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奶牛生产》分十四章,较系统地介绍了奶牛品种、奶牛的体型外貌鉴定与体况评分、奶牛的生产性能及其测定、奶牛的选育、奶牛的繁殖、奶牛对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奶牛的营养需要、奶牛的饲料及饲料供应、优质饲草种植技术、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奶牛场的设计与建设、奶牛疫病防制技术等技术,为奶牛养殖企业和专业户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的办法。
奶牛生产是饲料转化效率较高的资源节约型产业之一,是极具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的'朝阳产业'。世界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发展奶业放在畜牧业的首要位置,给予高度重视,这使全球奶业一直保持着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我国也不例外,近年来把发展奶业作为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畜牧业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地位。奶业的发展不但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对二、三产业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章 奶牛品种
节 国外乳用及乳肉兼用牛品种
一、荷斯坦牛
二、娟姗牛
三、爱尔夏牛
四、瑞士褐牛
五、西门塔尔牛
第二节 我国乳用及乳肉兼用牛品种
一、中国荷斯坦牛_
二、中国西门塔尔牛
三、三河牛
四、新疆褐牛
五、中国草原红牛
第二章 奶牛的体型外貌鉴定与体况评分
节 奶牛的体型外貌
一、外貌鉴定的意义
二、奶牛体各部位的名称
三、奶牛的外貌特征
第二节 体尺测量与体重估计
一、体尺测量
二、体尺指数
三、体重
第三节 年龄鉴定
一、根据牙齿鉴别
二、根据角轮鉴别
三、根据外貌鉴别
第四节 体型线性评定
一、体型与奶牛生产性能的关系
二、线性鉴定的特点
三、评定方法
第五节 体况评分
一、体况评分时间
二、评分部位与方法
三、奶牛不同阶段的理想体况
第三章 奶牛的生产性能及其测定
节 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
二、生理因素
三、环境因素
第二节 产奶性能的测定
一、产奶量的测定和计算
二、乳脂率和乳脂量的测定和计算
三、饲料转化率的计算
四、乳蛋白率的测定
五、排乳速度
六、前乳房指数
七、其他
八、中国荷斯坦牛产乳量的校正
第三节 DHI体系及其在奶牛饲养管理中的应用
一、奶牛性能测定(DHI)的目的和意义
二、奶样的采集、保存与送检
三、DHI检测包含的内容
四、DHI报告分析与应用
第四章 奶牛的选育
节 遗传学基础
一、质量性状
二、数量性状
第二节 选种
一、个体选择
二、系谱选择
三、同胞选择
四、后裔选择
五、综合选择指数法
第三节 选配
一、选配的原则
二、选配类型
三、选配计划的制定
第四节 育种方法
一、纯种繁育
二、杂交繁育
第五节 奶牛育种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一、制定品种区域规划,建立育种协作组织
二、制定育种计划,建立繁育体系
三、推广良种奶牛登记制度
四、奶牛场日常的育种措施
第五章 奶牛的繁殖
节 生殖器官及生理功能
一、公牛的生殖器官及生理功能
二、母牛的生殖器官及生理功能
第二节 初情期、性成熟和体成熟
一、初情期
二、性成熟
三、体成熟
第三节 母牛的发情与发情鉴定
一、发情季节
二、发情周期
三、发情表现
四、发情鉴定
第四节 公牛的采精与精液冷冻
一、采精
二、精液的组成与精子的发生周期
三、精液品质鉴定
四、影响精液品质的因素
五、冷冻精液的生产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牛冷冻精液
第五节 奶牛人工授精
一、授精前的准备
二、人工授精的技术程序
三、适时输精
第六节 受精、妊娠与分娩
一、受精
二、妊娠与妊娠诊断
三、分娩
第七节 现代繁殖技术
一、同期发情
二、超数排卵
三、胚胎移植
第八节 提高繁殖力的措施
一、母牛繁殖力的概念
二、衡量母牛繁殖力的主要指标
三、提高肉牛繁殖力的措施
第九节 奶牛繁殖技术管理规程
一、总则
二、种公牛繁殖的技术管理
三、乳用母牛繁殖的技术管理
第六章 奶牛对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利用
节 奶牛的消化道结构
一、唾液腺和食管沟
二、复胃结构
三、肠
第二节 奶牛的采食与反刍
一、采食
二、反刍
第三节 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一、瘤胃的消化及其调控
二、瓣胃的消化
三、皱胃的消化
……
第七章 奶牛的营养需要
第八章 奶牛的饲料及饲料供应
第九章 优质饲草种植技术
第十章 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十一章 奶牛场的设计与建设
第十二章 奶牛疫病防制技术
第十三章 原料奶的质量控制
第十四章 奶牛场的经营管理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