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上关于孤山智圆(9761022)的认识,主要受到了历史上天台宗山家、山外分立思想的影响,局囿于天台一宗,把智圆仅仅看作山外派的代表人物,并往往从山家立场来评价智圆,而从根本上忽视了智圆作为北宋初期一代思想家立足于社会历史对宋学形成和发展所做出的主动思考和积*贡献。
韩剑英编*的《宋学先觉孤山智圆思想研究》认为,孤山智圆的思想是宋学的先觉。智圆作为先觉对宋学的贡献既包括思想义理上的、也包括具体历史进程中的。本文即以理为主、以事为辅,理事相即,考察作为一代思想家的孤山智圆在宋学形成之前、站在唐宋历史转折点上,以高世之才、弥天之笔,备览史籍,博寻经疏,对宋初儒、释、道三教核心思想和根本经典的简择,并通过这些思想和经典在宋学形成和发展阶段的流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立身行道、垂裕后世的愿望,他本人也在客观上成为了气势磅礴的宋学先觉者和先行者。
绪论
一 宋学先觉的界定
1.宋学的界定
2.宋学先觉的界定
二 本书的研究现状与学术意义
1.本书的研究现状
2.本书的研究意义
三 山外与孤山:智圆其人与著述
1.山外之说
2.孤山之称
四 研究方法与文献
第1章 历史背景与问题意识
1.1 宋学先觉思想的历史背景
1.1.1 宋真宗时期的社会背景
1.1.2 宋真宗的三教政策
1.1.3 宋初佛教的发展状况
1.2 智圆之前的宋学萌芽
1.2.1 王禹偁的抑佛思想
1.2.2 赞宁三教共弘的尝试
1.2.3 智圆的宋学先觉问题意识
第2章 孤山智圆天台思想
2.1 孤山智圆与山家山外之争
2.1.1 智圆与山家山外之争
2.1.2 宋初天台教学的转向
2.2 三观与四教
2.2.1 天台智顫三观思想
2.2.2 三观为宗
2.2.3 智圆三观思想
2.2.4 四教之道
2.3 真心与理性
2.3.1 真心为境
2.3.2 理性为总
2.3.3 智圆与北宋涅槃学
2.4 天台三止与《首楞严疏》
2.4.1 智圆《首楞严经疏》
2.4.2 天台三止与《首楞严疏》
小结
第3章 孤山智圆佛教思想
3.1 智圆佛学思想旨趣
3.2 复性与教道
3.2.1 首疏《四十二章经》
3.2.2 首疏《佛遗教经》
3.3 台律融合一一以《闲居编》为中心的考察
3.3.1 智圆与宋初律学
3.3.2 智圆结界之事理
3.3.3 智圆戒律思想之特点与影响
3.4 华严、净土与禅
3.4.1 孤山智圆与白莲社主省常的交涉
3.4.2 《阿弥陀经疏》与自性弥陀
3.4.3 智圆与华严中兴
3.4.4 从智圆到禅宗契嵩
小结
第4章 孤山智圆儒学思想
4.1 斯文坠地
4.2 孤山智圆对儒家思想的抉择
4.2.1 准的五经,生生为易
4.2.2 周孔之道
4.2.3 倡导中庸之功
4.3 古文思想与性情说
4.3.1 古道与古文
4.3.2 性情与教学
小结
第5章 智圆道教思想与三教关系论
5.1 孤山智圆道教思想
5.1.1 张伯端三教思想与《阴符经》广略本
5.1.2 以儒解道《黄帝阴符经》题辞
5.1.3 智圆的道隐思想与道教的交涉
5.2 孤山智圆三教关系论
5.2.1 智圆三教思想
5.2.2 儒释二教因果祸福论
小结
第6章 孤山智圆与宋学的形成与发展
6.1 心性无外
6.1.1 智圆的简择
6.1.2 宋学的简择
6.2 天台宗的繁荣与宋学的交涉
6.2.1 山家一系的繁荣与宋学的交涉
6.2.2 山外一系的繁荣与宋学的交涉
6.2.3 天台其他宗系的发展与宋学的交涉
结语 孤山智圆作为宋学先觉的思想特点
附录一 智圆著述总目
附录二 (高丽)义天<新编诸宗教藏总录>孤山智圆文集
附录三 智圆年谱
附录四 (黄帝阴符经)(略本)点校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