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天道 荀子传》写出思想家的思想深度、历史地位和人格精神,又能将史料与生活相融合,既要历史真实,又要活的灵魂;让一位历史文化名人活脱脱的站立在读者面前。
楔子
上卷 天之道
第一章 性恶
第二章 王制
第三章 王霸
中卷 地之途
第四章 天论
第五章 议兵
第六章 富国
下卷 圣人心
第七章 赋
第八章 成相
第九章 荀子后传
第十章 荀子精神
附录一 荀子的姓氏与故里之谜
附录二 荀子年谱
附录三 主要参考书目
《天道 荀子传》:
二、太庙前的较量 王太后的父亲太史敫等五位元老要在太庙门前上吊,这件事情影响非常之大。太庙四周围拢了许多观看的百姓,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消息传到荀子的书斋,荀子初感吃惊,又感觉背后一定另有文章。
消息传到后胜与学宫原祭酒耳中,他们则悠然下棋,等待着更好的消息。有元老们如此一闹,太后与大王对荀况的变革图谋一定得思量思量,说不定还会要他的好看。
齐王建未到问计的时日突然来到书斋,荀子知道为的什么。礼仪过后,齐王建问:“老师!五位元老一起到太庙闹事,学生束手无策,特来请教老师,此事应当如何处置?” 荀子不忙于回答问话,反问齐王建:“君上!你休问我。应该首先问一问自己。你是要做一个有为的君王呢,还是做一个无为的君王呢?” 齐王建答道:“当然要做有为的君王。” “好!”荀子点头赞许,“有为的君王,有许多榜样。不是有人说我要按照秦国的样子改变齐国吗?其实,榜样无需到秦国寻找,也无需到其他别的国家寻找。齐国的先祖就是最好的榜样。当年齐威王年少即位,贪图玩乐,不问政事。稷下学宫里有一位著名的先生淳于髡,用言语激励他。齐威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奖赏了勤政爱民的即墨大夫,烹杀了文过饰非的官员。任人唯贤,改革朝政,使得齐国很快强盛起来。他的儿子,你的曾祖父宣王,也同样是任人唯贤,启用了田忌、田婴、孙膑许多贤才,把天下的学士都召到稷下学宫里来,使得齐国称雄于列国之中。他们都应当是效法的榜样。” 齐王建默默点头称是。
荀子问:“效法先祖,你打算从何做起呢?” 见齐王建洗耳恭听,荀子说:“推崇礼义其国治,轻贱礼义其国乱。朝政是要人来治理的,所以,首先要任人唯贤。如何任人唯贤昵?对贤能的人不遵循次序推举,对不贤的人不等待时日就罢黜。虽然是王公士大夫的子孙,行为不符合礼义的就降为庶民百姓。虽然是庶民百姓的子孙,有学问、有德行,就可以提升做卿相士大夫。对于违反政令的人,用奖赏鼓励其改邪归正,用刑法惩治其罪过。对患有各种残疾的人,要收留并养活他们,根据才能使用他们,供给他们吃穿,全部加以照顾而不遗漏。对敢于反抗政令的人,无论权多高,位多重,杀勿赦。这就是最高的道德,就是王者之政。” 齐王建坐在荀子面前,仔细地一字一句地悉心听从荀子的教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