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汽车专业创新立体化课程”由行业专家团队和名师主编团队共同编撰,紧密联系行业现状和企业实际需要。另外,本套课程体系引进了行业多家企业的优质资源,采用二维码扫描方式立体呈现工作原理三维动画、真实工作场景、真实案例过程等。《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采用真实案例引入。全书分为十章,分别是:绪论、发动机基础知识、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发动机冷却系统、润滑系统、发动机电气系统、发动机净化排放。本套教材适合高职高专汽车及相关专业教学教材使用,也可作为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参考书或培训教材。
为推进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 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15 年5 月23—24 日在北京召开“职业院校汽车专业创新立体化课程开发” 研讨会. 研讨会以创新立体化教材为突破口. 探讨了汽车专业课程的创新和发展. 以推动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改革.本套创新立体化教材的创新点有以下几方面.1) 在教材的内容组织上. 与汽车产业需求、职业标准、生产过程相对接. 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训课程. 反映汽车服务企业的真实业务流程.2) 在教材的编写方式上. 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3) 在教材的表现形式上. 采用图片、表格、二维码等多种形式. 以“互联网+ ” 的思维模式. 在传统平面教材的基础上通过二维码扫描呈现立体的工作原理、真实的工作情景和环境. 使教师更容易教. 学生更容易学. 实现教材与教学资源的配套和融合.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15 年7 月27 日在郑州中鑫之宝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召开“职业院校汽车专业创新立体化课程开发第二次会议”. 进一步探讨确定创新立体化课程的具体实现细节. 探讨架构全面、立体的课程体系. 探讨职业教育与现代汽车维修企业人才需求的对接.本书是本套教材中的.汽车发动机结构与原理.. 以汽车发动机结构为主线. 融合发动机原理. 为发动机检测与维修实际操作奠定必需的知识基础. 本书介绍了汽车发动机基础知识、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发动机冷却与润滑系统、发动机点火与起动系统以及汽车的排放净化等相关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本书面对高职高专教育而编写. 其特色如下.1) 理论立足于实际: 基础知识和理论根据实际需求确定.2) 内容新: 设置了“先进技术” 小节. 介绍目前较前沿的技术.3) 编写形式直观生动: 设有学习目标、学习导入、小结和课后练习题等小栏目. 并且嵌入了有助于读者理解的动画、视频、图片等内容的二维码. 利用互联网实现了教材的立体化.本书由北京吉利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徐春保、张秋担任主编. 郝隆、陈华艳、范哲、邬儀鸣担任副主编. 李国栋、周艳辉、黄东宁、李龙飞和王勇也参加了编写.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吉利学院文理学院曾润泽和中车云商(北京) 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王梦伟的大力帮助. 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书二维码链接中的部分视频和图片由王海翔同学拍摄. 在此表示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 书中难免有错误和疏漏之处. 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 者
前言
第1 章 绪论/ 1
1. 1 发动机发展概况/ 1
1. 2 发动机的分类/ 2
1. 3 国产发动机编号规则/ 4
小结/ 6
课后练习题/ 6
第2 章 发动机基础知识/ 7
2. 1 发动机结构基本术语/ 7
2. 2 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8
2. 2 1 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9
2. 2. 2 四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10
2. 2. 3 汽油机与柴油机的比较/ 12
2. 3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12
2. 4 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与特性/ 14
2. 4. 1 动力性指标/ 14
2. 4. 2 经济性指标/ 14
2. 4. 3 速度特性/ 14
2. 4. 4 发动机的工况与负荷/ 15
小结/ 16
课后练习题/ 16
第3 章 曲柄连杆机构/ 17
3. 1 概述/ 17
3. 1. 1 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 17
3. 1. 2 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 17
3. 2 机体组/ 19
3. 2. 1 气缸体/ 19
3. 2. 2 气缸盖和气缸垫/ 22
3. 2. 3 油底壳/ 26
3. 3 活塞连杆组/ 26
3. 3. 1 活塞/ 26
3. 3. 2 活塞环/ 32
3. 3. 3 活塞销/ 33
3. 3. 4 连杆/ 34
3. 4 曲轴飞轮组/ 38
3. 4. 1 曲轴/ 38
3. 4. 2 曲轴扭转减振器/ 43
3. 4. 3 飞轮/ 45
小结/ 46
课后练习题/ 46
第4 章 配气机构/ 47
4. 1 配气机构的功用与配气相位/ 47
4. 1. 1 功用/ 47
4. 1. 2 配气相位/ 48
4. 2 配气机构的种类/ 50
4. 3 配气机构的组成/ 53
4. 3. 1 气门组/ 53
4. 3. 2 气门传动组/ 57
4. 3. 3 气门间隙/ 62
4. 4 可变配气相位/ 64
4. 4. 1 概述/ 64
4. 4. 2 链张紧式可变进气相位/ 65
4. 4. 3 叶片驱动式可变进气相位/ 67
4. 5 可变气门升程/ 69
4. 5. 1 本田VTEC 技术/ 69
4. 5. 2 奥迪AVS 技术/ 71
4. 5. 3 宝马Valvetronic 电子气门技术/ 73
4. 5. 4 日产VVEL 可变气门升程技术/ 76
4. 5. 5 宝马VANOS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 76
小结/ 78
课后练习题/ 78
第5 章 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79
5. 1 概述/ 79
5. 1. 1 汽油/ 79
5. 1. 2 可燃混合气成分及其形成/ 80
5. 1. 3 可燃混合气成分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80
5. 1. 4 发动机各工况对可燃混合气成分的要求/ 81
5. 1. 5 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基本组成/ 82
5. 2 燃油供给系统/ 82
汽车发动机结构与原理
Ⅶ
5. 2. 1 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82
5. 2. 2 各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84
5. 2. 3 宝马N73 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 88
5. 3 进气与废气排出系统/ 91
5. 3. 1 主要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 92
5. 3. 2 可变进气系统/ 93
5. 3. 3 废气涡轮增压系统/ 95
5. 3. 4 机械增压系统/ 96
5. 3. 5 气波增压系统/ 97
5. 4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 98
5. 4. 1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分类/ 98
5. 4. 2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功用/ 98
5. 4. 3 缸外燃油喷射电子控制系统/ 99
5. 4. 4 缸内燃油直喷电子控制系统/ 108
小结/ 111
课后练习题/ 112
第6 章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113
6. 1 概述/ 113
6. 1. 1 柴油/ 113
6. 1. 2 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114
6. 1. 3 燃烧室/ 115
6. 1. 4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 116
6. 2 喷油泵/ 118
6. 2. 1 柱塞式喷油泵/ 118
6. 2. 2 分配式喷油泵/ 122
6. 2. 3 调速器/ 125
6. 3 电子控制柴油喷射系统/ 130
6. 3. 1 电子控制柴油机的优点/ 130
6. 3. 2 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 130
6. 3. 3 电子控制柴油喷射系统的分类/ 131
小结/ 136
课后练习题/ 137
第7 章 发动机冷却与润滑系统/ 138
7. 1 发动机冷却系统/ 138
7. 1. 1 概述/ 138
7. 1. 2 水冷系统的组成及水路循环/ 140
7. 1. 3 水冷系统的主要部件/ 141
7. 2 发动机润滑系统/ 157
目 录
Ⅷ
7. 2. 1 概述/ 157
7. 2. 2 润滑系统的组成/ 158
7. 2. 3 润滑系统油路/ 159
7. 2. 4 润滑系统的主要部件/ 162
7. 2. 5 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 167
小结/ 171
课后练习题/ 172
第8 章 发动机点火与起动系统/ 173
8. 1 汽油机点火系统/ 173
8. 1. 1 点火系统的功用/ 173
8. 1. 2 点火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173
8. 1. 3 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 175
8. 1. 4 点火系统的主要部件/ 177
8. 1. 5 北京现代悦动轿车点火系统/ 183
8. 2 发动机起动系统/ 188
8. 2. 1 起动系统的功用与组成/ 188
8. 2. 2 起动机/ 188
8. 2. 3 控制装置/ 194
小结/ 195
课后练习题/ 195
第9 章 汽车的排放净化/ 196
9. 1 概述/ 196
9. 1. 1 汽车排放污染物及其危害/ 196
9. 1. 2 汽车排放污染源/ 198
9. 2 汽油车的排放净化/ 199
9. 2. 1 汽油机排放污染物的成因/ 199
9. 2. 2 汽油机排放污染物的主要影响因素/ 199
9. 2. 3 降低汽油车废气排放的措施/ 201
9. 3 柴油车的排放净化/ 207
9. 3. 1 柴油机排放污染物的成因/ 207
9. 3. 2 柴油机排放污染物的主要影响因素/ 208
9. 3. 3 降低柴油车废气排放的措施/ 209
小结/ 214
课后练习题/ 214
参考文献/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