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眸深情》为文学作品选集,主要以散文为主,并收集了四篇报告文学。全书是作者张振斌几十年来生活、工作经验用文学形式进行的沉淀和总结。所有的文章以一个“情”字贯穿始终,满怀母子亲情、父子深情、夫妻爱情和师生朋友的浓情厚谊。
散文篇
乡思
父亲
32个未接电话
老屋
回家过年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杀鸡
亲情相伴
洗澡(上)
洗澡(中)
洗澡(下)
雨花
白衬衣
野芹菜
玉麒麟和墨兰花
追忆饥饿
孩子,请把你的真情完美地表达
风筝
草原上没有不落的太阳——再入内蒙古
一辈子做个好老师
公寓费
出 身
华妹
儿子威胁我
我和儿子说快乐
儿子,请你宽容老师
我和儿子一块上初四
家有斗米,我先学电脑
墙高基下虽得必失
学生欺负我
学生韦栋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一句话的事
教育的成功在于尊重
降龙十八掌
感悟聪明
别让期望压垮孩子
绿翠竹,白杨树
宽容永存心间
人生大境界
开学第一课——教学生理财
课堂小错
小议数学的严谨性
一道抄错的数学题
毕业致辞
报告文学篇
最后一批民办教师
“四·二八”胶济铁路特别重大火车相撞事故八周年祭
山东第一张“教育券”诞生记
拓荒牛
回眸五十年(代后记)
《凝眸深情》:
我的家乡坐落在鲁中平原,是一个六七十户的小村落。村西的芦苇簇拥着一条小河绕村蹒跚而过,一河清水如诗如歌,昼夜不舍,缓缓北流。这便是生我、养我的乌河,常常牵动我的心绪,让我找寻儿时情感的母亲河。
村的西南,河水北边有一泓清泉。方圆有两三个磨盘大小,白白的细沙铺盖在泉底,一股浪滔从泉的中间汩汩冒出,一年四季永不停歇。六七十户人家稀稀落落漫延了一里多长,却没有一口水井,因而,每当晨曦初露时,未上工的大姑娘、小媳妇便来这儿担水造饭。泉边也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空筲的“吱扭”声由远而近,担上水的扁担的“咯吱”声由近及远,唯有不绝的便是女人的调笑声、谩骂声,随着筲儿跌入泉水,击破如镜的水面、激起无尽的浪花。传向对岸,钻进柳林,撒向天空,在蒙蒙晨雾中透露着生机和希望。
清澈的泉水在女人笑声中,从起伏的扁担上,飘飘悠悠地淌入了全村老少的血液中,一天天,一年年,浇灌出一茬又一茬肩阔腰圆的后生,在乌河边耕耘、收获,延续着子孙后代。
长在河边的孩子生性喜水,乌河又一向和缓,所以,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躺在河水中,任夏曰悄去,任秋风突起,温情的河水拂拭着我们的身子,打发着少年的岁月。
烈日炙烤的日子,常常一放学便抓块干粮向河边跑去,一下河堤便丢鞋子、退裤子,满河滩黑黝黝的小屁股,下饺子似的跳进河中。河边的孩子不用别人刻意教游泳,靠的是以大带小,代代相传,只要浮在水面,统一的姿势——狗刨。三人一伙,五人一堆,打水仗,比踩水,扎到水底看谁憋气时间更长,边憋气边游泳看谁游得更远……游来游去,忽上忽下,钻进水中就有了无尽玩法,玩出了无穷的乐趣。
游累了,爬上河堤,躺在松软的草上,晒着滚烫的太阳,沾沾家乡的黄土,鼻中充满野花的馨香。有时,爬上那棵弯脖子柳树,光着屁股坐在那近乎与水平行的树干上,折根树枝在水里拼命地划桨。划够了,摸摸火辣辣生疼的屁股蛋子,一个跟头扎到水中,任凭分去合来的浪花“呱唧、呱唧”拍打着身子,喘口气,又追寻着伙伴们去抓鱼、挖苇根了。
在儿时的记忆中,整个夏日是泡在乌河水中。七月十五是个例外,大人说这天叫“鬼节”,河中的小鬼在这天的正午要来抓人。下河戏水,不但小孩子不去,大人们也躲开这一天。因此,没有河水的日子,伙伴们如宫中怨妇长夜孤寂、苦曰难熬。
秋末天凉,河水不能下了。有趣的事,便是跟着希孟二大爷夜晚去抓虾。二大爷一直独居,无牵无挂,却是编席、编篮的好篾匠。每当夜幕笼罩田野时,我们便会身背虾篓,紧随衔着长烟袋的二大爷身后,把虾篓下到石桥南边的泉口,然后爬到桥东端的石楼上,蹲坐在大石狮子的脚下。遥望广袤的夜空,在孤寂而又恬静的夜色中,用心灵和微笑的星星畅谈,倾诉对遥远世界的向往。每当三五月明之夜,如水的月光遍洒田野,给原野蒙上薄薄的轻纱,远处的院落、村庄抱成一团,朦朦胧胧,时隐时现。河面上浮起乳白色的雾气,在微风过处芦苇的“沙、沙”声中,升腾缭绕,给寂静的夜色平添了几分神秘。唯有那桥下的流水,滔滔不绝,仿佛唱着一曲永不停歇的歌谣。
更多的时间,是依偎在二大爷身旁,听他讲三国、拉西游,还有展翅高飞,救人于危难的神鸟——凤凰鸟。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只上过三年私塾的二大爷就是一部读不完的史书、听不厌的乐章,犹如那清清泉水,汩汩流入我的心灵,铭刻在我儿时吹不掉、洗不净的记忆中,成为我后来能写点东西的源头。
离开家乡,出外求学,工作已经十五六年。风沙吹老了岁月,吹不老我的思念。尽管宽阔的水泥桥抹去了小石桥丝丝痕迹,二大爷带着虾篓也悄悄去了另一个世界,但柳树林、芦苇滩、清水泉……所有的一切都成为我永生的印记。
“回去吧,天不早了。”妻子的呼唤声把我从浓浓的乡思中扯脱出来。捞鱼的孩子,唱着歌儿已经远去,儿子也回到身旁。我回转身,宁静地望着故乡的方向,我深知无论走向何方,纵使相隔万水千山,我生命的根如故乡的芦苇一样,深深扎根于生我、养我、育我的乌河岸边。
打开我的QQ资料时常看到:昵称,文武,男,49岁。
实际上,我也知道“49”这个数字对我来说,已经存在不了几天了,进入“知天命”之年可以按天算,也可以按时算,甚至可以按分秒计算了。
俗语说:“人过五十大半辈。”和朋友闲聊,不免伤感:人生苦短。向前看十年,茫茫无际;向后看五十年,匆匆一瞬。在孤寂沉静时,时常扪心自问:这五十年,大自然留给了我什么,我又对大自然回馈了什么?思前想后,用一两句话还真不好回答,但深入思考一下,纵是一滴晨露也会有湿润掠过,是一颗流星也会有光亮闪耀,是一只寒蝉也会有歌声鸣响,五十年坎坷的人生旅途“千山万水脚下过,一缕情丝挣不脱”。苦中生情,乐中蕴情,连接人生的就是绵延不断的苦乐情怀。
曾有网友告诉我:人生就是一杯苦茶,暂时的苦酽换取的是长久的甘甜。回望五十年的磨砺,何尝不是从一杯苦茶开始。
“文化大革命”初年,我出生在鲁中平原乌河东岸的一个百十户人家的小村,贫穷是当时大多数人要面对的课题,特别是对于家底薄、孩子多的家庭来说,吃穿都是巨大的难题。
因为贫穷,三四岁的时候,嘴馋的我曾经从别的小伙伴的手中抢过半根油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