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的蝴蝶》是作者的散文集。共收录作者上世纪90年代写作的代表性散文若干篇,文笔优美,情真意切。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对失去的乡村生活的追忆和怀念,以及对城市化进程的忧虑。风格清新流畅,文笔轻松自然,充满人文关怀和人生感悟,可读性强。
自序
愿一切的美好都与我们同在
我苦,故我在
人人都知道笛卡尔(ReneDescartes)的名句:
“我思,故我在。”(Ithink,thereforeIam.)
却很少人知道,笛卡尔曾说过一句感受更深刻的话:
“我苦,故我在。”(Isuffer,thereforeIam.)
讲出“我思,故我在”的笛卡尔,当时不过是个三十岁的青年,尚未经历深刻的人生考验,而是在梦中得句,梦里忽然得到石破天惊的一句,他回忆起那感人的片刻时说:
“一种突如其来的光华透体而过,照彻我的身心。那一天,我在梦中听到一声青天霹雳,仿佛真理之神从天而降,对我发出了震聋启聩的吼声。”
他突然想通了一直困扰他的问题:觉醒时浮现于脑海的思想,为什么会在梦里重现?假如梦境是虚妄的,做梦的人,是不是真的存在呢?不思不想的人,算不算存在呢?不会怀疑“谁是我?什么是我?”的人,又算不算存在呢?怀疑的本身,就证实了怀疑者的存在,否则,怀疑又从何而
来呢?清醒之后,他把这些困惑想了一遍,作了一个结论:“我思,故我在!”他确立了在“存在”的意义里,思想比肉体更能彰显存在的价值。“我思”,是“我怀疑”,“故我在”是“所以我得到真理。”
我就是怀疑的主体。
我就是能够思想的事物或心智。
我可以怀疑我的躯体和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是不是真实地存在着,但是我不能否定怀疑的主体或思想本身的存在性。由此可知,我是一种能思能虑的事物。这种事物不一定要有物质和方位才能生存。这个事物就是我,我就是灵魂。灵魂和躯体不同,没有灵魂,我就不能成为我,更谈不上怀疑和思虑了。我的躯体不存在了,灵魂却依然故我,长驻久存。
笛卡尔描绘出人类共同的形象——在一个机械式呆板的躯壳里,住着一个活生生的灵魂。
片刻忧伤,淹没永恒的思想
笛卡尔终生未婚,却和情人生了一个女儿弗兰辛妮。
他非常钟爱女儿,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比女儿更值得珍视,他正计划把女儿带到文明的巴黎教养之际,爱女却突然患不治之症夭折了。
笛卡尔痛不欲生,感觉到“片刻的忧伤,几乎淹没了永恒的思想”,在极端的痛苦中,他回到了思想的堡垒,他再度证实了存在,使自己对生命的“怀疑论”更为确立。
他说:“我苦,故我在。”
在深沉的痛苦里,平凡人选择逃避与遗忘,哲学家却更深刻地体会了存在。
灵魂该起床的时候
笛卡尔应邀到瑞典担任皇家的哲学教师,主要的学生是瑞典女王克丽丝汀。
女王坚持每天在天刚破晓时上哲学课,所以,笛卡尔必须半夜摸黑起床,冒着风雪进宫,这对一向晚起的笛卡尔是可怕的折磨,一直到最后病倒在床,他说:“我是一个活灵魂,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真理。”
一六五○年二月十一日,笛卡尔在黑暗中睁开眼睛,问侍者说:“现在是什么时候?”
“现在是清晨四点。”
“我该起床了,女王已经在宫里等我讲课了。”
他坐起来,因为体力不支又倒下。他说:“这该是灵魂起床的时候了!”笛卡尔闭上眼睛,进入永恒的梦乡。
悟者,吾心归处
“我思,故我在!”没有思想,就没有我的存在。没有怀疑,就没有真理。我想起丹霞天然禅师,在天寒地冻的雪夜,把庙里的佛像拿来烧火取暖。
庙里的和尚非常气愤,质问他:“你怎么可以烧佛像呢?”“我烧来看看,佛像里有没有舍利子!”“佛像里怎么可能会有舍利子?”“既然没有舍利子,再拿几个来烧吧!”
佛像最真实的意义,不在他的外表,而在他是一个思想的象征,是佛法的表现,如果只知道礼拜佛像,却不去探索佛的思想,不去了解佛法的实意,那还不如烧了吧!
丹霞天然不是在烧佛像,而是希望大破大立,让寺里的和尚了悟“我思,故我在!”“悟”,乃“吾心归处”,正是“我思,故我在!”
苦行如握土成金
“我苦,故我在!”
苦,是人生里最真切的感受。
佛教就是根源于苦的宗教,是希望能“离苦得乐”“拔苦与乐”、的宗教。
苦比乐优于见道,因为苦比乐敏锐、锋利、绵密、悠长、广大、无法选择、不可回避。
在苦谛的世间,痛苦兵临城下,就会感受到真真实实的存在。
因此,苦的时候,不要白白受苦,总要苦出一点存在的意义,苦出一些生命的超越。
若契本心,发随意真光之用,则苦行如握土成金。若唯务苦行而不明本心,为憎爱所缚,则苦行如黑月夜履于险道。
僧那禅师如是说。如果能契入存在的本心,启发随意光明的妙用,苦行就像握着泥土变成黄金。如果只知道苦行,却不明白体会本心,被怨憎和贪爱所束缚,苦行就像黑暗的夜晚在险峻的路上行走。苦行是这样,生命中的苦难也是这样,苦难是人生路上的泥
土,只有深切体会苦谛苦境的人,能把泥土握成黄金。
我们每天都在走出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呀!就只有释迦牟尼每次都看到了“我苦,故我在!”也证明了“我已解脱,苦也寂灭!”
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哪一个不在当下呢?
“热即取凉,寒即向火。”每次遇到生命的苦冲击时,我就想起长沙景岑禅师的话语:“热了就去乘凉,冷了就去烤火。”生命就是如此,快乐时不要失去敏锐的觉察,痛苦时不要失去最后的希望!
一片树叶也会摇动春风
笛卡尔被誉为近代哲学之父,因为他是中世纪以来最早突破经院哲学的思想桎梏,敢于怀疑、敢于理性、敢于独立思想的哲学家。
禅宗的祖师也是如此,“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随缘而行,随处自在”,因为大破,所以大立,因为大疑,所以大悟!“思”与“在”、“疑”与“悟”,都不是过去与未来的,而是当时当刻,刻刻如金。
寻求生命终极的人,要把全身心倾注于迎面而来的每一刻,终有一天会发现,不只春风会吹抚树叶,一片树叶也会摇动春风,带来全部的春天,春风与树叶,是同时存在的。
芦苇与甘蔗同饮溪水
人生是苦,苦是泥泞,我们是不是要永远在泥地行走?或者抬头仰望天上的明星?我既无法断除苦的现实,只好锻炼心灵飞离现实的困局,所以要在心上长出一双翅膀。一边翅膀是神秘的渴望,一边翅膀是美好的梦想。一边翅膀是彼岸的追寻,一边翅膀是此岸的探索。一边翅膀是理想的情境,一边翅膀是感情的真挚。一边翅膀是悲愿的光芒,一边翅膀是道心的钻石。每个人需要的翅膀不同,但是人人都需要翅膀,人人也都需要飞行、提升与超越。我思,故我在!我苦,故我在!我飞,故我在!
诗人鲁米(Rumi)有一首两行的短诗:
两种芦苇共饮一条溪水,
其一中空,其二为甘蔗。
为什么站在溪水边的两种芦苇,有一种可以生出甜蜜的汁液呢?这使我想起爱因斯坦说过类似的话:生活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认为世上没有奇迹,一种是认为无事不是奇迹。
认为世上没有奇迹的人,内心是空的;认为无事不是奇迹的人,内心就有甜蜜,还能把甜蜜分给别人。
我们都是站在大化的水边同饮一条溪水的人呀!我愿自己是相信奇迹无处不在的人,我也愿自己是内心有甜美汁液并能分享的人。
文学是我的净土
我想,因为内心美好,深信无事不是奇迹,使我成为一个文学家吧!
寻索我创作的源头,若用最简单的话说,正是悲愿与道心的实现。写作,于我是一种悲愿,希望人能更确立情感的价值,追寻美好的境界,体会文明的生活;永远坚持写作,于我是一种道心,苦乐如是,成败如是,得失如是,每天每天,书桌是我的供桌,是我的坛城,是我的朝圣,也是我的净土,我愿以笔焚香,来供养世界、供养众生、供养一切的有情。
重读这些从少年时代、青年时代、一直到如今的作品,仿佛循着岁月的台阶,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每一步都那么真实,偶然回头一望,山上风景甚美,山风非常凉爽,连那登山时的汗水也变得甜美了。
以一个文学家的观点来看,我在从前,不论是二十岁,或是三十岁;不论是四十岁,或是五十岁;就已经写出许多美好的作品了。在重读整理这些作品时,自己也常感动得盈满泪水。现在思想已开,境界已立,书写自在,回观昔日写作,都深信它经得起时间与空间的考验,确实有重新出版的价值。将近四百年前,笛卡尔三十岁的时候说:“我思,故我在。”四十岁,他说:“我苦,故我在。”五十四岁,留下最后的话语:“这该是灵魂起床的时候了。”思想家不能免于沉思与受苦,文学家,亦如是。
愿一切的美好都与我们同在
“沉思”与“受苦”,并不是一般的胡思乱想、受苦受难,而是感觉、思想、精神、灵魂与凡俗生活的拔河。
文学写作,乃至一切文明、艺术、思想的创发,都是与世俗的拔河,希望能登上更高的阶梯,希望能触及更美的境界,他拉的长绳比一般人更巨大、更沉重,面对的庸俗人生有着难以超拔的拉力,所以“我思”、“我苦”、“我在”!
幸好,创作者的感觉与灵魂可以互相安慰、互相支持,才能在寂寞漫长的创作中,还保有饱满与真切的心。王尔德说:“除了感觉,没有什么可以治疗灵魂;正如除了灵魂之外,没有什么可以治疗感觉。”感觉与灵魂牵手前行,再加上创造的意志,使我们在挫折、考验、颠踬中,也不失去创作的心。
我与九歌结缘近三十年,出版了三十几部书,留下了从青年到如今文学创作的重要历程。感谢读者的厚爱,这些书销售了数百万册,陪伴数百万人成长,度过了美好的岁月。回观这些年的写作,也正是感觉与灵魂互相安慰,思想与感性扶持成长的旅程,我热爱这种成长,也确立这种价值,因此,趁着新年,将这些书作了一个总整理,给予全新的面貌,推出两册散文选《思想的天鹅》、《感性的蝴蝶》。
感性与思想是我的文学双翼,正如天鹅带着理想的壮怀飞越万里,蝴蝶不停采撷生活的花蜜,我愿有悲智双翼,能飞翔天际,继续探知春天的消息。
“除了思想,没有什么可以支持感性。正如除了感性之外,没有什么可以支持思想。”日日是好日,在每天黎明的时刻,不论阴晴、不论苦乐,我都会坚持写作。
步步开莲花,正如从前,我会以悲愿、以道心,把作品献给有缘的朋友,让大家分享我的感觉、我的灵魂、我的悲喜、我的成长。
我庆幸自己是深信无事不是奇迹的人,窗外飘过的白云,门前流过的溪水,天际盘桓的苍鹰,细语呢喃的燕子,孩子天真的话语,人间深情的呼唤,大化无声的天籁……这一切,从前是那么美好,今天依然动人,未来,不论多长的时空,都将是美好而动人。
愿一切的美好都与我们同在!
林清玄二○○四年新春台北双溪清淳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