张和压力。外出旅游正是为了寻找一方“世外桃源”以求得到暂时的解脱,消除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精神紧张,恢复脑力与体力的平衡。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为了寻求解脱而外出旅游的人会越来越多,旅游正日益由以前的“奢侈品”逐渐变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3.梳理情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在当代西方社会中,爱只是一种罕见的现象。他尖锐地指出:“支撑资本主义社会的准则与爱的准则是不相容的”,是“心的沙漠”和“爱的荒原”。日趋发展的人际关系让现代人焦头烂额,疲于应付。理智与情感、道德与法律、利益与友情、理想与现实等这些复杂的关系无时无刻不困扰和纠缠着人们。暂时摆脱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过上一种简单快乐的生活成为很多现代都市人的不二选择,于是很多人踏上出外旅游的路,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去过上一段没有干扰、没有纠葛、没有困惑的生活,去梳理一下困扰已久的情感,去理清各种纠缠不清的头绪,重新审视自己以往的工作和生活、关系与情感,认真思索人生的真谛和未来的发展。旅游可以说是疗治心灵伤痛的一剂“良药”。
4.开阔视野
俗话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孔老夫子周游列国饱经磨难退而著书立说写成千古经典,司马迁踏遍千山万水遗世史家绝唱无韵离骚的辉煌篇章,李白行游四海饱览万里江山留下不朽诗篇,徐霞客走遍五湖四海三山五岳终成游记绝唱……出外旅游,广闻博见,纵情于山水之间,流连于亭楼之际,徜徉于森林之中,饱览秀美河山,惊叹异域风光,领略民族风情,追思岁月沧桑,体悟人生真谛,确实可以从中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从而为成长增加一些阅历,为社交丰富一些谈资,为人生收获一些启迪,为未来播种一些希望。培根说过:“旅行,对年少者来说,是一种教育;对年长者来说,是一种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