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文丛:法兰西风云录》主要内容涉及法国及首都巴黎的历史、社会文化、文学艺术。《巴黎文丛:法兰西风云录》共分六辑:第一辑:忘川逝水;第二辑:乐池涟漪;第三辑:文苑芳华;第四辑:艺坛艳葩;第五辑:画坛流年;第六辑:江河汇流。
在熙熙攘攘来往于北京与巴黎之间的学者和作家中,不少人都是一流的法国文学翻译大家和作家,他们的辛勤耕耘,使中法文化长河两岸的景观日益赏心悦目。
“巴黎文丛”很像一次关于法兰西的文学笔会。沈大力的《法兰西风云录》是其中之一。作者基本都通晓中法两种语言,深谙中法两种文化,多是神奇的“画师”,他们自拟文题,用其或朴实或高雅的笔墨,从不同的视角,既形似又神似地描绘了他们所认识的法兰西精魂。
读本书很像乘坐旅游车观光,既可在时光隧道里读历史,又可在纷纭社会中看现实。总之,本书多维度、多层面地展示了法兰西的魅力与诱惑,同时也是对法兰西精神的记录与诠释。
法兰西的诱惑
—序“巴黎文丛”
对于中国之外的国家,法兰西的诱惑堪称世界第一。 在文化人的眼里,其诱惑除了历史上那位多次击败反法联盟和镇压反动势力并捍卫了法国大革命、成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官、颁布《法国民法典》、奠定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拿破仑,以及领导法国人民抗击德国侵略、创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和“戴高乐主义”的戴高乐,法兰西的魅力更在于那些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共同编织的由“陈年旧事”组成的灿烂的文化风景。
中法文化交往源远流长。 文艺复兴中后期,欧洲视中国为“修明政治之邦”,对中国充满了好奇与好感,遂兴起“中国热”。 尤其是明末清初以来,在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互示理解与友情之后,汉学作为文化形态开始影响西方文化而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事件。 同时,法国在历史、文学、艺术与科学诸多领域,也成为中国人最为追慕的国度。
“巴黎文丛”诞生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是有意而为,也是无意巧合。1993年我开始在学海“游泳”,当游到蓝色海岸时,惊异地发现法国汉学的风光特别璀璨,遂勾起我对当年在法国执教时许多往事的回忆。20年来,我一直想从文学或文化的角度,将历史上那些中国学者和作家借助文学所再现的法兰西的历史、文化及社会风情的著作钩沉出来,一展密切的中法文化关系。 我想到陈季同及其之后的敬隐渔、曾钟鸣、盛成、梁宗岱、袁昌英、陈学昭、冯沅君、陆侃如、苏雪林、戴望舒、闻家驷、傅雷、郭麟阁、齐香、罗大冈、李治华、张若名、王道乾等,也想到活跃于法国文坛的程抱一、张宁静、卢岚、桔子、萧良、黄育顺、吕大明、蓬草、绿骑士、黄晓敏、山飒、戴思杰等作家,还有著名学者柳鸣九、郑克鲁、沈大力、董纯、李玉民、袁树仁、钱林森、孟华、郭宏安、余中先、金丝燕等。 他们大多两栖于文化与文学之间,都在为两国的文化精神“立传”,是一直忙碌于中法文化交流的可敬的架桥人和摆渡者。
2013年我到巴黎闲居,在筹划“法国汉学研究专辑”之《汉学研究》时,这个孕育已久的想法又活跃起来,于是诞生了编辑出版“巴黎文丛”这个创意。 在熙熙攘攘来往于北京与巴黎之间的学者和作家中,不少人都是一流的法国文学翻译大家和作家,他们的辛勤耕耘,使中法文化长河两岸的景观日益赏心悦目。
“巴黎文丛”很像一次关于法兰西的文学笔会。 与会者所带来的作品分别是柳鸣九的《塞纳河之灵》、沈大力的《法兰西风云录》、董纯的《巴黎镜花缘》、李玉民的《法兰西之吻》、白乐桑的《我的“七○”印迹》、郑园园的《和法国文化的美丽约会》、吕大明的《生命的衣裳》、蓬草的《七色鸟》、绿骑士的《花都调色板》、黄晓敏的《波光掠影法兰西》、岑咏芳等的《巴黎意,故乡情》和阎纯德的《在巴黎的天空下》。 这些作者基本都通晓中法两种语言,深谙中法两种文化,多是神奇的“画师”,他们自拟文题,用其或朴实或高雅的笔墨,从不同的视角,既形似又神似地描绘了他们所认识的法兰西精魂。
“巴黎文丛”中只有《我的“七0”印迹》的作者是一位法国著名汉学家,他写自己留学中国的生活,文字朴实,亲切自然,被前任法国驻中国大使苏和先生称为是具有开拓性的好书,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丰美和源远流长。 在书中,作者“既用一种西方的眼光看中国,同样也用一种亚洲的目光看西方……这正是一种相邀,彼此要加深理解,进一步考虑究竟是什么拉近我们,究竟是什么促使我们———中国人和法国人,彼此同样吸引,相互默契,往往共谋大事”。
读“巴黎文丛”很像乘坐旅游车观光,既可在时光隧道里读历史,又可在纷纭社会中看现实。 总之,“巴黎文丛”多维度、多层面地展示了法兰西的魅力与诱惑,同时也是对法兰西精神的记录与诠释。
阎纯德
2013年12月14日于北京
沈大力,作为作家、历史学家和翻译家人选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和《国际作家辞典》。著有“时代三部曲”:《延安的孩子们》(法文版、意大利文版,中文版名为《悬崖百合》、《夜空流星》《梦湖情侣》(中、法文版);《巴黎声影》,《欧美游记》,《法兰西文品》,《拉丁文苑》,《诗与画的美学》(意、法、英文版,14卷);诗歌《谒欧仁·鲍狄埃石墓》、《梦之华》(中、法、意文版);剧本《泰坦的芦笛》;传记《幻想交响曲》、《弗丽达,美人鱼之厄》;法译中《巴黎公社诗选》、《蒙塞拉》、《茅庐血恋》、《布吕赫的幽灵》;中译法《锻炼》(巴黎版)、《棠棣之花》、《幸存的人》、《中国当代女诗人诗选》;法文著作《苏曼殊与保尔-魏尔伦》;等等。
由衷的敬意(代序)/埃·罗布莱斯
鸿雪爪痕
巴黎诗园撷英
维莱特花园
圣心大教堂上的魔影
诺曼底“丽岸”观海
再谒巴黎“公社墙”
造访鹌鹑岗
高雅时尚的魅惑
西方日暮,偶像不存
乐存激浪
梦幻音乐家柏辽兹
柏辽兹与雨果
肖邦魂牵双城漫记
德彪西,一个牧神的美梦
聆听大海的潮音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被遗忘的“法国的贝多芬”
威尔第与瓦格纳
破解“歌剧王”瓦格纳之谜
敷文载笔
从白杨岛到先贤祠
“巴尔扎克之家”与巴尔扎克
雨果的《悲惨世界》与《笑面人》
萨德侯爵,巴黎社会的魔影
王尔德,唯美理想的寂灭
红色缪斯的复活节
民众诗人的话语
踏着玛塞尔·普鲁斯特的足迹
罗布莱斯与加缪
永远保持一颗中国的灵魂
塞泽尔,尼格罗德的鼓手
怒放的美人蕉
艺坛述异
点亮幻想的“天方夜谭”
“波希米亚”意象的幻变
为巴尔扎克圆梦
巴黎库尔贝画展巡礼
凡·东庚,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沉沦
莫迪,画坛凄迷的残葩
他山寻径
中法文化通汇论略
《中国孤儿》与《查狄格》
法兰西文坛“玉女”朱迪特·戈蒂埃
雨果《笑面人》登上中国舞台
钟声悠悠故知来
彼埃尔·顾拜旦与《奥林匹克宣言》
从勃朗峰攀上安纳普尔纳峰
陈季同,一位震惊法国的中国人
异域的革命摇篮
温馨的迎宾国宴
维莱特花园
日前,巴黎塞伊出版社的帕伊女士赠我一本该社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圣心大教堂的秘密》,其作者卡特琳·吉恭描写一位无政府主义者在20世纪初如何策划炸毁突兀于蒙马特尔高地的那顶新拜占庭式“冠冕”。由此,我回忆起20年前“蒙马特尔自由公社”民选老社长向我提示圣心大教堂秘史的情景。那天日暮,老翁指着聚光灯下出现在圣心大教堂主穹顶的一个巨人形影,说:“那是公社歌者勃鲁昂复仇的幽灵!”陪同我们此行的有蒙马特尔公社唯一的“乡警”,他从旁补充道:“勃鲁昂身披画家杜鲁兹·罗特莱克给他绘制的斗篷,每晚来这里历数凡尔赛匪帮的罪行。”
我早就知道,圣心大教堂是刽子手麦克马洪之流在血洗巴黎公社后,为庆贺他们的胜利兴建的。因而,我十分理解坚持独立、自由与平等的蒙马特尔公社社员的情感。而后,两位老者相继辞世,但并未带走他们披露的现实。
在巴黎公社13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我再次来到蒙马特尔东南山坡下,抬眼望见圣心大教堂和其前潮涌般的异国游人。“一般游客都不注意这山坡上下的鲜明对比,”“巴黎公社之友协会”的弗莱蒙先生陪我踏上通往维莱特花园的石阶时说,“您瞧,圣心大教堂高高在上,象征对巴黎公社永生永世的镇压,但覆盖整个南山坡的花园却以公社画家维莱特命名,同高地北坡纪念另一公社画家斯坦伦的街心花园遥相呼应。两位画家生时是挚友,并肩绘画,追怀1871年春天那场人民主权运动,去世后又在圣心大教堂两侧各守一侧,作为对统治意志的悖论而受人景仰。”
听弗莱蒙这番话,我放弃了原先乘缆车登蒙马特尔高地的想法,改为徒步攀坡,自下拾级而上,细观维莱特花园景致。
花园入口,坐落着“圣婴泉”,是雕刻家德赫1907年在此塑造的,上镂一句铭文:“欢笑胜似流泪。”泉旁,人们可以看到关于维莱特花园的历史记载。上面说,此园系由建筑师让一卡米耶·弗尔米热在1885年设计并指导施工,到1914年跟圣心大教堂同时落成,于1930年1月正式以阿道夫·维莱特(1857-1926)命名。这位画家不愧为蒙马特尔的时代形象。不言而喻,这表明维氏身上,体现着巴黎公社的精神。
维莱特花园整个攀附在蒙马特尔山坡上,其态势颇似西班牙格拉纳达的阿尔汗布拉宫苑,数道山径盘陀通幽,其间多苍劲的百年古树,有小亚细亚的梧桐,也有高加索的皂荚,座座花坛点缀,美丽异常,观之给人一种脱离凡尘之感。
“蒙马特尔人非常喜欢维莱特的作品。”弗莱蒙一边引我爬坡,一边说,“他有一幅素描画,题为《公社万岁》,描画了一位公社少年在圣心大教堂下英勇牺牲的场面,好像就在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我每次来这里,总有身临其境之感。”
我不禁想到维莱特另一幅素描《樱桃时节》,画面上一位采撷樱桃的年轻女子虽被两个凡尔赛宪兵逮捕,依然天真地歌唱。在维莱特的画笔下,那位女歌者向往的樱桃时节,正是1871年的公社时节。可以想见,画家的艺术创作倾向何等鲜明。
攀上蒙马特尔高地,回首俯瞰维莱特花园,不禁心绪奔涌,《国际歌》作者欧仁·鲍狄埃在其长诗《巴黎公社》中写下的名句不由得在脑际闪现:“公社,你没能在两个月里推翻座座巴士底狱。但是,你给后世留下了富有生命力的教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