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是美的历程。旅游是心灵的修养。旅游是人与自然的交融。 在人类生活的星球——地球,在现今日新月异的科技生活中,只要人所想到的皆有可能实现,于是,地球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峰顶不断承受着一拨又一拨人的登顶;在人迹罕至的亚马逊热带雨林里,人类的足迹——越来越多的人不断进入,使前往热带雨林再也不是一种探险行为,而是一般人就可以做到的户外活动;在大洋漆黑的海洋中,人类也在借助现代高技术开拓着“海底”游玩;在太空,宇宙飞船也进行一趟一趟的旅行穿梭商业飞行。不久的将来,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将会有人涉足,地球成了人类唯一的“房屋”,而太空也就成为人们的庭院和后花园。人笑傲一切。 人类对自然的生活状态是否满意,是否满意他们改造社会,改造自然,改造他者的生活方式。现代社会一切都建立在人是万物主宰的基础上,这源于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文化之源。《圣经》中,上帝创造了天地,创造了自然,创造了男人,又创造了伊甸园让其居住。为使人得以繁衍,上帝又创造了女人,作为男人的伴侣。最终两个人——男人和女人一起被上帝逐出伊甸园,从此,人类开始了自己在自然中的生存。显然,《圣经》的自然是作为人的对立面,作为上帝惩罚人的空间而存在的。由于这种惩罚,人失去了乐园,故必须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生存。西方人的圣典,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了规定,也就是人只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生存。当基督教成为欧洲_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时,这种观点成为主流:人和自然是对立的,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就必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引言
第一章 自然不可更改
一、旅游之不同
二、众生玩旅游——旅游社会各阶层的分析
三、旅游夜宴——人为的市场
四、消费自然——互动行为
五、自然成标本——旅游的审美意义
第二章 是世界创造了我们还是我们毁灭了世界
一、人妖地带——旅游的微观动机
二、性旅游——旅游的宏观行为
三、视觉肉体——交换和其他交易
四、肉体的疑惑——自我约束和自我实现
第三章文化的失踪
一、文明渗透——分类与融合
二、生活的裂变——精神的博弈
三、神话世界的解体——刻意的假象趣味
四、失语——“赢者的诅咒”
第四章 自然是旅游的范本
一、放弃对自然的占有——人类与自然的契约
二、旅游自我之主张——对利己主义的扬弃
三、自然为主——拒绝做人世中的囚徒 结束语建构旅游新观念——和谐的一致性
引用与参考书目
第一章 自然不可更改 一、旅游之不同 旅游是快乐的活动,旅游是自由的活动,旅游是主动出击的活动,旅游是地球生物中唯一为人类进行的活动。旅游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主要是满足人类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文化享受,其中所蕴涵的怡情构成非同凡响。所以,它不是那些还在为衣食住行发愁和忧虑的某些人类可以随便问津的。 旅游是个赚钱的事情,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1950年全世界国际旅游参加者有2500.282万人,国际旅游收入20.100亿美元。2002年全世界国际旅游人次70200.429万人,收入4730.000亿美元。五十多年问,国际旅游在人次增长上超过27倍,在国际旅游收入上增长了200多倍。 旅游是个花钱的事情。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美国人1986年为旅游付费260亿美元,而在1999年则花去了594亿美元。逐渐富起来的中国人在1999年则为旅游花去了109亿美元。而且,这些花出去的钱中还不包括往来于国际间的交通费用。 未来学的研究者们乐观地向世界描述: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将不断提高。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劳动生产率也不断提高,工作日必然相对减少,闲暇时间则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