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集选编了著名学者任崇岳进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后在《民族研究》《学术月刊》《史学月刊》《中州学刊》等学术期刊公开发表的论文三十余篇,大致分为宋史、元史、地方史及考证四类,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值得史学方志工作者、历史教师及广大史学爱好者一读。
自序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弹指间已届耄耋之年,屈指算来,从事科研已有四十个春秋,而今已视茫茫、发苍苍、齿牙动摇矣。回眸平生,无限感喟。虽有十数本论著梓行,但尚未入史家藩篱,更遑论登堂入室!对于前贤空怀仰慕,徒增效颦之恨。所幸如今政通人和,海宴河清,不才如我才得以经营菟裘、读书自娱。清人赵翼《廿二史札记》“小引”有云:“遭时承平,得优游林下,寝馈于文史以送老,书生之幸多矣。”信哉斯言!
流年似水,往事如烟。四十年前余忝列元史大师翁独健教授门墙。先生哈佛大学博士,著作等身,饮誉海内外。解放前代理过燕京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市教育局局长、中国社科院民族所副所长、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蒙古史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虽政务丛脞,仍耳提面命,诲人不倦,使人如坐春风,如饮醇醪。前尘往事,恍如昨日,而先生魂归道山已三十年矣。清人戴震执教杏坛,后学名家甚众,而最能光大其业者,莫如著《说文解字注》之段玉裁、著《广雅疏证》之王念孙及其子王引之。余不能光大先生之业,清夜扪心,徒增惭怍。每念及兹,不禁泫然!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讲究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殷殷之情,溢于言表。社科院领导顺天应人,醵资出书,功崇德巨,泽被后世。余不揣谫陋,检索旧作,遴选一过,裒为一帙,付诸梨枣。计论文四十余篇,皆《民族研究》《学术月刊》《史学月刊》《中州学刊》等刊物已刊出者,内容大致分为宋史、元史、地方史及考证四类。戴震论学有云,学有三难:淹博难、识断难、精审难。本书所收论文距这三点悬远,不过一得之愚而已。倘有恺悌君子、新朋旧雨读罢一篇,则余愿足矣!
丙申年桂月上浣于郑州
任崇岳,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人,生于1938 年12 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61 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1981 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著名蒙元史专家翁独健教授。著有《庚申外史笺证》《宋徽宗传》《谢安评传》《韩愈传》《台北知府陈星聚评传》《中国社会通史·宋元卷》《中国文化通史·辽西夏金元卷》《中原移民简史》《中原地区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源流考》和长篇历史小说《李后主》等。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一等奖1 项、二等奖3 项、三等奖3 项。
001 论汉族形成于中原地区
016 汉代和亲政策的几个问题
023 中原移民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034 试谈民族战争与少数民族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
041 关于民族英雄评价的几个问题
051 略论冯道
060 契丹与五代山西割据政权
068 试论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地区的民族融合及其措施
080 论辽金关系
087 论辽代契丹族对汉族文化的吸收和继承
095 从民族关系看赵匡胤统一全国的策略
104 关于抗辽名将杨业的几个问题
111 杨业新论
120 论宋金海上之盟
129 略论宋金关系的几个问题
139 南宋初年政局与绍兴和议
149 论金末政局及其灭亡原因
159 试论金代的廉政建设
169 宋元鼎革之际的知识分子
179 南宋初年的经济与政治形势
———绍兴和议研究之二
188 略谈河南省的西夏遗民
196 略论元代儒士社会地位演变的历史过程
205 元顺帝与宋恭帝关系考辨
214 元《浚州达鲁花赤追封魏郡伯墓碑》考释
220 从两通元代碑文看海都之乱的性质
230 河南省内黄县、清丰县的蒙古族后裔是豫王子孙吗?
240 王鹗与《汝南遗事》
249 从历史因素探索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257 论元代的廉政措施
270 张士诚评价刍议
276 朱元璋评价的几个问题
———与陈高华同志商榷
286 论朱元璋对待儒士的态度
295 朱元璋用人思想研究
304 朱元璋削平群雄统一全国的原因
312 元史专家翁独健教授的治学道路
320 台北知府陈星聚治台功绩
341 寒山、拾得身世杂考
350 郑姓的来源与迁徙
359 源出姜姓的中华姓氏
369 石壁客家移民与大槐树移民比较研究
379 邓姓的来源与迁徙
386 葛天氏与葛姓源流
393 卢姓的来源与迁徙
398 校姓的来源与迁徙
404 漫话茹姓
408 漫话孛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