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阅读计划名家原创:麻雀为邻》是儿童文学著名作家张国龙新近创作的一本随笔美文集,共分为语物、语童、语殇、语芜四卷,选取的是作者近几年体悟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倾注真情为青少年读者创作的一系列哲理美文。作者以散文的诗意笔触,以孩童的视角观照大自然的花鸟鱼虫,畅谈自己的生命感悟,同时还有大量关于亲人、朋友及童年生活的回忆,通过优美而浅近的文字,向青少年读者传达对大自然及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对亲人朋友的真挚情感。
张国龙,生于1972年。四川人。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儿童文学和中国当代散文研究。出版有论著《成长小说概论》《审美视阈中的成长书写》,随笔集《荒草与阳光》《享受生命这一程》,长篇小说《梧桐街上的梅子》《许愿树巷的叶子》《银杏路上的白果》《老林深处的铁桥》《红丘陵上的李花》《离开是为了回来》《水边的夏天》《风中的少年》《星光与月光》《甜酸的季节》《头长反毛的小丫》等20余部。主持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春文学”与青少年亚文化研究》等,已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有散文集《真情》等数十部。曾获中国图书奖、冰心图书奖等,曾被评为中国*受读者喜爱的十大儿童文学作家。
《中国孩子阅读计划名家原创:麻雀为邻》:
那一年,妹妹十七岁,亭亭玉立。我们私下约定:妹妹考北京舞蹈学院,我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一同去北京发展。
栀子花开的时节,妹妹随艺校歌舞团来我们家所在的小城巡演。当时,妹妹在省内已小有名气,在小城更是家喻户晓。印着妹妹袅娜舞姿和栀子花般笑颜的海报,张贴满了小城的大街小巷。接连两天晚上,妹妹演出完后就跟着爸爸回家。第三天,任县城电影公司总经理的爸爸出差去了省城,妈妈在丝绸厂值夜班,我在县城中学住读。也就是在那个晚上,妹妹演出完后在回家的路上失踪了。
从电影院大礼堂到我家所住的老屋,不到一里路!
歌舞团负责人说,妹妹跳完独舞《阿细跳月》后卸完装就说要回家。团里曾安排人送她,妹妹说:“不用了,这儿我太熟了,闭着眼睛都能走回去。五分钟就到家了,没事儿!”
有人说看见妹妹钻进了一辆豪华轿车;有人说好像隐约听见巷子里有女孩呼救的声音;有人说看见妹妹坐上了一个很帅气的小伙子的摩托车;有人说妹妹被黑帮绑架了,可能被引渡到了国外;还有人说妹妹被地痞流氓奸杀抛尸沅江……
那时候,有关妹妹失踪的谣传铺天盖地,说什么的都有。报纸、电视台、电台,乃至小城的每一根电线杆子,都传递着妹妹失踪的消息。警方也出动了,四处调查取证,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等待,等待,泪痕粼粼的等待;期盼,期盼,碎心而绝望的期盼。一天又一天,一天又一天,始终没有妹妹的任何音信。
回家的那一里路,妹妹已经走了十七年,至今仍旧没有走回家,而且音信杳无。
四十六岁,英俊潇洒的父亲一夜间便进入了苍苍暮年。四十四岁的母亲哭得无法睁开俏丽的杏眼。老屋沉浸在密不透风的哀伤中。
妹妹失踪半个月后,倔强的父亲不能再待在家中死等了。他听不进任何人的劝阻,毅然辞了公职,动用了家中所有的积蓄,还变卖了所有值钱的家具、电器,只身踏上了漫无目的的找寻之旅。
父亲那一走就是三年。
三年来父亲沉重而执着地走遍了三湘大地,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也留下了他匆匆的身影。挺拔的身板佝偻了,两鬓染霜华,光洁、俊朗的面庞千沟万壑。囊中羞涩,两手空空,父亲蓬头垢面地回到小巷中,神色怆然站在老屋门前那棵高大挺拔的梧桐树下。
那时候,已哭瞎了左眼的母亲居然没认出他。母亲已经从巨大的灾难中坚强地站起来,为了供养我上大学,她拖着赢弱的身躯重回工厂上班。
那是深秋一个昏黄的傍晚,父亲和母亲分别三年后重逢。他们在梧桐树下相拥而泣,满地枯黄的梧桐树叶沉默无语。
父亲说:“我不该去出差!”
母亲说:“我不该去加班!”
父亲说:“不该送她上艺校!”
母亲说:“不该让她十二岁就离开了家。这些年来,我们并不了解她。我们不知道她在外面的生活,也不知道她都想了些什么,结交了什么朋友。
父亲说:“我不该……我不该……不该……”
母亲说:“红颜薄命,那是她命中注定的劫!”
两个人还在哭泣,但已没有泪。
那以后许多空闲的日子里,两个人厮守在空荡荡的老屋里相对无言,只是眼巴巴地望着门前那条狭长的小巷。母亲说:“我们再也不哭了,我们好好过日子。”父亲木讷地点点头又摇摇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