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店月板桥霜》收录的作品或写人或叙事,点点滴滴串联起来可大致勾勒出作者平凡而又有故事的人生:作为农家的长子,他少小即懂得干农活帮衬寡母度日;他作为寒门学子,他刻苦攻读;作为教师,他兢兢业业,为学生授业解惑;作为丈夫,他肩扛家庭重担,为妻子遮风挡雨;作为父亲,他舐犊情深,为儿女操劳半生;作为一校之长,他雷厉风行整顿校风,将一个“乱”校建设为一个“好”校;作为退休教师,他仍关注、热爱教育事业。读完书稿,一个平凡人大半生的喜怒哀乐即历历在目。书稿的语言平淡朴实,传递的情感真挚厚重,字里行间跳跃着作者睿智的思想和人生经验。平心静气读来,这些颇具生活味道的文字,能触动平凡人的心灵。
第一辑 亲情
追忆父亲
哭母泪空流——写在母亲逝世三周年忌辰
欲养亲不在,悔恨向谁说——写在母亲逝世四周年忌辰
母亲的寂寞人生
舅恩若父
背影
剩饭剩菜情不馊
上阵父子兵
汤圆与木碗
泥饭碗、瓷饭碗和铁饭碗
反向过年
孩子的笑与容
族谱序(草稿)
春城风情
第二辑 学情
诗三首
两张录取通知单
仙游,我也游
减免费和助学金
不惑读书瘾
第三辑 逆情
与对立的生活和解
苦力偏好冬天
两帧珍贵的历史照片
一封没发出的信
蹉跎十年路漫漫
我们这辈人的婚事
第四辑 友情
同窗一别二十年
花甲之年,同学聚会
三人行
手机拜年
合脚的鞋
学友·文师
一环念林金松先生
第五辑 师情
恩师贺卡情悠悠——写给我的班主任姚兆国老师
评卷随想
班主任的祝贺
新教师的履历
感谢学生
值得欣慰的一课
考场写意二章
私立学校的钟声又响
南橘北枳
世间最容易的事原来不容易
“3”是一条意味很深的老根——莆田六中1988届高三(3)班毕业二十五周年聚会感言
您好,老师!
混资格,等运气
我学不来秋菊讨说法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退休了也过教师节
教师的分内分外事
第六辑 世情
坯土——故乡砖瓦窑记事之一
水运——故乡砖瓦窑记事之二
窑火——故乡砖瓦窑记事之三
房子
车子
工分
小区大社会
我的那些土名“猫”、“狗”和“鸭仔”的父老乡亲
新涵大街
乙未清明迁墓记
祭文
第七辑 闲情
郊游漫笔
九莲岩
让历史小姑娘天然去雕饰——读天宇《诡异的历史的耻辱柱》
历史镜鉴中的现代“精英”——读天宇《彼精英与此精英》
面对大海,春暖花开——写在雁阵山上状元黄公度少年读书的雕像前
芝麻开门,芝麻开门——写在夹涤草堂史学家郑樵治学的雕像前
楹联·格律诗
获奖感言(代后记)
《茅店月板桥霜》:
追忆父亲父亲,给我生命没给我生活的父亲!心在我们身上,一辈子没有照顾过自己的母亲猝然而去!慌乱中我们的无奈之举是,觉悟遥远、陌生的父亲的高度和名分,在母亲身旁填补了这个感情的空白一一母亲去世那年,她的大孙女从抽屉旮旯里找出尘封多年业已发黄的他的黑白遗照,放大后和母亲的并排挂在大厅的东墙。父母的音容笑貌定格成固定的尺寸和形式,以传统的习俗礼法各就各位,父亲居右,母亲在左。母亲去了他的世界,结束了他们长达四十六年的鳏寡的日子。家或达或穷,人或起或落,头上的天空不能阴不能塌。幸福的家庭都相似,父亲这个太阳照着,母亲这个月亮照着,儿女们众星捧着,这个世界白天黑夜都暖洋洋亮堂堂一一居家凡常的享受竟成我们奢侈的梦境!挽不住滔滔东逝水,只能留影岁月的沧桑和感情的沉重;对人成对影,接受我们白天夜晚的仰视和思念,也接受“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拷问和疼痛。这不是他俩一张老来伴的合照,两人不离不弃,兑现今生今世一一天不遂人愿,父亲走得早,母亲也不能享尽天年一一生活照中的母亲是老奶奶的自然、亲切;标准像中的年轻父亲内敛、肃然。打着时代印记的两帧遗照挤挨在一起,诉说着这个家庭曾发生的天大的悲剧和艰难!父亲是1926年农历十二月十三日出生,忌日是1951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那年,父亲二十六岁,母亲才二十四岁(母亲生于1928年农历一月二十四日,卒于1997年农历九月二十四日),我四岁(1948年出生),我妹妹才出生!或许是后来母亲在风雨如晦的日子里哀哀泣诉,或许是随我生命一起生长的对苦难的敏感和无奈,更是父爱缺失的心理偏差,暗淡的日子里总会对陌生的父爱产生出百味情感来,遥远、淡漠,也有几丝念想、渴求,小时还夹杂着怨艾、妒恨,藕断丝连使我对父亲的有限的几个记忆的碎片竞长出根来,多年来一直盘错在心头。
构建农耕文明最得力的人的因素是男丁,对于我的出生给父亲带来的喜悦和希望,母亲没有给我鲜活的细节,被她反复念叨的是,我满月时父亲竞置办酒席,还特地唱了一天戏,据说当时村里只有两家这样郑重其事地操办过。在1984年搬上新居以前,我们住在坐南朝北逼仄的祖屋里。这房子是一层半的三厢房的一问厅房,平日里为隐私,冬日里为挡住直灌而入的北风,过高过大的门前总是挂着一张涂得暗红的竹帘,生活就在竹帘内外演绎。印象中一次父亲好像是劳作回来,我当时就站在门口为他掀帘进门;一次是夜间,母亲把我从床上抱起,我睡眼惺忪,原来是父亲煮了夜宵,要我起来吃炒米粉;一次是父亲带我到窑埕上,那是个秋日的上午,后厝埕土窟旁有一棵龙眼树,父亲印坯,我就在旁边玩土……父亲病重期间睡在家里的楼梯下~个模糊印象,一个待入殓的棺木和母亲的哭声……我跟着送葬队伍走上垄头尾(家乡的一座土丘,父亲葬在其西侧圹边后),记不清当时的情景,好像是大人们走在前头,我落在后面,沉默无语。当时我混沌无知,只是稍长后才悟出了那一天是父亲没了,我是给父亲送终的。
人生匆忙,在我的生命刚刚发轫的年代,父亲与我错身而过,孤身西行一一把我带到这个尘世刚教我学步就给我一个决绝的背影,如山的父爱成了一鳞半爪的黑色碎片,这是上天对我最吝啬的悲悯,也是对我最残酷的惩罚!垄头尾,父亲托体的小土丘,懵懂的幼童哪里承载得起诀别的沉重!命运转折,竟然在我刚学步不久,刚刚能爬上家乡这个最高的小土坡!在苦水中浸泡,我也渐渐参悟了父亲苦涩的人生。
父亲上过私塾,家里依碲也见过他用过的零星学习用品,(父亲的大名“富乾”是相命先生给的还是私塾先生所赐?)但祖父不能用读书来改变他的命运。从父亲后死的同辈口中,我知道他从小就跟祖父一起卖苦力。祖父抠门小气,有一次“挑大路”(当时货物搬运,大部还是靠人力肩挑),时值盛夏,父亲口渴无茶,要喝生水,祖父厉声“你不顾命了!”抢过碗把水泼了。酷暑、重担,还有望不到头的坎坷;口里冒烟,无水救火,又不许将就一一不识面的祖父这把早年的无名火,烧得我至今口干舌燥一一这就是我父亲命运里的有点不近人情的父爱。我祖上一辈又一辈勤俭持家的真传,就是沿袭千年的落后、笨重、艰辛,甚至残酷的生活资料谋取方式:或为农民,一年四季在自己少得可怜的地上刨食,再写20世纪“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续篇;或为挑夫,大路筑在肩膀上,再走祖辈“一杀二挑”磨难仅次于杀头的生计老路或为砖瓦场的窑工,“拿石头砸胸膛”一一人如举重机械,频繁不间断从地上抓举起二三十斤黏土,投入脚下的坯具中。这种受刑直逼得一代又一代壮汉腰断骨头散架,为傲视群小的大厦添砖加瓦,自己却无立足之地,无片瓦遮头。后来城市之间有马路贯通,于是与时俱进备了硬轮的土车蜗行于汽车的风尘之后,把汗水和着悲壮的号子洒在通往福厦漳泉的坑坑洼洼、坡坡坎坎中。父亲也想过挣脱重厄,另谋生路。他卖了部分家产人了股,和村人合伙开了一家食杂店,日子过得忙也累。后来不知是因为伙不同心,还是经营无方,最后血本无归,人又重落磨道!听母亲说,我小妹出生,土改分田已近尾声,父亲向工作组要求补分小妹的一份人口田,得到应允后喜出望外,土改时听说成了积极分子。田为男字头上天,力是男人真本事!男儿立世农耕文明时代,只巴望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劳动是父,土地是母,好日子就是乖乖儿!有儿又有田了,自己播种自己收获的时候,天灾不来人祸来:父亲没命享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