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车型实例详细描述了纯电动汽
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以及其他清洁能源汽车的基础知识,并对电动汽车的三大核心技术: 电池、电机与电控技术做了系统的介绍。同时配有阅读小资料,丰富了相关知识,全书内容详实,图文并茂,选取了大量实例,对普及新能源汽车的基础知识具有很大的意义。
本书可作为职业教育汽车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材,也适合用作汽车类各专业及各类汽车培训机构授课教材及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为方便教学,本书配有电子教案及电子课件,凡选用本书作为授课教材的教师均可登录www.cmpedu.com注册后免费下载,或咨询编辑电话: 010-88379201。
本书彩色印刷,以典型的车型为依托,详细的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的结构、原理等内容,同时配有课后阅读小资料作为补充说明。本书配套资源丰富,包含电子课件、电子教案、相关教学视频、课后习题答案。
内燃机汽车的发展是现代工业技术最重大的成就之一。然而,高度发展的汽车工业和大量汽车的应用,在全球已经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大气质量的恶化、全球变暖和石油资源的匮乏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须面临的问题。日益严格的排放和燃料效率的标准促进了安全、清洁和高效车辆的迅猛发展,开发低污染或零污染的绿色汽车,特别以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当今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2015年国务院颁发�0�0中国制造2025�0�3行动纲领,其中提出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大力推动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汽车专业的学生非常有必要掌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基本知识。为此,编者以多年的新能源汽车科研及课程教学经验为基础,编写了本书。
本书介绍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并通过典型车型,分析了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以及其他清洁能源汽车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原理。本书对电动汽车的储能装置及能量管理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充电技术和高压安全技术也做了较系统的阐述。
本书由孙旭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陈社会副教授担任主编,王皆佳、康晓清、杨益平任副主编。其中孙旭编写了项目一、三、四及项目二的课题一与课题四,并统稿全书;陈社会编写了项目五的课题一和课题二;康晓清编写了项目五的课题三;王皆佳编写了项目六的课题一和课题二;杨正荣编写了项目六的课题三;郝金奎、姚文俊、杨益平共同编写了项目七。张智华编写了项目二的课题二与课题三。
编写过程中,查阅了大量书籍、文献和资料,引用了一些网上资源,广泛参考借鉴了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得到了有关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的支持。在此,对这些成果的研究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编者水平有限。本书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广大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孙旭,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二手车鉴定评估师、机动车安全检验机构检测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中国农业大学汽车拖拉机专业本科毕业,合肥工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工程硕士。1996-2005年,汽车企业工作,2005年以来从教至今。2010-2011江苏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11年7月,加拿大MOHAWK COLLEGE访学,2014年度入选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师高级访问工程师项目(南通奔驰),2014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系统讲授过《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汽车电气与电子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汽车专业课。并担任江苏省中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技能课程“两课”评审委员,南通市中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及课程评审委员南通市中职汽车维修类职业技能大赛评委。近五年来,一直从事新能源汽车的教学、实训实验室的建设与科研工作,多次参加行业、学会及新能源企业举办新能源汽车专业培训。
一、近年已获及申请专利情况
1.实用新型专利:噪声车速双控智能汽车喇叭ZL 2013 2 0250155.(1/3)
2.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及动力耦合器ZL 2014 2 0117641.0(1/2)
3.发明专利:一种机动车前轮减震器ZL 2003 1 0112721.3(3/7)
4.发明专利:电控刚度可调式主动横向稳定装置ZL 2013 1 0630029.3(3/6)
二、近年来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论著、教材等
[1]孙旭,陈松,一种基于CVT的行星机构动力耦合器传动特性的研究,机械传动,2014(4)
[2]孙旭,基于伪密度法的汽车悬架摆臂拓扑优化,汽车科技,2014
[3]姚文俊,孙旭,基于汽车无级变速器佳传动效率的夹紧力控制策略研究,机械科学与技术,2013,32(7):1060-1064
[5]孙旭,周燕,邓明阳,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越野车动力传动系统方案评价,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4):189-191
[6]孙旭,马乔林,周文兵,基于VB与虚拟样机联合运用的内燃机配气机构的运动仿真,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3):70-72
[7]孙旭,基于仿真的工程自卸车举升机构有限元优化设计,工程机械,2009(7):44-48
[8]孙旭,基于SOLIDWORKS的自卸汽车举升机构的仿真设计,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2):95-98
[9]孙旭,叶片往复摆动式发动机的概念设计,汽车科技,2008,(8):11-13
[10]孙旭,张春雨,一种机动车前轮悬架的设计与应用,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6,20(3):34-37
[11]孙旭等,校企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交通职业教育,2015(5)
[12]孙旭,基于行动能力递进培养的专业基础课程开发模式研究—以高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开发为例,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06-109
[13]专著:《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与教学研究》,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14]主编教材:《汽车机械基础》2011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三.主要科研情况
[1]江苏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开发基金项目,编号QC201206,纯电动汽车复合电源系统的设计理论与控制策略研究,2012.01-2014.01,主持,;
[2]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编号BA2010050,基于高效复合电源系统的纯电动大客车研发与产业化,2010.9-2012.12,参与,已完成;
[3]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2008B04“仿真技术在自卸汽车举升机构开发中的应用研究及举升试验台的研制”,2008.12-2009.12,主持
[4]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HYKJ/2011B02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混合动力汽车(HEV)动力耦合器的研究,主持
[5]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叶片往复摆动式发动机的概念设计与制作,2008.7-2009.12,3千,负责,已完成;
[6]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汽车防撞防盗手机报警及密码发动装置,2009.7-2010.12,
[7]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智能环保汽车喇叭,2012.7-2013.12,3千,
[8]教育部高职高专汽车教学指导委员会,2009年度规划课题,QCJ09Y20,基于行动导向的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研究2009.12-2010.12,主持
[9]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3年度规划课题,2013B48,三位一体“校企团队导师制”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主持
前言
项目一 新能源汽车的总体认知 1
学习目标/ 1
学习要求/ 1
学习引入/ 1
课题一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与分类/ 2
课题二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 5
课题三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7
阅读小资料/ 11
课后思考/ 12
项目二 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认知 13
学习目标/ 13
学习要求/ 13
学习引入/ 14
课题一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 14
课题二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 30
课题三 逆变器与变频器/ 37
课题四 电动汽车的控制系统/ 43
阅读小资料/ 48
课后思考/ 49
项目三 纯电动汽车的认知 50
学习目标/ 50
学习要求/ 50
学习引入/ 50
课题一 纯电动汽车概述/ 51
课题二 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53
课题三 典型纯电动汽车车型实例/ 56
阅读小资料/ 66
课后思考/ 68
项目四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认知 69
学习目标/ 69
学习要求/ 69
学习引入/ 69
课题一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概述/ 70
课题二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73
课题三 典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型实例/ 79
阅读小资料/ 94
课后思考/ 94
项目五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认知 95
学习目标/ 95
学习要求/ 95
学习引入/ 95
课题一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概述/ 96
课题二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104
课题三 典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型实例/ 107
阅读小资料/ 112
课后思考/ 114
项目六 其他清洁能源汽车的认知 115
学习目标/ 115
学习要求/ 115
学习引入/ 115
课题一 气体燃料汽车/ 116
课题二 生物质燃料汽车/ 131
课题三 太阳能汽车和压缩空气动力汽车/ 135
阅读小资料/ 139
课后思考/ 140
项目七电动汽车使用维护与高压安全 141
学习目标/ 141
学习要求/ 141
学习引入/ 141
课题一 电动汽车使用与常规维护/ 142
课题二 电动汽车高压安全/ 145
阅读小资料/ 148
课后思考/ 149
参考文献/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