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歌著的这本《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精)》是一本讨论思想史认识论的书:*部讨论了沟口雄三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整体结构,特别是他在经验研究中折射出来的原理性假说;第二部讨论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生在日本的昭和史论争。本书通过对这两个个案的研究,提出了关于如何破除静态的知识感觉,建立把握动态过程的认识论课题。在形而下层面建立多元的普遍性,关键在于如何通过相似性进入差异,并进而在差异状态中理解差异。为此,不仅需要哲学认识论的翻转,而且需要对经验的重新认知。破除旧形而上学的干扰,把世界视为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事物的集合体,这个恩格斯留下的思想课题,通过对形而下之理的探讨激发出新的理论能量。
第一部 探寻历史的基体
上篇 在中国的历史脉动中求真
一、饥饿感与窘迫感:跃动着生命感觉的明末
二、不容已:无法妥协的观念感觉
三、童心说:沟口雄三的思考方式
四、不立论:必要的思想史修炼
五、形而下之理:探寻另一种普遍性原理
六、作为方法的中国:经验深处的结构性想象力
下篇 中国历史的向量
一、自然与作为的契合
二、内在于人生的形而下之理
三、中国的公与私
四、被分有的法则:中国历史的基体
五、乡里空间与乡治运动
第二部 历史与人
上篇 现代史书写与国民体验
一、昭和史论争的缘起
二、昭和史论争的基本对立结构
三、战争责任与国民生活体验的错位
四、作为政治斗争手段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五、破除伪命题:走出历史与文学关系的预设
六、互补的对立关系:《昭和的精神史》的出现
下篇 现代史书写的认识论转换
一、建立日本历史学的工作伦理
二、整体化判断与人格化分析:斯大林批判引发的思考
三、重新发现唯物史观
四、偶然与必然,一般与特殊
五、学术史与思想史中的昭和史论争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