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大讲堂:刘景禄讲稿》主要内容包括: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的相遇、冲突与融合;传统儒家文化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矛盾与当前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传承民族文化命脉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和谐社会的文化解读;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国民教育等。
刘景禄,男,笔名刘耕路,1936年生于吉林省双辽县。1961年吉林大学毕业后入东北文史研究所攻读古文古史。自1982年起在中央党校任教,1986年任教授。历任中央党校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语文教研室主任、文史教研部主任,现任中央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政协文史委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一批获得者。
主要著作有《韩愈及其作品》《红楼梦诗词解析》《中国的诗词曲赋》《红楼诗梦》及《史记选译》等,还创作了电影剧本《谭嗣同》和大型电视剧本《红楼梦》(与人合作)。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与当前中国的文化建设
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的相遇、冲突与融合
传统儒家文化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矛盾与当前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
传承民族文化命脉建设共有精神家园
和谐社会的文化解读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国民教育
漫谈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漫谈(一)
佛教漫谈(二)
——话说禅宗
简说国学
《论语》导读
对干部读书的两点建议
漫谈《红楼梦》
再谈《红楼梦》
评“于丹现象”
重视人文科学研究强化人文精神教育
张中行先生留给我们的启示
律绝诗格律简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个论断已被其后的150多年的历史充分证实。如今商品经济的大潮已席卷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在主动地开始“照国际惯例办事,与国际惯例接轨”了。与此同时,在思想领域信息的传播覆盖了全世界,它可以用无间隔的速度传达到世界任何一个有人存在的地方,几乎不留死角。有人说,这是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转变,或者说向“全球化时代”转变。从世界进步的角度看,人们应该欢迎这个时代的到来,还可以说不管你欢迎不欢迎,他都必然到来并且已经到来。正是面对这样的现实,邓小平指示我们要“三个面向”,其一便是“面向世界”。这是经过长期观察和深思熟虑提出的极富远见的胸襟博大的口号,不可泛泛视之。从文化的角度看,我们这个时代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思想、道德等等,都已超越国界,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与世界隔绝是没有出路的,中国人当然不会自外于世界。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文化讨论中,出现过两种极端的主张,即“全盘西化论”和“文化保守主义”。全盘西化论者主张以西方文化打破中国固有的社会结构,全面效仿西方文化;文化保守主义者主张恢复儒家文化的历史地位,以之统御中国社会,甚至挽救世界社会的危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看来,这两种主张都是一厢情愿的主观构想,既不应该也无任何实现的可能。历史的考察告诉我们,文化的传播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包含着文化冲突与文化适应。从世界近代史来考察从文化冲突到文化适应的实例,可发现大体有三种类型:(1)取代型,如欧洲文化传人美洲,印第安文化在冲突中逐渐解体,被欧洲文化所取代。(2)复合型,如美国文化以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为主干,同时欧亚其他各国的移民文化作为附加成分也广泛存在。(3)自主型,如中国传人佛教后,由文化冲突到文化适应,使佛教中国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现代西方文化传人中国将会是哪种类型呢?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不可能被任何文化取代,第一种类型无可能。中国不可能容纳大量外来移民,第二种类型亦无可能。唯一的可能是第三种,即在消化吸收西方文化中,再造新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