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集结了CCTV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辑兼首席新闻评论员钮文新的精彩文章,阐述了目前中国金融业的状况和出现的问题,并针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对金融业改革的建议。全书分为四个部分:资本市场问题、中国股市问题、金融行业乱象、金融行业改革,全面评说了中国金融系统的现状,并提出了有益建议。
新闻从业的路上有很多需要感恩的师长,在《学习》杂志社的时候,我的直接领导——总编辑于绍文(现任经理人传媒董事长)和记者处处长魏春江(后任《人民论坛》秘书长)应当就是。他们对我没有太多空洞的教导,却给足我发展空间。遗憾,那时我只是名摄影记者。在经济报道上也有两位恩师,他们都是《中华工商时报》的创始人,一位是已故老社长、老报人丁望,还有一位是我的部门主任杨大明(现任财新传媒副总编辑)。我记得那是1992年,《中华工商时报》要开办“证券版”,但挑不出一个懂证券的主编,怎么办?丁望总编辑在编委上说,让杨大明的“市场部”去干这件事,因为他那个部门有个学数学的钮文新,让钮文新去干。
就在这样的安排下,我开始专业从事证券报道,开始越来越系统地学习经济学知识。因为干的时间越久,认知越深,越觉得证券市场与所有经济事务的相关性越强,正如我经常告诉我的同事,搞清利率、汇率、税率、市盈率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看懂股市。真该感谢《中华工商时报》给我们一群人创造了一个宽松、充满激情而又更加贴近市场的工作环境,你在那儿干得好,总能获得赞扬和激励,恐怕也正因如此,让后来的《中华工商时报》变成了中国第一批“市场化财经媒体”总编辑的摇篮。同时,《中华工商时报》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新闻人,责任感、使命感贯穿我的新闻生涯——从记者到主任,从编委到总编辑。丁望老爷子的一句话今天依然是我的座右铭:真话不一定能说,所以可以不说,但我们绝不说假话。20多年过去了,我现在倒是觉得,没有不能说的真话,就看你基于怎样的初衷和依据怎样的原则去说。我认为,只要心存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你所说的实话、真话就没什么“异味”,所有读者都能看出你用心良苦。
这不是说大话、说空话,也无所谓给谁“拍马屁”,而是我们这代新闻人身上特有的品性。无论是经济新闻、社会新闻、政治新闻、国际新闻,他们至少应当是为“社会正义服务”的工具。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经济新闻报道的背后都可能潜藏着各色利益的属性,那我们应当如何面对?我的原则就是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优先,这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无论全球经济格局如何演变,国家间利益争夺始终客观存在而且只会日趋剧烈的必然选择,尤其是美元霸权延续、全球金融食利者阶层不断加厚的过程中,以实业为本的国家,其经济利益必然受到严重挤压。这也是中国经济的真实写照。
谈谈“老钮锐评”这套丛书吧。说实话,这是知识产权出版社编辑蔡虹女士抬爱的结果。2016年9月蔡虹找到我,希望知识产权出版社能够为我出版这样一套丛书,这真是让我大喜过望,是很意外的惊喜。但我也很惶恐,一来时间有限,我除了提供原稿,实在没有很多的时间投入;二来也担心我一个小学生是不是担得起人家出版社破费心思。但蔡虹很坚定,很快选题就获得批准,而且整个过程中,基本没用我操心,她们从我2007年到2017年年初——近十年的2000余篇文字评论当中遴选出了几百篇并分为四部分,作为我本人有代表性的观点呈献给各位读者。当全套丛书的目录呈现在我面前时,我惊呆了,抛开个人因素客观去看,甭说,还真挺吸引人的。我知道这项工作有多难,因为这件事我一直想做,但一直也没做成。所以,我特别要感谢蔡虹和她的团队,没有她们的努力,也不可能有这套丛书。
当然,这里也有我自己的努力。我来到CCTV证券资讯频道工作已经快10年了。作为频道的执行总编辑兼首席财经评论员,每天都要面对观众。让我可以问心无愧的是,10年间,包括到现在,每天夜里和早饭之后我都坚持阅读大量国内外新闻,进到办公室,要从当天的新闻中选择一条,撰写1500字左右的评论文章,这个习惯几乎雷打不动,除非因故离开工作岗位。我涉猎的新闻内容十分广泛,国际、国内、宏观、微观,股市、债市、外汇、楼市,等等,几乎涵盖所有经济热点和冷点。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可说的?为什么说了10年还算不乏新意?关键靠读书、学习、思考,更关键的是“沙盘推演”。
多年的数学训练让我养成了一个习惯:逢事拒绝人云亦云,而是依据当下的客观条件,并按照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重新进行推演。这个过程让我受益良多。因为,条件不同,结论不同,个性彰显自然而然。比如在通胀问题上,我一直不敢轻易使用“通货膨胀”一词,而只讲物价上涨。因为在我看来,物价上涨的诱因很多,尤其对于中国,货币超发往往不是物价上涨的原因,而是物价上涨不可控所导致的结果。比如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是土地财政,如果货币供给不能满足房价上涨需要,那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就无法充分实现;再比如美元贬值引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鉴于中国商品价格已经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所以国际市场价格必然传导到国内,并导致原材料价格高了,生产成本增加,这时央行必须满足输入性物价上涨所带来的货币需求增加,如果不能满足生产成本上升的货币需求,那企业生产就会停滞,国家经济增长将无法保障。
所以我提出:通货膨胀——“流通中的货币膨胀”导致物价上涨只能在国家市场封闭的条件下才成立,开放条件下则不一定成立。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而我们不能简单运用书本知识去得出简单的结论。所以,这些年我的评论经常异于主流经济学派的结论,“对”还是“不对”让公众去评说吧,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把握一个关键点:经济学人需要提供更多一些视角,引导人们对经济事务多问几个为什么。这不只是国家、民族或政府的需求,同时也是每位投资者个人必然存在的需求。
就说到这儿吧,希望这套丛书也能带给您更多的思索。
钮文新1985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1987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1990年开始专业财经新闻报道,是新中国首代专业财经记者。钮文新在专业财经新闻领域从《中华工商时报》记者到《财经时报》总编辑,任职过所有财经新闻业务岗位。1996年到2000年,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工作期间,作为总编导、总撰稿制作完成大型电视专题片《走进国债》《金融风暴》和《资本市场》。
钮文新看问题一贯坚持“国际视野、系统论证”的特点,所以他总能对国内经济问题提出自己独立的判断。1997年在制作《金融风暴》系列片时,钮文新在中国首次提出:“和平时期,一个国家安全并非军事安全,而是经济安全,而经济安全的核心是国家的金融安全。”该观点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国务院、人大常委会分别致电中央电视台,甚至上门向钮文新索要电视片脚本。经过多年的研究,2009年,他更是大胆地否定自己,提出:鉴于特殊的经济结构,中国根本不具备效仿美国发展轨迹的历史条件,所以金融必须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源,而且对中国而言,更需要关注实体经济的风险,而金融风险则是实体经济风险的衍生品。
20多年的财经新闻工作中,钮文新几乎访遍了中外大牌经济学者和经济官员,撰写文章上千万字。2003年,他开始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以及国内多家财经电视台担任财经评论员,他的评论风格视野宽阔、理论扎实、朴实无华、语言清晰、观点鲜明、逻辑细腻、敏感透彻、独到独立。
如今,钮文新除在CCTV证券资讯频道担任总编辑兼首席新闻评论员以外,还为《中国经济周刊》、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等多家财经媒体撰写专栏文章,并兼任国家发改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中国外汇研究院副院长,中央财经大学、防灾减灾学院客座教授等;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钮文新担任当年国家社科基金重要科研课题——《国家金融安全》课题组总撰稿,不仅要参与研究,而且负责撰写全部研究报告;同时,他的许多意见和建议获得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