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智慧和才能在明朝那个时代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在他看来,心是身体和万物的主宰,当心灵安定下来,不为外物所动时,本身所具备的巨大智慧便会显露出来,正所谓此心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一切都是浑然天成,不假思索的。本书以王阳明自身的经历为主线,以阳明心学为灵魂,深度解析心学的奥秘,从而让读者明白,心学的思维方式是活泼而自由的。
少年时,勤读诗书,立下大志
中年时,三年之苦,龙场悟道
晚年时,频频得志,从容赴死
序
人一生的旅程不过是一道心途。
从稚嫩到成熟、从躁动到寂静,就是这条心途上的风景。世界没有变,变的只是这颗心。身外之物在流转迁变,升沉荣辱在不断转换,一切都在变,只有这颗心,却越来越沉寂笃定、趋于永恒。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王阳明。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王阳明。
由于王阳明热,时下的王阳明传记也不少,看后往往让人感到,这写的与其说是王阳明,不如说写的是现代人精神的彷徨和迷惘,迎合的是现代人精神皈依的缺失。而真正的王阳明是什么样的人,他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对社会和人生有着什么样恒久的指引意义,他在中国雄厚的传统思想积淀中的定位如何,却反为人们所忽略。
这就有点像过往乃至时下流行的心灵鸡汤,食之有味、激起一时的莫名感奋,却终不能解腹鸣之饥;又像是一种虚弱的精神呐喊,其声如雷,却难有空谷中的回响。
单从王阳明对后世造成的影响来看,人们加诸他身上的,例如曾国藩、毛泽东、蒋介石等领袖人物非同一般的垂青,章太炎等著名思想家的推崇,再例如日本人在近代以阳明思想造就明治维新的一跃而强大。这足见王阳明对于后人的启示之大,也使得阳明学成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显学、热门。
现代人难以真正地解读王阳明和他的心学,除了时代背景变迁的原因,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那就是视角和立场,或者说所站的高度。王阳明的心学在传统的中国主流思想中仍被归于儒家,但是,这确实是不足以概括他的思想境界的,就好像没见过飞机的人,只好称之为铁鸟,实则其非鸟非铁;另一方面,虽未能领略王阳明精神高度,但他的身份和功业又不能不让时人将他纳入主流体系,是故在他的当世后世,人们对其无以名之,只称之曰大儒。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融合了儒释道三家之精髓,是当今社会的一剂解药。因为,真正的生活在内心。一切斗争皆是心战,内心的强大才是真的强大。解读王阳明传奇人生,领略心学之精妙,关注自己的心灵,就能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在浮躁的社会中独享一份宁静,此心不动随机而动,获得内心的充实与幸福。
王阳明的心学何以产生巨大影响?在很大原因上是因为他的事功,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治国、平天下的标准来衡量,他是大大够格、符合主流治理秩序的评判标准的,除却他个人的哲思,他在实际的事务中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好像反过来印证了他的思想的价值一样,这样一来,他对于儒学的移花接木,也就变得让人们容忍了。
更何况,儒学在根本上并不否认佛、道思想,只不过,就像孔子说的,神鬼之事,吾也难明,子不语,不去说他就好了。而如果士大夫不在正式场合,例如国家大政方针的场合谈佛、论道,只在业余文化生活的范畴里谈论佛道境界,那不但不会被排斥,反而会被认为是有品位的表现。也就是说,佛道在古代士大夫的个人修养和精神领域中是完全合情、合理、合法,乃至于谈禅论道是被视作高明和高雅、受到推崇的。此外,且不要说佛教最核心的自净其意理念,单是前面的诸恶莫做,诸善奉行的高标,就足以让其得到一个正常社会中人们的认可。
看王阳明的一生,他当然先受到的是很深的儒学熏陶,在他的生命历程中,他先在儒学的思想底蕴之上进一步找寻自己的世界观、做事业的方法论和指南,而后在这个基础上,又不断地进行人生感悟,做出自己的独到创新。
他并没有对儒学进行扬弃或否定之否定,因为他的思索和感悟在于另外一个层面。举个例子,造汽车的专家研究的是,汽车怎么能省油、快跑,而王阳明先生买了一辆私家车,他研究怎么能提高驾驶技术,从而达到省油、快跑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又可以说他的思索和光辉与传统儒家不违背,但他在儒家这个旧瓶里装入了新酒。
王阳明的热,事实上也延续了近代以来中国人为了应对内忧外患而从古代传统的文化中寻找精神指引和方法论的一个典型。
从这个意义上说,王阳明和曾国藩可以对照来看。为什么曾国藩的影响力要比王阳明差一些?曾国藩只不过是一个传统的忠实践行者,而他所维系的秩序也已经落后于时代,不足以强国御辱、解救民族的现实危机。而王阳明在方法论上是做出了创举的,在一定程度上是跳出了传统儒学的格局的,这样以来,王阳明的境界就大大不一样了。
就治国理政而言,抛开政治的因素,而站在文化的角度来说,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哲学,也因此有着不同的方法论、具体的行事方式。可以说,任何一个世界上强大的民族或国家,其性格都是鲜明的,也都有一套内外治理的艺术。站在这个层面来说,来探讨王阳明就很有些意思了。
让我们跟随自己的心,一起踏上一代心学大儒王阳明的心途。
李克,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曾就职于国家主流媒体,长期关注社会发展动态,尤其对民国往事有着深入的了解。出版图书有《蔡元培传》。
序
序章
圣贤是干什么吃的?
君子不器
当圣贤的门槛和成本
人人皆可为圣贤
儒家圣贤的相似命运
第一章
读书但为做圣贤
雷人皇帝碰到野心强藩,大明的危机
先辈的个性和风范
少年王阳明的花季雨季
马革裹尸,那个时代的理想与燃情岁月
儒是做官的学问,还是做圣贤的学问?
读书但为做圣贤
宋明理学怎样成了时代的绊脚石?
阳明格竹
王阳明要给宋明理学看看病
第二章
初入职场的王阳明
刚进入体制内的愤青生涯
王阳明的大BOSS明武宗正德帝
和大太监刘瑾的对抗
廷杖和贬官
贬官途中的步步惊心
第三章
龙场破天一悟
悟道,道悟
父亲的教诲
英雄的黎明龙场受难
心途上徜徉和陡转
破天一悟
格物致知,哪儿出了毛病?
走上讲坛的王阳明
第四章
以心法建功业
从孔子身上的佩剑说起
平凡岗位上的不凡事功
王阳明的世界里,天下无贼
破山中贼,更要破心中贼
山雨欲来
与宁王的殊死搏杀
和权奸的争斗
坦荡的心途与坎坷的仕途
第五章
阳明心学到底说了些什么
先从程朱之辩说起
心外无理和心外无物
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致良知的修身论
阳明思想中的禅机
文学青年王阳明
第六章
心学大师的天下桃李
阳明心学是怎么遍地开花的
王阳明的致学、应试之道
王阳明的教学之道
王阳明的兴国治兵之道
第七章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的天泉论道
鞠躬尽瘁的广西平叛
英雄的落幕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尾声: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
第八章
王阳明在东西方的影响
阳明之光照耀下的神州
王阳明与近代中国
千古两完人王阳明和曾国藩谁更完美些?
阳明心学在东方
历代名人评价王阳明
附一
《明史·王守仁传》
附二
王阳明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