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我的第一本诗集《心相忆》出版发行到现在已经快五年了。所幸的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依然能一直继续偷闲读诗写诗。为此,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爱人所给予的理解和支持。
诗集《心相忆》是一部专门的五言古体绝句诗稿。除了五言绝句,我近年来用力更多的是七言绝句和词的创作。另外,最近几个月我也重新开始写现代诗。
为免以偏概全,这本新诗集《天涯梦回》收录了我五年来所创作的全部诗词,共计178首。诗稿分为四辑,顺序按诗歌体裁发展的历史先后编排:第一辑《天涯古绝》收五、六、七言古体绝句108首,第二辑《七言律绝》含七言律体绝句19首,第三辑《南乡词》收入长短句42首,第四辑《现代诗页》是近期创作的新诗9首。至于古诗词的格律规则,我主要参考了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和龙榆生先生的《唐宋词格律》。
偶尔会有朋友问我:你为什么那么喜欢读诗写诗?我的回答很简单:喜欢读诗是因为诗中有无尽的美,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难得的喜悦和感动。想写诗只是因为有时心中有了感触而不得不写的缘故,而并非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晚清著名词人况周颐在他的《惠风词话》中说得好: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者在。此万不得已者,即词心也。而能以吾言写吾心,即吾词也。此万不得已者,由吾心酝酿而出,即吾词之真也。
三十年来,我远离故国,学游天下,时常漂泊于海角天涯;因而羁旅之感,亲友之思,乡关之情也特别浓重。唐诗有云: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所以离乡远行的人,对风雨江山,物候景象的变化,有一种特别敏锐的感受。
羁旅天涯,在人生的大小驿站,我听风雨,览江山,穿越流年的沧桑;心中时常有那种万不得已者的感怀,不吐不快,总想努力用诗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这就是这本《天涯梦回》诗稿的全部由来。
因为感动过自己,所以还是希望这些缘于万不得已者而由吾心酝酿而出的真诗词也能或多或少地感动更多的人。
是为序。
余海岁
2016年12月26日
写于英国利兹大学
《天涯梦回》序
李远山
诗海景无边,
书山情有缘。
十年临一笔,
百岁墨生禅。
诗友海岁先生《心相忆》出版已五年了。五年来《心相忆》在众多的诗友心中掀起了一朵朵浪花,情溢四海,芳传九州。丙申腊月海岁仁弟从英伦打来电话告知,又一部诗集《天涯梦回》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原创新作。一个游子从忆到回他整整花了半个世纪去抒写灵梦的追忆与心空的天涯。打开邮箱,面对海那边发来的游子吟,随着海岁的诗路人生,走进了他的心魂,随着他那天涯旅程去周游四海,风光无限。尤其是他素心如雪,大爱无疆的情怀,让诗友同频共振,醉倒诗山。
正如他的《唐多令》词中所写:客路远山悠,断云碧水流。欲黄昏,重上高楼。依旧江南灯火市,几回过,故园秋。江上少年游,桂花香满舟。忆当年,惆怅难休。寒笛中宵三更后,又别离,雁飞洲。海岁先生少年游学,对江南山山水水情有独钟。这种情怀在他的家乡徽州故里孩提时就印下了原始的胎记,这个符号是刻在他的心魂里。请听他在《怀新安南乡故里》诗中的低吟:故园千山外,摇落万里风。可怜新安水,悠悠直向东。他的别号南乡子既缘于他故乡的地名,也是他的诗作:柳岸青青,风荷曲院映香亭。日过西山桥断处,花几许?零落天涯千万绪。这恐怕只有五十春游子才能感受到八十秋老生的乡愁。这真是:
海岁千般梦忆浓,
沧桑数度笑长空。
轻舟摇曳苍茫里,
一点烟波醉意中。
读海岁诗,我有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就是浓浓的乡愁,淡淡的依恋。我被他的诗词所感染,与他和诗:
乡愁
说到故乡情正浓,
一轮明月酒樽中。
千言万语难言尽,
一句乡音泪眼红。
在先生《回乡小住又别》的诗中,那种细雨迷蒙,梦缠魂绕的依恋,在字句中尽情流露:新安江畔客,黄山烟雨情。黄山的云海、奇松、怪石,以及徽州故里的文化,给作者留下了别样的情感。他那踏歌一曲新安水,一路秋风淡淡愁 长亭一别几多路,梦过新安第几桥的唐宋味很浓的句子令人撩魂动心,流露出他少年时代的诗客情怀。尤其在久别他乡的游子心头,深深地烙上离别欢愁的印记。这样的心绪一直蔓延在他很多的诗词中。如《相见欢》:小楼飘絮飞红,满庭风。寂寞黄昏独坐卷帘笼。别时泪,离人醉,几时逢?又是三更斜月梦魂中。我从海岁先生《天涯梦回》的诗集里的确看到往事如烟,天涯倦旅几多年,千里重逢今又去,一夜难眠。尤其看到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变化,给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诗人情怀:华夏风神龙再越,梦有新篇,中英联手换新天(创建宁波诺丁汉大学)……快马加鞭……捷报连连……。这是诗人、游子对祖国繁荣昌盛寄望,以及先生力所能及地为祖国所做的贡献。
此时此刻,不由得我要写上几句与诗无关的话题。一个莘莘学子一个华人,在异国他乡拼搏与奋斗,光从含蓄的诗词中去理解,去读他显然是不够的。我要告诉中国的诗友们,在我们的群里,在我们成千上万诗歌队伍中,有一个人从大海的那边,向我们招手回来……
他就是余海岁,世界岩土力学和工程力学最杰出的专家之一。他硕士毕业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博士毕业于牛津大学,是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利兹大学常任副校长,岩土工程学教授。曾任英国诺丁汉大学副校长,诺丁汉岩土力学中心创始人,土木工程学院院长,以及工学部主任。发表学术论文二百四十多篇,指导过五十多名博士生和博士后。他获得过许多国际学术大奖,包括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最高Telford金奖和国际岩土力学计算方法与进展协会最高荣誉卓越贡献奖。
就是这样一位才子,一部《心相忆》、一部《天涯梦回》使我惊诧于他的诗人情怀,一颗不老的童心,一段不变的乡情,一腔永恒的诗海。
余海岁,好一个诗海岁月,游子人生。我两次应邀解读他的诗词,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带领广大诗友一同去翻阅,去畅游他的诗海王国,去翻阅他那情深意美的格律诗行。欣赏他的诗浪风情,聆听他的诗海潮声。
我不由诗意兴然,拙诗序后与君开怀:
春风曲
晨风催我换衣容,
鸟是知音林是兄。
山水有情云雨动,
百花多意爱多浓。
诗中藏志胸中溢,
墨里生情心里荣。
大写人生多壮志,
狂风扫去满头鬃。
书虫醉倒诗山上,
游子永随词海踪。
丁酉正月初十写于京都城南北国诗城
2017年2月7日
跋天涯梦回
余海岁
我的五言古绝诗集《心相忆》出版后,就开始主要用七言绝句和词的形式感慨抒怀了。
至于五言、七言绝句的区别,古人有云:五绝、七绝作法略同,而七绝言情出韵较五绝为易。盖每句多两个字,故转折不迫促也。 (施补华《岘佣说诗》)七言绝句以含蓄为务,以风调为重,所以邹韬在《三借庐笔谈》中说:七绝诗须要丰神奕奕,浑脱超妙,二十八字一气贯通,令人信口曼吟,低回不厌。所谓丰神或风神就是指内在律第一而外在律第二的一种自由的、即兴的创作风貌。内在律指的便是情绪的自然消涨。要及时抓获情绪的波动,创作过程中就需要靠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盛唐七绝当以诗仙李白和号称七绝圣手与诗家天子的王昌龄成就最高,可以把臂入林。两大诗人风格却各异,正像胡应麟在《诗薮》里所说:李写景入神,王言情造极。王诗更重再现,偏于普通情感,李诗更重表现,个性色彩较浓。另外,中唐之李益、刘禹锡,晚唐之杜牧、李商隐四家亦不减盛唐作者云" (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
众所周知,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远在南梁便有了雏形,至晚唐、五代定型,极盛于宋朝,却衰落于元、明两代,后来到清朝又有了词的中兴。词具有独特的表现领域,抒情手段和美学风范。词和诗的区别在哪呢?王国维《人间词话》有云:词之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这是因为词最初是为了配合音乐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所以作词也叫倚声填词"。
词的流派主要分作婉约和豪放两大类。如《花间词》和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典型的婉约风格,而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为纯粹的豪放派。当然也有很多词作是兼有两种风格的,比如李后主的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和辛弃疾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我对词的偏爱已有数十年了,不过从前主要是静静地品悟其雅、鉴赏其美、遥闻其香。开始真正用心动笔写词还是近几年的事。写着写着,也就越来越喜欢用长短句来表达心中情绪的消涨低回了,所以就有了我现在的一卷《南乡词》。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好词呢?清代大词学家陈廷焯在其名著《白雨斋词话》中指出:作词之法,首贵沉郁,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匪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这里的沉关乎词的思想的深厚,郁关乎艺术韵味的悠长。所以吴梅在《词学通论》里也说:学词者从沉郁二字着力,则一切浮响肤词,自不绕其笔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到: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有高格,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宋人李之仪在《跋吴思道小词》中说:长短句于遣词中最为难工,自有一种风格,稍不如格,便觉龃龋……而其妙见于卒章,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简单地说,好词不仅要写出真景实感,还要有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韵味。
我在大学读书时写过不少现代诗,当时比较喜欢戴望舒的现代派诗风。不过近二十年几乎停笔,直到去年秋天。由于工作变动,当时从诺丁汉搬家到利兹,整理东西时,偶尔翻到十几年前在波士顿时写的一首怀念我母亲的现代诗《母亲》。再次读起这首小诗,不禁有些感伤和动情。由于这个缘故,后来也就又开始动笔写了一些现代诗,其中包括《故乡的雨》《红叶》《别旧居》和《初恋》。
我写诗词,追求情真、意切、境美。希望字里行间能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和沁人心脾的韵味与内蕴,给读者的心灵带来丝丝温暖和美的享受。
把五年来我写的所有诗词汇在一起就是这本《天涯梦回》的成书由来。我要特别感谢作家出版社苏红雨女士的精心策划和大力支持。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吴浩先生为本书的插图设计费了不少心,特此致谢!
北京著名诗人、中华诗院院长李远山先生在百忙中为拙作写序,我是极为感激的!
我要感谢我的爱人和孩子一直以来给予我的爱护、支持和温暖!也感谢多年来给了我鼓励和支持的每一个朋友!
最后我要用诗圣杜甫的诗作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余海岁
2017年2月10日晚
写于英国利兹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