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商圈出我辈,一入职场岁月催。
几个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草根儿,在大学校园里寒窗苦读、激扬文字、追女泡妞,度过了一段刻骨铭心的青葱岁月,懵懵懂懂地踏上步步惊心的职场征程。社会生活的海面上风和日丽、平淡无奇,海面下却是暗流涌动、险象环生。四个年轻人在职场经历了阳奉阴违、尔虞我诈,在潜规则里碰得头破血流后,逐渐成熟坚强起来,成为商业圈、金融圈、文化圈里的精英。
尽管他们有车有房,身居管理层,人前器宇轩昂,光鲜亮丽,但生存危机、情感危机、信念危机等接踵而至,私生活杯盘狼藉,一地鸡毛,在焦虑不安和困顿迷惘中度日。才华横溢的殷子俊人患上重度抑郁,春风得意的杨得志夫妻同床异梦,侠肝义胆的黄博士惨遭贪官买凶杀害,腰缠万贯的杨明杰身陷利益旋涡……
谁的人生谁做主?事实是,人在江湖,圈子决定了你的处境和际遇,在各种圈子里,我们戴着面具和套子开启渐进的人生。
《最后一个磨盘州人》出版后,读者觉得小说的下部需要延展,因为他们最想阅读的内容,小说里面说得不详细,读着觉得不过瘾。
作为码字的人,我当时也没敢展开叙述,一者因为那部小说的重点在前面两部,再者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很难写。
习惯阅读苦难的读者很难在我生长的这个年代找到值得咀嚼和玩味的元素,而写不出苦难似乎显不出作品的思想和内涵,这真是我头疼的事。好在我一直坚持我写我心的风格,能将自己想写的东西写出来,这是最重要的。
我生活在一个非常幸福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幸福都是由快速变化带来的。遥想人类发展的前几千年,仿佛都没有近几十年变化大:我们刚刚知道计算机之父的名字,计算机就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我们还在回味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而人手一部的手机瞬间将天涯之隔变成屏幕内外;我们甚至还来不及分析寻呼台服务员的职业发展,这个行业瞬间就消失了。
就拿码字来说也是如此,以前的作家写一本书差不多要穷毕生的精力,而现在的网络写手,一天写几万字似乎不是难事。全国每年有几千部长篇小说出版,即平均每天都有十几本长篇小说诞生,而我读初中的时候,一本《青春之歌》还要靠手抄来普及。
世界变化太快了,以至于我们都没有感受到快的节奏和节律;这个时代太平稳了,平稳到我们都写不出苦难和波折,以至于个别作家不得不转攻穿越、惊悚题材的故事。还有个别作家沉湎于建国后或改革开放前的历史中而不能自拔,苦难跟暴力和色情一样,似乎已经成为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素材。要是小说中没有苦难,或者苦难的苦没有超过读者的预期,那么,作品的故事性一定被人质疑。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人,经历过痛苦但是没有经历过苦难,经历过挫折但是没有经历过挫伤,经历过饥饿但是没有经历过饥荒。我生在一个和平发展的好年代,我没有让读者痛哭流涕的故事,读我的作品时不需要备上一盒面巾纸;我没有让读者惊恐万分的经历,读我的作品不需要在半夜三更闭着眼睛上厕所,我没有让读者穿越时代的幻想,读我的作品不需要在腰上系根绳子防走失;我甚至写不出像样的情爱场景,因为从人物、空间,到言语、性格、动作,我几乎一无所知,要是刻意编写太多,我怕我自己都不相信。
作品是传达思想的载体,我不想让读者绞尽脑汁地从我的几十万字里找我的思想,也不想费太多脑细胞去将自己的思想糅到故事里,我担心绞尽脑汁之后,读者对我不知所云。但是,我要给自己的思想找个安歇的方式,这是创作本书的初衷。
在我无数次改稿和校稿的过程中,我都想将故事写得悬念迭起、情节跌宕,最后我都放弃了,因为生活因平淡而真实。字为心话,我只能保持我写我心的状态,将我想写的东西给写出来,将我自己的所思所想呈现出来。也许呈现的东西不是大家想看的,但我不用担心将来跟别人说话时,需要顾忌自己曾经书写过的词句和表达的情绪。
作品就是自己的孩子,我每时每刻关注孩子的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行,像对待孩子一样。我知道每件事、每个人、每个情节,甚至每个字的意思。正因为我骨子里了解它,所以,我坚信只有真实随心才是最好的。
跟以前出版的作品一样,我依然不想请人作序。尽管朋友们一再规劝,我还是觉得给作品留白不是可怕的事,我更不希望读者还没有看到我的作品就已经被序言来个先入为主。
结束前,大致介绍一下书的结构,本书分明暗两条主线。明线上,通过四个精英人物成长的经历,讲述职场尔虞我诈、圈子内外的故事:才华横溢的殷子俊人生飘忽不定,大智若愚的杨得志春风得意,侠肝义胆的黄博士不得善终,不温不火的杨明杰极具经商智慧……他们在各自的圈子里演绎着爱恨情仇、精彩纷呈的人生故事;暗线上,以朱先生的解释或者联想的方式,不断从主人公的起伏命运中总结着人生智慧。
银不仅暗指主人公杨得志和殷子俊在金融系统工作的背景,银也是代表着天圆地方的货币符号。货币就是一个圆圈子,我们被货币役使的人整天被各种各样的圈子所包围,有人进了圈子,有人出了圈子,属于你的圈子你想逃逃不掉,不属于你的圈子,你想挤也挤不进,这就是现实。
谁的青春谁做主?事实是,人在江湖,圈子决定了你的处境和际遇,在各种圈子里,我们戴着套子开启渐进的人生。
我一直是幸运的人,本书从构思到成书,从成书到出版,我一直得到朋友们的关照。在构思的过程中,资深培训师何斌师弟对本书的每个章节都有精彩的点评,因为他和朋友的鼓励,为我写作注入了持续的动力;书稿既成,我得到了学妹侯俊英女士的引荐,感谢作家出版社的刘主任和编辑韩星老师的抬爱,对于作品的出版,他们倾注了无数的心血。
当然,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对我写作给予百分之百的支持,这是我能一年完成一部作品的根本原因,感谢相濡以沫的张晓蕾女士,这本书完稿的时候,她已经顺利度过五年的复发期,祝愿她永远健康!本书中引用了朱承彧同学一些文字,对她的智慧贡献,深表谢意!祝愿她写出越来越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