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讲述一个老人独自在海上捕鱼,接连几个月没有收获,后来他钓到一条很大的旗鱼,跟它缠斗了两天两夜,用鱼枪把它刺死;但在返回的途中遇到鲨鱼的袭击,缺乏帮手和工具的老人虽然杀了几条鲨鱼,但旗鱼被其他鲨鱼吃光了,等他进港时,旗鱼只剩下一副骨头。
这个看似悲剧的故事,实际上透漏着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人类的斗志。并且,故事中“老人”出海之后体现出来的温柔、宽广、博爱的胸怀,都是过去海明威的小说里面见不到的一种质感。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1899~1961),生于美国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是一名美国记者和作家,被认为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其实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1935年,一个老渔民告诉海明威自己曾经捕猎到一条大马林鱼,但是后来被鲨鱼吃掉。老渔民的这段传奇经历引起了海明威的兴趣,他决定把老渔民的经历写成小说介绍给读者。1950年圣诞节后不久,海明威在古巴哈瓦那开始动笔写《老人与海》(起初名为《现有的海》),结果在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后仅用了八周时间。1951年4月份海明威把手稿送给友人传阅,博得了一致的赞美。
老人与海
附录
没有被斗败的人
在密执安北部
祖国对你说什么
桥边的老人
三下枪声
得了条明眼狗
蝴蝶和坦克
美国太太的金丝雀
雨里的猫
最后一方清净地
读后感
新题预测
参考答案
《老人与海》:
偶尔有人在说话,但除了桨声外,大多数船只都寂静无声。它们一出港口就分散开来,纷纷驶向他们指望能找到鱼的那片海面。老人知道自己要驶向远方,所以把陆地抛在后面,划进清晨海洋上的清新空气中。他划过某一片水域,看见果囊马尾藻闪耀的磷光,渔夫们管这片水域叫“大井”,因为这儿水深突然达到七百英寻测量水深的单位,每英寻等于6英尺。
,海流拍打在海底深渊的峭壁上,激起了旋涡,鱼儿都聚集在那儿。那里集中着海虾和可做鱼饵的小鱼,在那些深不可测的海底洞穴里,有时还有成群的柔鱼,它们在夜间浮到紧靠海面的地方,所有在那儿巡游的鱼类都拿它们当食物。
老人在黑暗中感到早晨在来临,他听见飞鱼出水时的声音,还有它们在黑暗中凌空飞翔时翅膀所发出的声音。他非常喜欢飞鱼,因为它们是他在海洋上的朋友。他替鸟儿伤心,尤其是那些柔弱的黑色小燕鸥,它们始终在飞翔,在觅食,但几乎从没找到过。于是他想,鸟儿的生活比我们还要艰难,除了那些猛禽和强壮的大鸟。既然海洋这样凶暴,为什么像这些海燕那样的鸟儿生来却如此柔弱和纤巧?海洋是仁慈的、美丽的,然而她能变得这样凶暴,又来得这样突然,而这些飞翔的鸟儿,从空中降下觅食,发出细微的哀鸣,生来就柔弱得不适合在海上生活。
他每次想到海洋,总是称她为lamar,这是人们对海洋怀有好感时用西班牙语对她的称呼。有时候,对海洋怀有好感的人们也说她的坏话,不过总是拿她当女性看待的。①有些年轻的渔夫,用浮标当钓索上的浮子,在把鲨鱼肝卖了好价钱后置备了汽艇。他们管海洋叫elmar,这是表示男性的说法。他们提起她时,把她作为一个竞争者或一个去处,甚至当做一个敌人。可是这老人总是把海洋当做女性,她给予或不给予人类恩惠。如果她干出了任性或缺德的事情来,那是因为她由不得自己。月亮对她起着影响,如同对一个女人那样,他想。
他从容地划着,并不吃力,因为他保持在自己的最高速度以内,而且除了水流偶尔打个旋儿以外,海面是风平浪静的。他正借着海流的力量向前划着,这时天渐渐亮了,他发现自己已经划到比预想中更远的地方了。
“我在这海底的深渊上转游了一个星期,可是一无所获,”他想,“今天,我要找到那些鲤鱼和长鳍金枪鱼群,说不定会有条大鱼跟它们在一起。” 不等天色大亮,他就放出了一个个鱼饵,让船随着海流漂着。有个鱼饵下沉到四十英寻的深处,第二个在七十五英寻的深处,第三个和第四个分别在一百英寻和一百二十五英寻深的蓝色海水中。每个用新鲜沙丁鱼做的鱼饵都是头朝下的,钓钩穿进小鱼的身子,扎好,缝牢,因此钓钩的所有突出部分,弯钩和尖端,都包在鱼肉里。每条沙丁鱼都用钓钩穿过双眼,这样鱼的身子在突出的钢钩上形成了半个环形。钓钩的每部分都会叫一条大鱼觉得香喷喷的。
孩子给了他两条新鲜的小金枪鱼,或者叫做长鳍金枪鱼,它们正像铅垂般挂在那两根最深的钓索上,在另外两根上,他挂上了一条蓝色大鳜鱼和一条黄色金银鱼,它们已被使用过,但依然完好,而且还有沙丁鱼给它们添上香味和吸引力。每根钓索都像一支铅笔那么粗,一端缠在一根青皮钓竿上,这样,只要鱼在鱼饵上一拉或一碰,就能使钓竿下落,而每根钓索有两个四十英寻长的卷儿,它们可以牢系在其他备用的卷儿上,这样一来,如果用得着的话,一条鱼可以拉出三百多英寻长的钓索。
这时老人紧盯着那三根在小船一边的钓竿,看看有没有动静,一边缓缓地划着,使钓索保持上下笔直,停留在适当的深处。天很亮了,太阳随时会升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