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学研究》系湖南省湘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集刊,拟刊布湘学研究的高水准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每年出版2辑。
《湘学研究》主要设置以下栏目:湘学专题研究;湘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湘学与当代湖南及中国;国内各地域文化学术研究;湘学讲坛;湘学文献整理研究。发稿方向和范围包括:湘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湘学与国学的关系;湘学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国内各地域文化学术研究及其与湘学的比较研究;湘学传统与湖南现代化研究;湘学与当代湖南发展研究;湘学与当代中国发展研究。
本书适用于相关研究人员
【特稿】
21世纪的视角——毛泽东的传记和毛泽东的影响
【毛泽东与湘学研究】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军工建设思想之演进
毛泽东对青年特征、地位及作用的认识
毛泽东与“三风”的整顿——关于《改造我们的学习》等三篇报告的探讨
【湖湘历史文化研究】
贺长龄的经世思想和实践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影响及其局限
湘军集团主要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
清代两湖地区的重点茶区
粤汉铁路的兴筑与清季湖南社会阶层的分合
抗战与禁烟——1939年湖南禁烟毒论
【湖南摩崖石刻文化研究】
胡直湖南行迹考
月岩韩子祁“先天道体”榜书石刻
湖南幽岩石刻初探
“掌御书臣”——李挺祖书刻事迹考略
【湖湘文献整理与研究】
《四库全书》中之湘人著述概说(下)
郭嵩焘经学著述考略
湖南前副都督陈作新实录
【书评】
区域史的研究路径与叙事手法——由《湖南通史》引发的思考
湘学何以可能——评《湘学通论》
《湘学研究》来稿要求
《湘学研究》征稿启事
《湘学研究(二〇一六年第二辑 总第八辑)》:
三 以民为本,奉公守法,洁己爱民
在贺长龄几十年的从政过程中,贯彻其中的一条红线就是以民为本。他强调经世致用,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替民众服务,用实学和实政为老百姓谋福祉。他的民本思想鲜明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亲民。他在任江宁布政使时,教育其下属,做官的首要任务,是要知民。他说:“照得州日知州,县日知县,今该州县果能于所属情形纤悉毕知乎?国家设官众矣,而州县独日亲民,今该州县果能与民相亲乎?夫政必因地以施行,不知则何以行,且恐贸然以行,而扦格愈甚矣。事必及之而后知,不亲则曷由知?即或略有所知,而隔膜已多矣。然则欲致其知,必先亲民,而诚欲亲民,则必日坐堂皇,躬巡阡陌而后可。夫堂皇者,政事之所出;而阡陌者,政事之所讫也。”接着,他便分别就为什么要“日坐堂皇”(即每日升堂)和“躬巡阡陌”(即亲自下乡调查)做了具体的论述。他指出,民之赴诉,必于大堂,这是官与民相见之地,如果州县官深居简出,则小民欲诉无门,吏胥即从中舞弊,堂上远于百里,堂下就会远于千里,壅蔽之害何可胜言!这就不只是有冤不能伸的问题,而且关系到教民养民的问题。所以他说:“但能勤坐大堂,便已百废俱举;果以民事为心,即亦何惮而不为也。”日坐堂皇,还只能见到那些有事入城之民,而广大终老乡里的老百姓,仍然无法见到。所以州县官还必须躬巡阡陌。州县之地小的百余里,大的也不过数百里,画东西南北为四乡,每月必到一乡,四个月就可以走一遍,一年之中就可以走三遍。即使有事不能经常下乡,一年之中总可以走两遍。如果能够做到轻车简从,以父母官自任,而以子弟视其民,而民对州县官的态度,也就有如对待父母一样。况且民都是官吏的父母,官吏的感情都应该放在民身上,民的所有事情官都应该办。用这样的态度去考察民情,并且制定相应措施,措施就无不恰当。经常询问民之疾苦并且及时加以补救,其补救措施也就会无不周到。“果以民事为心,即亦何惮而不为也。而其要不外一勤,而勤又必由于寡嗜好。诚使一意趋公,更复何暇旁骛?始或不无勉强,久且习而忘疲,行见名登上考,誉满神君,州县之乐无大于是矣,而或且诿日无暇。”
贺长龄还特别嘱咐各级官吏,不要忙于接待上级,在上级面前讨好趋承,而要一心一意埋头自己分内的亲民政务。他说:“夫今日当事诸大吏,惟讲公事,不喜趋承,苟无要事禀商,虽衙门可以不上,何有于省门之仆仆,何有于迎送之劳劳,是今日乃聚精会神,努力做好官之时也。该州县其各立堂事簿,以自考课,并将每月巡历何乡,作何访察,办理何事,按月据实禀报,以备查核,所冀共臻实效,幸勿徒托空言。若知府、直隶州之于所属,亦宜于因公过境之时,虚衷采访,屏驺从以毋扰,稽政事之所宜,借察吏而亲民,即亲民以察吏。舆情之向背,官声之优劣也;牒诉之稀繁,治具之修废也;轩盖所经,必励勤而警惰;风声所树,良吏畏而民怀,此乃平近切实之事,并非迂远难行。傥能持以实心,必克着有成效,诸寅好其共勉之,毋负本司谆谆至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