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卫平的诗读后给人留下真情、敏锐、日常、底层、口语的感觉,但它是诗歌,不是许多人所写的简单的分行文字。他在叙事的同时,没有忘记诗歌语言表层下的延伸于语言之外的能 力,因而,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会不断地发现闪光点和引人入胜之处。情感与生活的经验在他的诗中是丰富而直接的,他的诗歌,在口语的表层之下充满了诗性的意味感。
国内首次集结《星星》历届年度诗歌奖获奖作者代表作品,见证中国新诗发展与当代诗人成长。
星星与诗歌的荣光(总序)
梁 平
《星星》作为新中国第一本诗刊,1957年1月1日创刊以来,时年即将进入一个花甲。在近60年的岁月里,《星星》见证了新中国新诗的发展和当代中国诗人的成长,以璀璨的光芒照耀了汉语诗歌崎岖而漫长的征程。
历史不会重演,但也不该忘记。就在创刊号出来之后,一首爱情诗《吻》招来非议,报纸上将这首诗定论为曾经在国统区流行的桃花美人窝的下流货色。过了几天,批判升级,矛头直指《星星》上刊发的流沙河的散文诗《草木篇》,火药味越来越浓。终于,随着反右运动的开展,《草木篇》受到大批判的浪潮从四川涌向了全国。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反右运动中,《星星》诗刊编辑部全军覆没,4个编辑白航、石天河、白峡、流沙河全被划为右派,并且株连到四川文联、四川大学和成都、自贡、峨眉等地的一大批作家和诗人。1960年11月,《星星》被迫停刊。
1979年9月,当初蒙冤受难的《星星》诗刊和4名编辑全部改正。同年10月,《星星》复刊。臧克家先生为此专门写了《重现星光》一诗表达他的祝贺与祝福。在复刊词中,几乎所有的读者都记住了这几句话:天上有三颗星星,一颗是青春,一颗是爱情,一颗就是诗歌。这朴素的表达里,依然深深地彰显着《星星》人在历经磨难后始终坚守的那一份诗歌的初心与情怀,那是一种永恒的温暖。
时间进入20世纪80年代,那是汉语新诗最为辉煌的时期。《星星》诗刊是这段诗歌辉煌史的推动者、缔造者和见证者。1986年12月,在成都举办为期7天的星星诗歌节,评选出10位我最喜欢的中青年诗人,北岛、顾城、舒婷等人当选。狂热的观众把会场的门窗都挤破了,许多未能挤进会场的观众,仍然站在外面的寒风中倾听。观众簇拥着,推搡着,向诗人们围追堵截,索取签名。有一次舒婷就被围堵得离不开会场,最后由警察开道,才得以顺利突围。毫不夸张地说,那时候优秀诗人们所受到的热捧程度丝毫不亚于今天的任何当红明星。据当年的亲历者叶延滨介绍,在那次诗歌节上叶文福最受欢迎,文工团出身的他一出场就模仿马雅可夫斯基的戏剧化动作,甩掉大衣,举起话筒,以极富煽动性的话语进行演讲和朗诵,赢得阵阵欢呼。热情的观众在后来把他堵住了,弄得他一身的眼泪、口红和鼻涕……那是一段风起云涌的诗歌岁月,《星星》也因为这段特别的历史而增添别样的荣光。
成都市布后街2号、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这两个地址已经默记在中国诗人的心底。直到现在,依然有无数怀揣诗歌梦想的年轻人来到《星星》诗刊编辑部,朝圣他们心中的精神殿堂。很多时候,整个编辑部的上午时光,都会被来访的读者和作者所占据。曾担任《星星》副主编的陈犀先生在弥留之际只留下一句话:告诉写诗的朋友,我再也不能给他们写信了!另一位默默无闻的《星星》诗刊编辑曾参明,尚未年老,就被尊称为曾婆婆,这其中的寓意不言自明。她热忱地接待访客,慷慨地帮助作者,细致地为读者回信,详细地归纳所有来稿者的档案,以一位编辑的职业操守和良知,仿佛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温暖着每一个《星星》的读者和作者。
进入21世纪以后,《星星》诗刊与都江堰、杜甫草堂、武侯祠一道被提名为成都的文化标志。2002年8月,《星星》推出下半月刊,着力于推介青年诗人和网络诗歌。2007年1月,《星星》下半月刊改为诗歌理论刊,成为全国首家诗歌理论期刊。2013年,《星星》又推出了下旬刊散文诗刊。由此,《星星》诗刊集诗歌原创、诗歌理论、散文诗于一体,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成为全国种类最齐全、类型最丰富的诗歌舰队。2003年、2005年,《星星》诗刊蝉联第二届、第三届由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科技部颁发的国家期刊奖。陕西一位读者在给《星星》编辑部的一封信中写道:直到现在,无论你走到任何一个城市,只要一提起《星星》,你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朋友。
2007年始,《星星》诗刊开设了年度诗歌奖,这是令中国诗坛瞩目、中国诗人期待的一个奖项。2007年,获奖诗人:叶文福、卢卫平、郁颜。2008年,获奖诗人:韩作荣、林雪、茱萸。2009年,获奖诗人:路也、人邻、易翔。2010年,获奖诗人、诗评家:大解、张清华、聂权。2011年,获奖诗人、诗评家:阳飏、罗振亚、谢小青。2012年,获奖诗人、诗评家:朵渔、霍俊明、余幼幼。2013年,获奖诗人、诗评家:华万里、陈超、徐钺。2014年,获奖诗人、诗评家:王小妮、张德明、戴潍娜。2015年,获奖诗人:臧棣、程川、周庆荣。这些名字中有诗坛宿将,有诗歌评论家,也有一批年轻的80后、90后诗人,他们都无愧是中国诗坛的佼佼者。
感谢四川文艺出版社在诗集、诗歌评论集出版极其困难的环境下,策划陆续将每年获奖诗人、诗歌评论家作品,作为《星星》历届年度诗歌奖获奖者书系整体结集出版,这对于中国诗坛无疑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举措。这套书系即将付梓,我也离开了《星星》主编的岗位,但是长相厮守15年,初心不改,离不开诗歌。我期待这套书系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也期待《星星》与成都文理学院共同打造的这个品牌传承薪火,让诗歌的星星之火,在祖国大地上燎原。
2016年6月14日于成都
卢卫平,男,1965年9月生于湖北红安,1985年开始诗歌创作,参加第十五届青春诗会,获中国第三届华文青年诗歌奖、2008《诗刊》年度优秀诗人奖、2007中国《星星》年度诗人奖、《北京文学》奖、首届苏曼殊诗歌奖,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人提名奖,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全国鲁迅文学奖入围奖、提名奖,第九届广东省鲁迅文学奖等。诗作入选《中国新诗总系》等160多种诗歌选本。
出版《异乡的老鼠》《向下生长的枝条》《尘世生活》《各就各位》《浊酒杯》《打开天空的钥匙》等诗集。有诗歌翻译成英语、葡萄牙语、瑞典语等国外发表。广东省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珠海市作家协会主席,《中西诗歌》主编。
目录
第一辑 在命运的暮色中
多年后 __ 003
年近半白 __ 005
石头和水 __ 007
中年货车 __ 009
安 慰 __ 011
在命运的暮色中 __ 013
楼道的灯坏了 __ 014
在白居易墓前 __ 015
读 书 __ 016
终 于 __ 017
月 末 __ 019
葬花词 __ 022
四十三岁的弥尔顿 __ 024
雪中的乌鸦 __ 026
时间并没有放慢脚步 __ 027
我 们 __ 029
岁月的锯声在响 __ 031
垂 钓 __ 032
一个人走在旷野 __ 033
疼 痛 __ 034
循环诗 __ 035
鸥 鸟 __ 036
大海短句 __ 037
在沙漠深处燃放烟花 __ 038
还 债 __ 039
一万或万一 __ 041
哥特兰岛的午夜 __ 042
钟表匠 __ 043
南唐后主 __ 044
西楚霸王 __ 046
苍龙岭 __ 048
擦耳崖 __ 050
在绝壁 __ 051
血 疑 __ 052
珠穆朗玛 __ 054
三 月 __ 056
阴 影 __ 058
晨光中的柿子树 __ 059
抽烟的人走了 __ 060
呼伦贝尔 __ 061
椅 子 __ 062
多 少 __ 064
标点符号 __ 066
画 窗 __ 068
在深夜谈一条河的治理 __ 069
动物园 __ 071
恍 惚 __ 073
生日礼物 __ 075
空中草原 __ 076
月 光 __ 077
隐秘的忧伤 __ 079
第二辑 在水果街碰见一群苹果
分 离 __ 083
异乡的老鼠 __ 085
富人小区的一次意外 __ 087
倾 听 __ 089
在水果街碰见一群苹果 __ 090
有人在楼上喊我 __ 092
再数一遍 __ 093
我拿着一把镰刀走进工地 __ 094
苦楝树 __ 096
悲悯让我不知所措 __ 098
滕王阁 __ 100
玻璃清洁工 __ 101
土 地 __ 102
无所适从 __ 103
老 钟 __ 104
第三辑 在邮局填汇款单
修 坟 __ 109
母亲活着 __ 111
母亲不知道自己死了 __ 112
葬我的母亲在山坡上 __ 114
在雨中送母亲上山 __ 116
九月叙事曲 __ 125
金黄的种子里有黄金 __ 128
在邮局填汇款单 __ 130
父亲的火车 __ 132
听父亲在电话里说雪 __ 134
父亲的孤独 __ 137
乡村画 __ 138
在海边听到家乡大水 __ 139
第四辑 在戈壁
情人节的玫瑰 __ 143
理解一个比喻要多少年 __ 144
流 水 __ 145
遥 寄 __ 146
在戈壁 __ 147
岁末之诗 __ 149
对一支蜡烛的愧疚 __ 151
沙 漠 __ 153
青海湖 __ 155
盐官观潮 __ 161
果 盘 __ 162
必然的叶子 __ 163
我们常常被往事灌醉 __ 164
蔷 薇 __ 166
河边的故事 __ 168
不 懂 __ 169
高 原 __ 171
十 年 __ 172
草 海 __ 174
火 焰 __ 176
只有墨水能止住我的饥渴 __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