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汉语作品出版扶持专项丛书:故乡流淌这样一条河》所记述与抒写的游记散文,叠加起来就是一部浩繁的广西风物志。潘琦是一个文化胜迹的追寻者。从他的文字里,看得见他风火般的行走,却又不失微观,清气飘溢。诚然,好的散文一定是足音的演奏,心灵的演唱。
潘琦又出散文新著了,他让我给这本新著写个序。我一听,“吓死宝宝了”(网络话)。说真的有点为难。因为他曾经是自治区的领导,又曾经是我的直接领导,为之作序未免担当不起!潘琦一眼看出了我的困惑,说,冯艺不要说什么领导不领导了,那都已是过去时了,你就以朋友的身份写吧。听他这么一说,我的心情便变得轻松起来了。
时间过得真快,与潘琦认识一晃三十多年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从北京上学分配回广西民族出版社文艺编辑室当编辑。那时候,因为自己也写作,经常参加广西的文学活动,很快认识了广西的各民族作家。潘琦在八十年代初已是一个创作活跃的仫佬族青年作家,他的诗歌散文在《南宁晚报》《广西日报》《民族文学》等省内外报刊上纷纷发表,尤其他的散文善于讲故事,用具体的事实记录着身边的生活,用生动的细节刻画人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而,他的第一本散文集《山泉淙淙》便是由我们出版社出版的,那时,我们就成了好朋友。后来,他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工作,都没有与文学失联过。再后来,他当上了主管文教工作的自治区领导,便把我调到广西作家协会,主持了广西作家协会的工作,如果换句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来说,我与潘琦的“合作”也整整十年了。用潘琦的话来说,这十年“关于广西文坛的好消息很多,国内同行广为关注”“连获两届鲁迅文学奖”“广西青年作家队伍的崛起”“我很为这种蓬勃发展的文坛景象欢欣鼓舞”。我也深深感觉,在他领导下的十年,尽管任务繁多,却没有压力,心情舒畅,哪怕是失去了自己很多写作时间,我也会尽心竭力,谋事做实,为广西的文学事业的进步多做工作,这样,我就问心无愧了。
是的,遇到一个懂行的领导是多么重要,而这个领导又把你当朋友,对于文学是一个大幸了。我想,更重要的是这位朋友只要真正热爱文学,热爱家乡,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即使他从作家当上了部长、书记也不忘初衷,身体力行,“我写我想,我写我心”。潘琦就是这样的人了,他写作靠的是天赋,更离不开勤奋。令我特别佩服的是,他的精力十分充沛,无论有多么繁忙的工作,在他的眼里,总有写不完的东西。可以说,他走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我曾多次与潘琦出差外地,往往在归途的飞机上,我发现,他竟然在笔记本上就写好了一篇散文。如此,几十年笔耕不辍,他便能散文著作频出。
当然,作为作家,潘琦的散文著作不过是他全部作品中的一部分。而他的散文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那就是他热爱广西这块美丽的土地,这个神奇的地方;他热爱广西这些个兄弟民族,这些勤劳的百姓;他热爱广西的历史文化,这些无价的瑰宝。他写作注重亲历性和真实性;贴近生活,现实感和针对性强,写素材往往来自生活现场,文字质朴、率真,虽然文学性可能弱一些,但最重要的是往往与时代节奏、生活脉搏、历史脚步构成一种鲜明的对应关系。
潘琦,1944年生,仫佬族,广西罗城人,毕业于中南民族学院。中国文联第九届全委会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研究员。历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常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现任广西桂学研究会会长。
目录第一辑 乡愁乡情故乡流淌这样一条河3清明记事三则6走访坳背寨11再访龙州14凭祥感怀17本色西林园20解读黄姚古镇24谢鲁山庄写意28春雨杨美镇31瑶山抒怀34竹山拾零37夜宿专家园40深山古庄园43古灵渠寻迹47寻访珍珠城49龙田行52访火卖村记56金城江旧事60漫步骑楼城63走进福多堂村66丹城灯火69第二辑 秀美山水天等独秀峰75猫儿山思竹79瑶山珍宝82绿色的山冈84大山的主人87灿烂阳光八角寨90翡翠姑婆山93大明山抒怀97烟雨五皇岭100春游小龙江104海湾的白帆107漂游布柳河110花甲漂流113拥抱大海116船漂江上118神秘的天坑群121九龙潭漂流记125天湖秋色129龙角天池探奇133我读大藤峡137百崖峡谷游记140水城的明悟144大容山写意147通灵大峡谷前的思索152第三辑 浓郁绿色圣堂山的歌声157瑶山春色162浪漫之旅166下枧河飞歌168红水河掠影171都乐碑林遐想174绿色福多堂176春之郁金香随笔180绿城春色184夏日的绿色186别有洞天190一路踏歌伴你行194龙怀197北海短笛201绿色白云山204青山漫步206黄昏散步209闲庭信步213我家开放四朵花216梦想并不遥远220
故乡流淌这样一条河
当你走进仫佬山乡,在辙印碾出的山路颠簸数十里之后,会看见在山地上流出一条晶莹如带的小河流。这是一条极不起眼的小河,它没有狂野的性格,没有壮阔无涯的面容,没有浩气非凡的势头,它平静地蜿蜒在群山之中。三三两两的村寨沿小河两岸错落排列,四周是瓷盘上破碎的图案似的水田,水田过去便是山。
站在小河淌水旁,举目四望,远处是碧绿碧绿的山峦,大的、小的,像一条绿色巨蟒绵绵延延地毗连着。山下开放着五颜六色的山花,两岸是枝繁叶茂的柳树、翠竹,最茂密的要数相思树,它们的根虽扎在岸上,那枝枝干千却相互依缠着,仿佛在深情地拥抱。平稳得像面镜子似的河水,漂着白色的泡沫从相思树边悠悠流过,年年月月,不懈地尽着自己的使命,灌溉着垌垌良田,然后轻轻流向远方。河畔不远的山村,时而从那别具风格的新农舍里传出来的欢笑声和绵绵的山歌声,会令你仿佛走进一个世外桃源。
大自然的和谐并不仅仅是指那些原始生态的平衡,而是人类如何平静、平等、平和地融进大自然之中,保护自然。你看,为了方便取水,用竹轮做的水车和用石板在河上架起的小栈桥;为了防止河水冲浸岸边造成水土流失,用石头砌起的石堤;还有为了照顾上下游用水做的水门闸。岸边柳枝依然保持着昔日的婀娜,白的、黄的、黑色的卵石,点缀于清澄的河水中,偶尔可见三五条游鱼摇头摆尾,嬉戏追逐……小河一切都是那么和谐自然,野趣横生。人,能自觉融入这样生态的境地,沐浴清新的山风,你会心旷神怡,一声鸟之低鸣,一泓山河水的轻唱,都会使你感到人生有一种从容厚重的实在,生命有一种崇高明媚的灿烂。
沿河两岸居住着汉、壮、仫佬几个民族。千百年来,各族兄弟相处得很融洽,同饮一河水,同住一座山,同耕一垌田。记得小时候,方圆十里八寨,无论是哪个民族过节,都相邀做客共庆共欢。我们仫佬族每年的依饭节、走坡节,汉族、壮族兄弟都远道赶来参加。各族姑娘和小伙子用汉语、仫佬语,一起对歌,这个时候,分不清你是哪个村,哪个民族。每每回忆起那种场景,我思绪里的小河,会淌过岁月的涟漪,有意无意地哼起那首不老的山歌:“天上星星跟月亮,地下葵花向太阳,各族人民跟着党,妈家孩子不离娘。”
这条曲曲流过村前的小河,是各族伙伴儿时经常戏水玩耍的地方。河水缓缓地流着,沿河几个村庄的小孩常在河水中唱啊,叫啊,讲壮话、汉话、仫佬话的都有,互相都能听得懂,直到谁发现西下的夕阳,惊呼一声“哎哟”,大家这才光着屁股,慌忙从河里爬出来,带着未尽的余兴,各自回村去了。河水荡漾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初春的小河,曾静静地写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有一年夏天,山乡遇到十年不遇的旱灾,久旱无雨,天气出奇地燥热,小河边的水草被晒得早就枯黄了。小河的水量骤然下降,下游壮族村的稻田干裂,成片成片的稻穗苍白无力地举着枯干的头颅。居住上游的仫佬族兄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如果把水放到下游,自己的稻谷就受损失;如果把河水堵死,下游的稻谷就会旱死颗粒无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