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社科学术文库·城市结构的变迁与重建:1949年前后的南京》以1949中国大转折之年为横断面,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利用丰富的文献资料,运用社会变迁理论,透视两个不同的时代,分析了城市政权变更与社会变迁的过程与特点,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付启元,男,1975年5月生,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城市文化与历史研究。近年来,主持、参与各类课题60余项,出版著作12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篇。参与完成的研究成果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等。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主题与方法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视角
第二节 文献研究现状
一 近代城市变迁研究
二 当代城市变迁研究
三 南京城市变迁研究
第二章 城市权力结构的变迁
第一节 对城市旧政权的接管
一 过渡性政权机构的建立
二 旧政权系统的彻底打碎
三 对留守人员的分类处理
第二节 城市一元化治理体制的建构
一 党对干部队伍的管控
二 三级政权体系的构建
三 城市政治参与的扩大
第三节 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的扩张
一 城市新政权的根基性构造
二 乡村权威的根本性转换
第三章 城市经济结构的演变
第一节 经济秩序的重构
一 金融系统的综合式干预
二 生产秩序的结构性恢复
第二节 公有化企业生产关系变革
一 企业民主改革
二 企业生产改革
第三节 私营工商业的渐进式淡出
一 生产方向的转变
二 劳资关系的调整
三 所有制结构变革
第四章 城市社会的全面改造
第一节 社会救济方式的变化
一 救济机构变迁
二 救济方式变迁
第二节 社会问题的多元化治理
一 失业无业人员的处理
二 乞丐娼妓的收容改造
三 禁毒政策的发展演变
第三节 社团组织结构的单一化
一 旧社团组织的清理
二 社团组织的国家化
第四节 生活方式变迁
一 服饰审美的变化
二 娱乐生活的嬗变
第五章 城市文化的重塑
第一节 教育领域的变革
一 高校新教育体制的形成
二 中小学及社教事业改造
……
第六章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南京社科学术文库·城市结构的变迁与重建:1949年前后的南京》:
解放前夕,国统区发生恶性通货膨胀。人们为了逃避货币贬值带来的损失,便以金银作为贮存保值的手段,加上国民党为缓和金圆券等货币危机,一度开放黄金自由买卖,于是金银逐渐在市场上流通起来。由于银元有实物价值,在人民中有传统信用,人们养成重物轻币心理;再加上投机者的操纵,银元剧烈影响物价的波动,严重地阻碍人民币进入市场,人民币只能起银元的辅币作用。“工人、贫民非常讨厌银元买卖,波动物价。”①为此,市军管会5月发布不以银元为流通币的布告,规定:禁止银元流通;准许市民贮藏银元,可以向人民银行按牌价兑换;银元贩应立即转业,少数转业有困难的须登记,领取交易证,限在临时指定的中华路等4处进行交易。但少数奸商利用国家经济暂时困难,哄抬物价,1949年6月1-9日,银元暴涨2倍,物价剧烈波动。6月10日,市工商局负责人在中华路等银元交易所重申严禁银元流通,对投机奸商将予严惩。市民们纷纷投书《新华日报》,要求取缔银元市场。1949年6月11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华东区金银管理暂行办法》,并颁发布告:停止银元交易活动,严禁银元流通使用,惩处投机奸商,并号召全市人民支持公安机关,打击金银黑市活动。12日,解散银元交易所,劝导和帮助银元贩转业。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市分行又于6月13日召集银楼业代表会议,宣布禁止私自买卖黄金,不得收兑金银首饰。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安局按照《金银管理暂行办法》,对于从事金银贩卖活动予以缉查。至10月份,“共查获非法携运的黄金939两、银元21709枚。通过政府动员全市党政军民拒用银元,教育和惩处了银元贩子,基本上打垮了银元投机,使金银再不能影响物价,有效地制止了因银元价格暴涨而引起的物价大幅度波动”②。至1952年,结合“三反”、“五反”运动,各行各业对经营黄金、银元的活动进行追查处理,使非法贩卖金银的黑市交易大为收敛。在这个基础上,人民币便进一步独占了市场。
2.加强对私营金融业的管理
私营行庄对通货膨胀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物价波动时期,私营行庄纵容客户滥开空头支票,设假账,套用资金,扰乱金融市场。当人民银行大力收缩通货稳定物价的时候,私营行庄却大量放款。如1949年物价波动时,“私营银行占存款额82.4%以上,有的行庄从联行调来资金投放南京市场”①,助长了市场投机活动。新政府对一般私营金融业加强管理与监督,对一些非法经营的金融机构严格取缔。人民法院判处了一批开设地下钱庄、贩运黄金、扰乱金融市场的罪犯。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成立后,对私营行庄②进行了严格管理与引导,稳定物价市场。针对私营行庄浓厚的封建性和投机性,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执行团结其有利于发展生产的一面,改造并打击其投机破坏性的一面的基本方针。一面进行整肃,一面控制其资金用途。在物价波动时期,人民银行领导私营行庄一致停止商业性放款,争取其剩余资金存人人民银行,紧缩市场信用,同时大力吸收存款。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还组织成立统一的银钱业利率、汇率委员会与联汇兑市场,利用利率调节物价。在物价上涨时,适当调高利率,控制市场游资;在物价平稳或趋低时,则引导利率合理的下降,以减轻工商业生产成本。特别是联合贷款处的成立,诱导了行庄50%左右的资金投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生产事业。人民银行一面紧缩通货,一面严格执行私营银钱业的管理办法,对于滥发空头支票的客户及非法经营的行庄给予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