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习练书法多年,造诣颇深,《燕园论艺:艺术与人生的对话》可视为其个人“谈艺录”。书中所论以中西书画为中心议题,分为东西艺品、师友雅品、浮生静品、翰墨清品、萍踪闲品五部分,集中而全面地分享了对中西书画技艺和作品的精细论述、习练中国书法的经验和思考以及雅集师友的交游与切磋,更是重墨表现了作者的鉴赏心得和艺术感悟。
所有伟大的艺术家,像星星一样相互映照,相互辉耀,使自己和对方都呈现出不可替代的美的价值。
《燕园论艺:艺术与人生的对话》作者不仅对书法绘画技艺有着丰富的知识,对中西著名作品也鉴赏心得颇丰,他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融入经典作品的欣赏之中,娓娓叙述,文字优美,引人入胜。
王曙光,笔名舒旷,山东莱州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1990年考入北京大学,先后获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出版经济学著作20余部,发表经济学论文百余篇,并有数部散文集与诗集行世。
目 录
东西艺品
麦田里的守望者 ... 003
——凡·高艺术札记
“在无垠的大地的庄严的静寂之中” ... 029
——俄罗斯艺术随想
温柔的狂想 ... 048
——芝加哥美术馆素描
痛苦与超脱:在东方与西方之间 ... 058
师友雅品
书与道契,艺合天人 ... 077
——李志敏先生《书论》读后
大巧若拙,大朴不雕 ... 095
——单应桂艺术论
收藏月亮的人 ... 101
——翁图先生侧记
仰望的眼睛与心灵 ... 115
——杨飞云、芃芃绘画论
大道至简,大美无言 ... 141
——为民先生侧记
美美与共,古意新风 ... 155
——吴泽浩先生绘画初论
鼎彝精神,汉唐气象 ... 164
——宗康金文书作北大展序
寂寞之道,王者之风 ... 168
——观汉瑛先生书画有感
高古粹润闳廓奇崛 ... 173
——《吴守峰山水画集》序
朗润清逸,蕴藉风流 ... 182
——“华彩三人行”北大绘画展序
心画以真,复归于朴 ... 184
——《珈艺十岁画集》序
浮生静品
大唐春前记 ... 191
大唐春后记 ... 193
余姚梨洲书院记 ... 196
蔚秀斋记 ... 199
善渊堂记 ... 201
东莱抱月轩记 ... 204
福州尚工馆记 ... 211
余姚雪交亭记 ... 213
丝路行记 ... 215
舒旷诗稿卷一序 ... 222
舒旷诗稿卷二序 ... 224
舒旷诗稿卷三序 ... 226
舒旷诗稿卷四序 ... 228
翰墨清品
书学管窥之一:守道兼权,大象未乱 ... 233
书学管窥之二:古质今妍,会美俱深 ... 236
书学管窥之三:学养该赡,鉴写相长 ... 239
书学管窥之四:凝神静思,意在笔前 ... 244
书学管窥之五:心手两忘,入妙通灵 ... 248
书学管窥之六:拘放自如,任意合心 ... 252
书学管窥之七:气宇融和,精神洒落 ... 256
书学管窥之八:得心应手,妙用无穷 ... 260
书学管窥之九:收视反听,契妙无为 ... 263
书学管窥之十:古不乖时,今不同弊 ... 267
书学管窥之十一:五合交臻,神融笔畅 ... 271
书学管窥之十二: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 275
书学管窥之十三:骨气遒润,众妙攸归 ... 280
书学管窥之十四:法既不定,事贵变通 ... 284
书学管窥之十五:书者法象,万象归心 ... 290
萍踪闲品
惟有寒松见少年 ... 297
——妙峰秋游记
亦风亦雨司马台 ... 302
——金山岭长城散记
雪域诗国独寂寥 ... 309
——青藏纪行
我欲因之梦寥廓 ... 318
——昭乌达草原散记
梦想敦煌路八千 ... 326
——西行散记
查看全部↓
温柔的狂想
——芝加哥美术馆素描
我此次由明尼苏达到俄亥俄州,中间经过威斯康星、伊利诺伊、印地安那和密歇根四州。因为是冬季,所以一路并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风景,不过对于美国北方的辽阔却很有感触。车子疾驰在平坦开阔的大地上,周围是大片枯黄的草地、树林或是丰美的农田,不时可以看到高高的芦苇丛,这种景象又让我想起当年行进在北大荒的感觉来了。中间在芝加哥小作停留,特地到芝加哥的中国城去吃中国菜。走在中国城的街道上,两边是写着中国字的招牌,来往行走的也是黄皮肤黑头发的华人,一时间你会感觉仿佛真的置身于一个中国的城市。中国城入口处是一个巨大的牌楼,上面是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 ”四个大字。看到这四个字,我才确确实实地有一种来到中国城的感觉。我们光顾的那间中国餐厅叫“会宾楼”,餐厅里挂着不少中国名人字画,其中有著名女书法家萧娴先生手书的王维诗《竹里馆》(独坐幽篁里),还有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的隶书,欣赏着自己熟悉的中国艺术家的书画,颇感亲近。
芝加哥临着密歇根湖,此湖是美国五大湖中的第三大湖,很有烟波浩淼的气势。车子开在湖边,抬眼望去,湖面接天,一望无际,整个芝加哥市就仿佛是湖边的一个岛屿。芝加哥是个较为古旧的老城,但在密歇根路一带,高楼鳞次,很是壮观,显出一种大都市的气派。不过芝加哥总是给人一种“野猪林”的感觉,因为这里治安的混乱是全美有名的。芝加哥人似乎耐性很差,对人极不宽容,开车稍微不如他的意,就会遭到他高声鸣笛的警示,或是干脆伸出车窗胡乱来一声美国式的“国骂”。相比之下,明尼苏达真是民风淳厚,开车的人在路上都很礼让,从未有鸣笛的事,更听不见咒骂。可见大城市的人道德普遍堕落(一笑)。当我们到俄亥俄州的托雷多市的时候,已经是深夜。第二天起来,发现这里的天气却有些隐隐的春意了。有时空中飘着温和的雨,一切都变得很湿润柔和,树梢也长出了小小的苞,比明尼苏达那些还在酣睡的树至少要早醒半月的样子。
托雷多是一个小小的市镇,安静得很。我们曾经到临近的伊利湖去看,此湖虽然可以算是浩瀚,可是并没有什么风景可言,湖水也不清澈。我想起在青海湖边的情景,那辽阔广远的大湖给我深深的感动和震撼,也想起我们到内蒙古的达里诺尔湖的时候,夕阳下的大湖格外沉静深邃,水鸟盘桓,如在仙境。只有故国风景才会给我们以切身的感动,这是我的体会;虽然凡是好的风景都会令人心旷神怡,可是只有面对故国的风景,你才可以更深切地感受和体味它,才可以在内心深处以享受的心境鉴赏它,因为在风景里渗透了观看者对文化和历史的怀念与感悟。
此行感到最享受的地方是芝加哥美术馆。芝加哥美术馆可以算是世界闻名的艺术馆,其收藏极为丰富,尽管从外表看去,芝加哥美术馆并不轩昂,其样式古典而含蓄,只有门口两头巨狮颇有气势。我们来的时间很不凑巧,因为堪称百年一遇的印象派大型画展刚刚闭幕,没来得及赶上,据说此次画展几乎将世界各美术馆印象派经典作品搜求毕尽,所以我觉得有些遗憾。
不过芝加哥美术馆自身所藏印象派经典就极丰,已经足够使我目不暇接了。印象派和后期印象派代表人物的作品在芝加哥美术馆都有收藏,莫奈、雷诺阿、德加、马奈、修拉、塞尚、高更、凡·高、劳特累克等大师的不朽作品使得芝加哥美术馆身价不凡。除此之外,美术馆还收藏了米勒、伦伯朗、毕加索、莫迪利亚尼等巨匠的作品,不过没有印象派收藏的宏富罢了。能够徜徉在我所热爱和熟悉的印象派大师的巨作中间,近在咫尺地观赏那些令人陶醉的色彩与光影,那种温暖亲切的幸福感实在是难以言传的。
刚进正中的展厅,迎面就是修拉巨幅的《大碗岛上的假日》,这是美术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幅画,但是我没有想到这幅作品的画幅如此巨大,着实震撼了一下。整幅画面都是用非常细小的色点构成,这就是修拉所创的著名的点彩法,无数彩点点缀成光影闪烁的草地、树木、湖水、游人的衣裙和阳伞,在宁静里有一种流动的生气。尽管修拉的画作稍嫌呆板,但他对光与影的细致研究却深刻地启迪了后来的画家,凡·高就深受修拉点彩画法的影响。
印象派大师雷诺阿的作品也被放置在入口处最大的展览厅。刚进大厅,就看到他的著名作品《两姐妹》(Two Sisters, 1881),姐姐头戴红色帽子,安闲优雅地坐在椅子上,妹妹则头戴缀满鲜花的帽子,乖巧地立在姐姐的身边,她们的身后,是杂花与峥嵘的树木,隐约闪光的湖水与游船以及房屋,都掩映在一片朦胧的光影里。这幅画画幅巨大,近一米见方,从近处看,笔触非常清晰,从那些凌乱的线条可以约略猜想到画家作画时的激情。雷诺阿要把握的是刹那间光影的流动,而不在意细节的真实与细腻,实际上,那些树木、杂花,画中人物头上的鲜花、手中挽着的装有五彩缤纷的毛线团的篮子,都是用似乎非常凌乱和随意的线条来表现的,可是这些凌乱的线条和色块放在一起的时候,却是那么和谐而不显冲突,色彩与光影是那样丰富而不显紊乱,可见艺术家驾驭色彩和线条的功力。古典艺术家们强调细节的真实与表面的细腻光滑,而印象派画家更注重作画者的主观心灵,注重瞬间的光与影的变幻,比古典作家更容易打动观看者的心灵。姐姐正处豆蔻年华,她的两只丰润的手柔和地搭在一起,藏青色的外套显得格外凝重,与她鲜艳的红色帽子适成鲜明对照,她侧着头望着前面,眼光不知是朦胧的憧憬还是淡淡的忧伤!那种少女的柔美伤感和诗意的温存叫人感动!
莫奈的画也被放在非常显著的位置,他的几幅著名的《麦垛》(Stacks of Wheat, 1891年前后)很是引人注目。他善于用画笔描绘最普通的事物,在毫无光华的事物上发现生命和色彩,赋予阳光和生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莫奈是最有诗人气质的画家,他即使画两个草垛也是那样诗意盎然,充满了对于尘世的深沉的赞美。《麦垛》系列有夏末的麦垛,阳光浓艳炽烈,远处的树木色彩深沉;有秋季的麦垛,阳光似乎清澈透明,麦垛显得那样沉静肃穆,仿佛在赞美这一季的收获;还有冬日的麦垛,积雪还未融化,阳光洒下清冷的光辉,整个世界在一种神圣的白色光芒中沉寂着。莫奈的几幅麦草垛,是这个美术馆最光辉四射的艺术品之一,可是不识艺术的庸人却喜欢嘈杂的动感画面,喜欢在画面里看到宏大的场景和动人的故事。在莫奈的艺术世界里,没有故事,没有惊心动魄的宏伟场景,他在最普通的、最易为人们所忽视的凡庸事物中发现美和伟大,发现造物的神圣。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我不奢求伟大的、遥远的、浪漫的事物……我要拥抱平凡,我要探索人所共知的平凡事物。”这句话可以为莫奈的作品作一注脚。
莫奈最伟大的画作是他的莲花。从这些莲花上,我们可以感受到莫奈身上所蕴含的饱满的诗意、浪漫的幻想的胸怀,以及雍容平静的东方韵味。他画了无数的池塘里的莲花,他在晚年,将居室四周挂满了他的巨幅莲花,有的甚至长达数米甚至十几米,堪称世上罕见的巨作。在他的巨幅莲花里,形象消失了,细腻的笔触消失了,色块与色块之间的界限消失了,池塘里闪烁着灵动的光点,那池水所蕴藏的色彩极为丰富繁杂,可是又那样单纯清澈,所有的丰富的色彩似乎都融合和消失于这伟大的单纯之中;而那些如同繁星一样的莲花与圆的莲叶,却好似这巨大乐章中一些跳跃的音符,浅黄、胭脂、粉红……诸般颜色点缀在池水里,杂而不乱,艳而不媚,再加上池中树木蜿蜒的倒影,更加显得诗意朦胧。芝加哥美术馆所藏的《莲花花园》(Water Lily Garden,1900)、《莲花》(Water Lilies, 1906)、《鸢尾花》(Iris, 1922—1926)均是莫奈画作中的精品。
我觉得莫奈是最具有中国韵味的油画家之一。这几幅画,你简直难以相信是用油彩来描绘的,从远处看,那几乎就是中国的水墨画,水汽淋漓,色彩流淌,用一句中国论画的古语来评论,就是“气韵生动”,西方油画家中能臻此境界的,恐怕除莫奈外没有几个人。尤其是最后一幅《鸢尾花》,整个画面你几乎辨不出任何形象,那种朦胧欲醉的汁绿色和淡的橙黄色铺展流淌在画面上,如同二月兰一样的靛蓝色的花朵散落和隐没在这浓郁的汁绿与橙黄之间,那种美真叫人说不出!那是一种要把人融化与迷醉的美!凡·高也有一幅绝妙的《鸢尾花》,色彩清丽淡雅,弥漫着浪漫气息,可是莫奈的这幅鸢尾花更有东方的诗意情调,更让人感动。这是莫奈在85岁左右,于生命的尽头完成的近乎绝笔之作,此时他完全抛弃了具象的模拟,而直接以色彩来描述心灵,在印象派艺术中臻至一种圆融自如的化境,就是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芝加哥美术馆所藏凡·高画作我看到了三幅,这些画幅不大的作品在这个美术馆中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凡·高的画在明尼苏达的明尼阿波利斯美术馆也有收藏,那是他的著名的《橄榄树》(Olive Trees, 1889),是凡·高逝世前一年的作品。骚动不安的大地呈现出浓郁的橘黄,橄榄树扭曲的树枝、卷动的树叶、蜿蜒的阴影,构成一种不稳定的令人躁动的画面,画面上方的太阳所发出的炫目的光芒,全用粗大的笔触环绕描绘出来,令人不敢直视,处处弥漫着死亡的预感和生命力的最后迸发与涌流。
芝加哥美术馆里所藏的一幅《诗人的花园》(The Poet’s Garden,1888)却有着与《橄榄树》完全不同的情调。这确是个诗人的花园,草地繁茂,树木葱郁,野花点缀在草树间,天空虽然仍旧是凡·高喜爱的橘黄色,可却是用平行的安静的笔触描绘出来,非但没有让人感到躁动不安,反而觉得澄净明亮。这个诗人的花园,这个草木葳蕤的所在,弥漫着透明的清醇气息和舒畅从容的格调,与凡·高的其他画作迥然不同。我爱凡·高这种不为人知的宁静的诗人气息!另有一幅名为《春天的垂钓》(Fishing in Spring, 1887),我以前似乎没有见过,描绘大桥下面的河水、河水中的小舟,以及小舟中的低头垂钓者,色调多是冷的,没有用非常灿烂明亮的颜色,所以画面很沉静,可是那种狂放的笔触一眼便可以看出是凡·高的。
凡·高不善写实,却极善于营造一种独特的气息,这使他即使画一把简单的椅子、一张普通的床、一座朴实的桥、一棵春天的小树、一朵无华的向日葵……都会显示出他独有的气质,一种绝不与其他画家混同的特殊气息,那些平凡的事物一经凡·高点染,便似乎立即被赋予了凡·高独特的气质。凡·高从来不画带有情节的画,不画伟大的富贵的人物,不画想象的离奇的事物(如高更充满幻想的、带有异域情调的怪诞诡谲的作品),也不画带有宗教色彩的东西(尽管他骨子里是极其狂热的宗教徒),他的画面里是麦田,向日葵,鸢尾花,桃树;是播种的人,邮递员,医生,吃土豆的人,妓女,矿工……这是他的作品真正动人的地方。我在那篇《麦田里的守望者—关于凡·高的札记》中曾仔细地探讨过凡·高的艺术精神,读者可找来一看。
我在芝加哥美术馆还看到了凡·高的《自画像》(Self-Portrait,1887),有些点彩派的味道,背景和衣服全用细小的色点点缀而成,极富装饰气息,有说不出的神妙。这时的凡·高在绘画上完全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手法日渐圆熟。这幅自画像绝对是他最好的自画像之一。绿色的带着质疑与冷静气味的眼睛、突起的坚硬而倔强的颧骨、黄色的直立的头发、蓬乱的棕红色胡须,使我们仿佛窥到了这位横空出世而命运多蹇的画家的内心世界。我在这幅自画像前伫立了很久,看着他的眼睛,有一种要流泪的感觉。
在芝加哥美术馆只能算是走马观花,因为藏品实在太多,在绘画方面,几乎囊括了从中世纪、文艺复兴古典时代、浪漫主义时代、印象主义时代,以至于现代主义时代的所有代表性艺术家,难以尽述。美术馆还有大量中国陶瓷与青铜器、古代印度的优美静穆的佛像,以及大量来自欧洲的艺术品,看到腿脚麻木,仍旧意犹未尽。
2002年春写于美国明尼苏达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