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优化管理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研究》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面向优化管理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研究”(编号:12YJCZH292)的最终研究成果。本书分析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的内涵、本质规定及理论基础;研究了国外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的基本模式,提出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通过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传导过程的研究,揭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传导的特征与规律;建立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面向优化管理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措施。归总而言,本书回答了网络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如何认识、如何发现、如何评价、如何导控等一系列问题。能够为学界和政府相关部门提供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借鉴。
张玉亮,1981年生,山东临沂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理工大学公共事业管理系主任,河南省百名优秀青年社科理论人才,全国网络舆情技能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应急知识中原行宣讲团成员。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网络舆情与政府应急管理、公共管理与政府创新。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主编、合著《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概论》、《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的绩效评估与模式创新》等学术著作6部;在《中国行政管理》、《学术探索》、《情报杂志》、《情报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8项。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与述评
一相关文献检索收集情况
二国外相关研究状况述评
三国内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的关注层面
四深化研究需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研究的总体构思与方法
一研究总体构思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研究内容及可能的创新点
一主要内容
二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的多维透视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的理论界定
一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的内涵分析
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的主要特征
三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的传导主体及原因
第二节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的本质规定
一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是政府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
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管理工具
三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是一个自组织混沌系统
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追求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
第三节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的现实功能
一推进政府虚拟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构建和谐府民关系的桥梁和纽带
三提升政府形象的现实依据和基本动力
第三章国外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第一节致力于彰显个人自由核心价值的自律导控模式
一美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自律导控模式的基本状况
二加拿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自律导控模式的实践探索
三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自律导控模式的简单评价
第二节力求个体自律与国家调控相协调的均衡导控模式
一欧洲部分国家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均衡导控的主要做法
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均衡导控模式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第三节凸显政府强制介入作用的东亚导控模式
一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东亚导控模式的实践措施
二东亚导控模式形成的历史与现实原因分析
第四节国外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实践模式对中国的借鉴
一树立正确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理念
二立足中国具体实际国情
三着力推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的法制化进程
四建立健全行业自律和道德引导辅助导控机制
第四章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传导过程与传导规律研究
第一节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传导样本的遴选
一研究时间的确定
二样本事件的初选
……
第五章突发事件网络信息流风险分析与指数评价研究
第六章面向优化管理的突发事件网络信息流导控对策研究
第七章研究结论展望
二研究意义
(一)有助于丰富和完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的基础理论体系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确实取得了不少可贵的成绩,涌现出不少有价值的成果。不过,由于多个方面的原因,从总体上来看,研究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的基本框架抑或整体体系是什么?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界说,研究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二是如何实现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理论研究与现实实践的良性互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并不只是学者们手中的“把玩品”,而应当实现研究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在实践中确定研究课题,以研究成果服务实践,引领实践,而这一点,目前做的还不甚到位;三是如何整合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路”,是“桥梁”和手段,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就不能推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反思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方法,目前尚未实现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有效结合。而本书恰恰试图在以上方面做些许尝试,从信息流的视阈,整合应用多种研究方法,梳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的理论框架,进而探讨如何通过研究来指导服务实践,以求走出书斋,服务社会。
(二)有助于提升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能力
有人说:“不懂网络的领导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可是,在一些地方,有一些领导干部还是把网络视为洪水猛兽,看不到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民众表达意愿、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看不到网络监督对提升政府执政能力、促进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一旦发生,政府及相关部门或是响应严重滞后,或是舆情信息流导控方法失当,从而导致政府网络舆情危机,给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政府公信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都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加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研究,从实践层面来讲,有助于政府和相关舆情监控部门明确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的传播机理,客观评估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识别并捕捉那些混淆视听、制造恐慌,可能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灾难性后果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并及时采取相应导控措施,将其牢牢控制在安全警戒线之内,保障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行,进而提升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能力。
(三)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国冢的长治久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政府所期、民众所盼,又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然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非一蹴而就,也并非靠政府一己之力或是社会某个阶层之力所能为,而必须要通过对社会各个阶层力量的整合,依靠全民族、全社会的力量来实现。做到这一点,就必然要注意倾听社会各阶层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良好心声和建议。而要倾听民众的建议和心声又必然要求政府注意创新交流平台,拓宽交流途径,充分利用各种交流媒介。在这诸多交流媒介之中,网络媒介具有诸多优势,一是人群覆盖广泛,网民人数众多且其现阶段的参政议政热情高涨,能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出点子、献计策,进而便于政府充分汇聚民智、民意;二是网络具有匿名性特点,便于网民放下包袱,敞开心扉,表达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真实想法和意图,为政府做出“人民满意的政绩”指明方向,也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民众满意度和威信。三是网络可以充当社会的减压阀。社会和谐必然要消除社会中的“紧张”和“不安”因素。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利益格局发生重大调整,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社会中的“紧张”和“不安”因素并不鲜见。究其原因,有多个方面,其中民众无处进行情感宣泄亦是重要原因。而网络恰恰提供了这个宣泄场所,如果充分运用网络这一场所,充分与民众展开沟通,释放其在社会变革中产生的“紧张情绪”并加以科学导控,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无疑是一大福音。而本书也正是试图就此做某些探索性的努力和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