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曼“自然与我”系列·纤细一线:放下绝望,重拾希望
定 价:48 元
- 作者:[美] 戴安娜·阿克曼 著;张定绮 译
- 出版时间:2017/5/1
- ISBN:9787508670638
- 出 版 社:中信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I712.65
- 页码:
- 纸张:轻型纸
- 版次:1
- 开本:32开
戴安娜·阿克曼多年来是生命线的接线员,同时她也是一位热爱自然的博物学家。她把这两段经历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写成了这部作品。书中描述那些曾向生命线求助的陷于绝望中的人的故事。在濒临精神崩溃的危急剎那,生命线就像纤细微弱的一道曙光,让坠落深渊中、饱受恐惧折磨的心灵暂时在平静中休栖。
1.帮助别人后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这种重生对于每个人都充满启发。
这份工作带给阿克曼四种感觉:慈悲、成就感、觉得自己是个好人,还有一种奇特的心灵魔
术:借着帮助别人改变他们目前的处境,重新认识自己的过去。
2.危机是生命里固有的部分,生活不乏痛苦却也充满希望。
丘吉尔大半生都深陷抑郁症的困扰,他跟绝望战斗了一辈子,所以能笃定地告诉别人,绝望是可以克服的。
3读完此书或许会让我们抛弃对抑郁症以及自杀的固有看法。
前
言 走访希望的角落
我住的小镇边上,有家车站改装的餐厅,店名就叫车站。它让人缅怀当年那一长列的火车,摇摇摆摆慢吞吞驶往曼哈顿的情景。餐厅外的挂钟,时间停在6 点22 分,是最后一列火车离镇的时刻,但川流不息的人生列车却从来没有停歇过。
小镇就像火车站,任何时刻都有几百个人生在此交会拎着一小包忧虑或不信任的人,匆匆跑过容易滑倒的青春长廊的人,慢慢拖着一大皮箱伤痛的人,刚从充满希望的郊区赶来的人,看着列车时刻表发愁的人,急于到站的人,心灵像一张小餐垫的人,衰老的面孔像日晷的人在无边无际的虚无中登上子弹列车,不顾一切奔向海角天涯的绝望孤单的人。逐渐地,每个人都遇到了每个人,不论闻名或见面。在他们最害怕、最绝望、最孤单的时候,有时他们会打电话到自杀防治和危机救援中心(Suicide Prevention and Crisis Service,简称生命线)。
神秘建筑物
那儿的电话在电话簿或张贴在小镇各关键地点的海报上,都很容易找到,但它的位置却是个严加保守的秘密。仿佛在那儿工作的人隶属于某个神秘教派。他们的名字不能说,他们的年龄恕难奉告,他们的职业连暗示都不可以,因为他们接触的都是绝望的人,间或也有陷于绝望中的正常人。那栋建筑物的地址不可透露,辅导员出入都小心翼翼,有时甚至鬼鬼祟祟。但在那栋建筑物里,人生的血肉脏腑、小小的哀伤、触目惊心的灾难,轮番上演。一幕幕扩张与收缩交替的情绪风景快速变换:前一刻它膨胀到规模一如记忆犹新的刚果战争,下一刻它可能瑟缩在宿舍房间的角落里悄无声息。来电者与辅导员的面孔必须用面具遮盖,但我可以跟你说说他们的挣扎。那栋建筑物也是如此,我不能描述它的外貌,但我可以跟你谈谈它内在的生活。
接下来的故事来自我个人的亲身体验。为了让来电者保有隐私权,我改变了他们的名字、行踪以及生活的一些相关细节。生命线的同事也善解人意地帮我检视原稿,确保来电者个人资料的机密性。如有任何雷同,主要来自人类经验与情感的共通性。既然报章媒体已报道过,我就不打算掩饰他们的故事。
戴安娜·阿克曼,《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文学教授。她著述甚丰,在众多领域都成绩斐然。阿克曼集诗人、作家、记者、探险家和博物学家身份于一身,勇于冒险、敢于尝试,热爱自然,对生命充满激情。她获过众多奖项,古根海姆奖、约翰巴勒斯自然奖、拉文诗歌奖、猎户星座图书奖,以及纽约公立图书馆的馆选大文豪大奖都被其揽入怀中。她还有一项殊荣,是有一个分子以她的名字命名,称作dianeackerone。
前
言 走访希望的角落
第一章
借来的心
第二章
灵魂的暗夜
第三章
光明的灾难
第四章
眺望人生全景
第五章
金太阳,银月亮
第六章
复杂人生
第七章
心灵避难所
第八章
黑暗之日
第九章
小心黑狗
第十章
畅快的境界
第十一章
非常手段
第十二章
最后的最后一次
第十三章
黎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