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外一本优秀的供应链管理教材,曾荣获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颁发的“年度图书奖”。本书具有以下特色:
(1)将战略管理的思想与供应链管理的实际运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供应链的设计、规划和运作统一考虑。
(2)内容系统、全面,提出了供应链绩效的六个驱动因素——设施、库存、运输、信息、采购和定价,并以这六个驱动因素为主线,提供了相应的供应链管理知识。
(3)实用性强,精选了大量*新的全球性实例,介绍了很多实用的定量分析工具和解析方法。
第6版是*新版,进行了较大的更新,包括:对第15章进行了较大修改,加强了对成功的第三方和供应链中的激励以及风险分担和收益共享的讨论;第17章进一步阐述了可持续性,增加了关于可持续性定价的新内容;对所有案例中的信息进行了更新,增加了部分案例和练习题;对“供应链中的信息技术”(第5版第17章)进行了更新,并放到网上。
本书非常适合管理类本科生、研究生和工商管理硕士学生使用,也适合从事供应链管理和生产运作管理的业界人士参考。
苏尼尔•乔普拉(Sunil Chopra),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运营管理与信息系统方向的IBM特聘杰出教授,曾担任该学院临时院长、主管课程和教学的高级副院长以及凯洛格管理学院与麦克米克工程学院联办的管理学硕士和制造学硕士双学位项目主任。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获得运筹学博士学位。教学和科研领域为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运营管理及电信网络设计。
彼得•迈因德尔(Peter Meindl),美国对冲基金公司Kepos Capital公司投资组合经理,曾担任巴克莱全球投资者公司研究员、波士顿咨询集团咨询顾问和美世管理咨询公司咨询顾问。拥有西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
由苏尼尔·乔普拉(SunilChopra)和彼得·迈因德尔(PeterMeindl)合著的《供应链管理》(第6版)是一本全面、系统阐述供应链管理的好教材。本书是英文原书SupplyChainManagement:Strategy,Planning,andOperation(SixthEdition)的中译本,适合管理类本科生、研究生和工商管理硕士学生使用,也适合从事供应链管理和生产运作管理的实际工作者参考。
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将战略管理思想与供应链管理实际运作有机结合在一起,对供应链的设计、计划和运作统一考虑。这样,不仅有助于读者从战略管理的高度审视供应链整体绩效,而且有助于读者从细节上不断改善供应链的运作,使供应链战略和企业竞争战略匹配,通过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协调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盈利。
(2)内容系统全面。全书共分7篇。第1篇构建分析供应链的战略框架,使读者理解什么是供应链,竞争战略与供应链战略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战略匹配、拓展战略匹配范围,并阐述供应链绩效测量指标及三个物流驱动因素(设施、库存、运输)和三个跨职能驱动因素(信息、采购和定价)。第2篇讨论供应链网络设计,包括分销网络设计、供应链网络设计和全球供应链网络设计。第3篇介绍供应链供需计划和协调,内容包括供应链需求预测、综合计划、销售和运作计划以及供应链的协调。第4篇阐述供应链库存的计划和管理,提出周转库存、安全库存以及最优产品可获性水平的确定方法。第5篇阐述运输网络的设计和计划。第6篇论述供应链跨职能驱动因素的管理,包括采购决策、定价和收入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第7篇论述供应链中的信息技术(放在http://www.rdjg.com.cn,有兴趣的读者可免费下载阅读)。
(3)实用性强。本版加强了对量身定做式供应链的设计和管理的讨论。有较多最新的、全球性的实例。在供应链管理的运作层面,涉及很多定量分析工具和解析方法,这些方法可以用来分析、解决实际的供应链管理问题。为了使读者理解这些方法,本书提供了电子数据表(放在http://www.rdjg.com.cn,有兴趣的读者可免费下载阅读),帮助学生对鲜活的材料进行不同的假设分析。
(4)体例规范。每章不仅有学习目标、详细的概念阐述、相应的供应链管理实践内容,而且章后有讨论题、练习题、参考文献和案例分析,便于读者学习和研究。
与第5版相比,第6版在内容上有较多更新。其中对第15章作出了较大修改,加强了对成功的第三方和供应链中的激励以及风险分担和收益共享的讨论。第17章进一步阐述了可持续性,增加了关于可持续性定价的新内容。书中增添了若干新的案例,这些新案例出现在第2,8,9,11,13,14和16章。原有案例中的信息也按当前情况进行了更新。在若干章节增加了练习题。对“供应链中的信息技术”(第5版第17章)进行了更新(放在http://www.rdjg.com.cn,有兴趣的读者可免费下载阅读)。
本书由大连工业大学管理与社会科学学院工商管理系李晓红教授、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汪伟博士、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杨依依博士后、中山大学李丽博士共同翻译。具体分工如下:李晓红翻译第1,2,3章;汪伟翻译第4,5,6章;杨依依翻译第7,8,9,11,12,17章;李丽翻译第10,13,14,15,16章。全书由华中科技大学陈荣秋教授校译和统稿。
本书的出版得到培生教育出版集团(北京)办事处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书中翻译错误或欠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