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和沈从文一样,是那种培养作家的作家,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在自己独创的形式中达到艺术完美的惟一大师级中国小说家,其成就不亚于被国人津津乐道的博尔赫斯。他对白话文的贡献是独yi无二的,文字干净而传神。他的小说作品肯定是中国现代小说zui足以傲世的极少数重大收获之一。
散文集《蒲桥集》所收录诸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情致,间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
★汪曾祺,在自创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美的大师级作家。其小说,被称为中国现代小说足以傲世的极少数重大收获之一
★在汪曾祺先生自编文集基础上修订,注重系统性及版本价值。
★由连续两届获得中国*美的书设计师张胜先生精心设计,典雅大气,装帧雅致温润,布面精装,尽显纯正文学趣味。
★编校者曾参与新版《汪曾祺全集》,精益求精,耗费十年心血,参校作者手稿、手校本及各种文集,力求当代文学新善本。
★《汪曾祺集》共十种,包括小说集四种:《邂逅集》《晚饭花集》《菰蒲深处》《矮纸集》;散文集六种:《晚翠文谈》《蒲桥集》《旅食集》《塔上随笔》《逝水》《独坐小品》。
★汪曾祺在现当代文学史上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作家,他的作品远非冲淡、闲适、京味、士大夫等词语所能概括。从语言上讲,汪曾祺对白话文的贡献是独yi无二的,文艺评论家李陀说,汪曾祺是把现代汉语从毛文体中解放出来这样的重大历史转变中的先行者。他甚至断言,与尝试把口语融入写作的作家如老舍、赵树理相较,汪都更胜一筹。
★关于汪曾祺的散文、小说成就,有论者称,他的散文浸透了古典中国的文化精髓,包括绝妙的机智和散淡的性情;就小说的艺术成就而论,汪的作品肯定是中国现代小说zui足以傲世的极少数重大收获之一,汪曾祺可谓二十世纪下半叶在自己独创的形式中达到艺术完美的惟一大师级中国小说家,其成就丝毫不亚于被国人津津乐道的博尔赫斯。(张远山:《齐人物论》)
★这套重新编订的《汪曾祺集》,在汪曾祺先生自编文集的基础上编选修订,尽可能保留了各种文集本身的趣味;每部文集各自独立,又具一定的系统性;可以满足各个层面的汪曾祺先生的读者,也具有相当大的版本价值。
编后记
《蒲桥集》初版本的封面上,印着作者自撰的广告词:
齐白石自称诗第一,字第二,画第三。有人说汪曾祺的散文比小说好,虽非定论,却有道理。
此集诸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情致。间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滋味近似。
这两段文字以第三人称书写,无署名,是看不出作者来的,汪曾祺后来自己招认了:这实在是老王卖瓜。春初新韭,秋末晚菘,吹得太过头了。广告假装是别人写的,所以不脸红。如果要我自己署名,我是不干的。现在老实招供出来(老是有人向我打听,这广告是谁写的,不承认不行),是让读者了解我的散文观。这不是我的成就,只是我的追求。(《《汪曾祺文集》自序》)
《蒲桥集》是汪曾祺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散文集,其上述散文观在这本书里有最集中的体现。大约出版社后来还考虑过出续集,他在一九九二年七月二十六日致陆建华的信中提及:我年内还要编三四本书:《汪曾祺散文随笔选》(辽宁)、《汪曾祺随笔精品》(陕西人民出版社)、《蒲桥二集》(作家出版社)……文集只能先做点准备工作,具体编选要等明年始能动手。
本书在《蒲桥集》初版本基础上重编,结构没有变化。有几篇游记因已收入记游为主的集子(那些集子不收这几篇文章就撑不起来了),就不再重收;数篇随笔也以同样的原因删去;个别篇目如《葡萄月令》,代以篇幅更全的《关于葡萄》(包含了《葡萄月令》)。
李建新
二〇一七年四月十二日
自序
我写散文,是搂草打兔子,捎带脚。不过我以为写任何形式的文学,都得首先把散文写好。因此陆陆续续写了一些。
中国是个散文的大国,历史悠久。《世说新语》记人事,《水经注》写风景,精彩生动,世无其匹。唐宋以文章取士。会写文章,才能做官,别的国家,大概无此制度。唐宋八家,在结构上,语言上,试验了各种可能性。宋人笔记,简洁潇洒,读起来比典册高文更为亲切,《容斋随笔》可为代表。明清考八股,但要传世,还得靠古文。归有光、张岱,各有特点。桐城派并非都是谬种,他们总结了写散文的一些经验,不可忽视。龚定庵造语奇崛,影响颇大。五四以后,散文是兴旺的。鲁迅、周作人,沉郁冲淡,形成两支。朱自清的《背影》现在读起来还是非常感人。但是近二三十年,散文似乎不怎么发达,不知是什么原因。其实,如果一个国家的散文不兴旺,很难说这个国家的文学有了真正的兴旺。散文如同布帛麦菽,是不可须臾离开的。
五四以后的新文学的形式,如新诗、戏剧,是外来的。小说也受了外国很大的影响。独有散文,却是土产。那时翻译了一些外国的散文,如法国蒙田的、挪威的别伦?别尔生的、英国兰姆的,但是影响不大,很少人摹仿他们那样去写。屠格涅夫和波特莱尔的散文诗译过来了,有影响。但是散文诗是诗,不是散文。近十年文学,相当一部分努力接受西方影响,被称为新潮或现代派。但是,新潮派的诗、小说、戏剧,我们大体知道是什么样子,新潮派的散文是什么样子呢,想象不出。新潮派的诗人、戏剧家、小说家,到了他们写散文的时候,就不大看得出怎么新潮了,和不是新潮的人写的散文也差不多。这对于新潮派作家,是无可奈何的事。看来所有的人写散文,都不得不接受中国的传统。事情很糟糕,不接受民族传统,简直就写不好一篇散文。不过话说回来,既然我们自己的散文传统这样深厚,为什么一定要拒绝接受呢?我认为二三十年来散文不发达,原因之一,可能是对于传统重视不够。包括我自己。到我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晚了。老年读书,过目便忘。水过地皮湿,吸入不多,风一吹,就干了。假我十年以学,我的散文也许会写得好一些。
二三十年来的散文的一个特点,是过分重视抒情。似乎散文可以分为两大类:抒情散文和非抒情散文。即便是非抒情散文中,也多少要有点抒情成分,似乎非如此即不足以称散文。散文的天地本来很广阔,因为强调抒情,反而把散文的范围弄得狭窄了。过度抒情,不知节制,容易流于伤感主义。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也是一切文学)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小姑娘似的话,何必呢。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但有时恐怕也不免为赋新词强说愁,感情不那么真实。
我写散文,是捎带脚,写的时候,没有想到要出一个集子,发表之后,剪存了一些,但是随手乱塞,散佚了不少。承作家出版社的好意,要我自己编一本散文集,只能将找得到的归拢归拢,成了现在的这样。我还会写写散文,如有机会出第二个集子,也许会把旧作找补一点回来。但这不知是哪年的事了。
我的住处在东蒲桥边,故将书名定为《蒲桥集》。东蒲桥在修立交桥,修成后是不是还叫东蒲桥,不知道。不过好赖总还是有一座桥的。即使桥没有了,叫做《蒲桥集》,也无妨。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一九二〇年生。-九三九年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为沈从文先生的及门弟子。约-九四〇年开始发表散文及小说。大学时期受阿索林及弗吉尼亚·吴尔夫的影响,文字飘逸。以后备尝艰难辛苦,作品现实感渐强,也更致力于吸收中国文学的传统。毕业后曾做过中学教员,历史博物馆的职员。一九四九年以后,做了多年文学期刊编辑。曾编过《北京文艺》《说说唱唱》《民间文学》。一九六二年到北京京剧院担任编剧,直至离休。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菰蒲深处》《矮纸集》,散文集《蒲桥集》《晚翠文谈》《塔上随笔》《独坐小品》《旅食集》《逝水》等。
自序…………
国子监…………
下水道和孩子…………
果园杂记…………
关于葡萄…………
钓鱼台…………
藻鉴堂…………
午门…………
桥边散文…………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一个爱国的作家…………
与友人谈沈从文
给一个中年作家的信…………
沈从文转业之谜…………
老舍先生…………
金岳霖先生…………
旅途杂记…………
滇游新记…………
严子陵钓台…………
翠湖心影…………
昆明的雨…………
跑警报…………
昆明的果品…………
泡茶馆…………
云南茶花…………
故乡的食物…………
吃食和文学…………
手把羊肉…………
散文四篇…………
夏天的昆虫…………
童歌小议…………
踢毽子…………
八仙…………
建文帝的下落…………
杨慎在保山…………
锒铛…………
杜甫草堂?三苏祠?升庵祠…………
栈…………
熬鹰?逮獾子…………
狼的母性…………
随笔两篇…………
水母宫和张郎像…………
坝上…………
《戏联选萃》序…………
《市井小说选》序…………
从桂林山水说到电视连续剧《红楼梦》…………
字的灾难…………
自报家门…………
附录:
再版后记…………
《蒲桥集》初版本目录…………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