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史是教育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教育在科学技术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书稿对近代西北地区的科学教育,特别是以抗战时期西北联大的科学教育为核心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的历史考察与研究,以理清西北地区科学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与其科学教育体系结构,科学、公正地审视近代西北科学教育在其特殊区域、特殊时期所做的历史贡献。从而丰富并发展科学史的研究,指导西北地区科学教育教学改革,为西北大开发的战略调整提供新的工作思路。
科学教育发源于19世纪的欧美。一位真正的自然科学教育的先驱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在其《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指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这是从所有各方面得来的结论。为了直接保全自己或是维护生命和健康,最重要的知识是科学;为了那个叫做谋生的间接保全自己,有最大价值的知识是科学;为了正当地完成父母的职责,正确指导的是科学;为了解释过去和现在的国家生活,使每个公民能合理地调节他的行为所必需的不可缺少的钥匙是科学;同样,为了各种艺术的完美创作和最高欣赏所需要的准备也是科学,而为了智慧、道德、宗教训练的目的,最有效的学习还是科学。”在这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成为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亦即科学教育就是一种以传授基本科学知识为手段(载体),体验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建立完整的科学知识观与价值观,进行科研基础能力训练和科学技术应用的教育。
科学教育在科学技术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科学史不仅包括科学本身内在的逻辑发展,而且包含着科学作为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故科学教育与科学史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教育的内容更新不仅来源于科学本身的发展演化,也来自科学史工作者的不懈探索。因此,作为一名学习教育技术的本硕学生、工作于师范学院教育学分院和攻读科学技术史专业的博士生,选择科学教育史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尽力缝合教育史与科学史两个区块的渐行渐远,不断通过研究科学史去丰富自然科学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尤其具有重要意义,无论对于自己所学和今后所用均是合适的选择。这正是指导晓霞同学作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初衷。
那么,学位论文选题除了与自己的所学、所用结合以外,还要尽量与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当下学术研究的前沿相结合。诚可谓:两情相悦,一拍即合。于是,《近代西北科学教育史研究》遂成为我国第一个以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北联大)自然科学教育为题的博士学位论文。
1937年9月10日成立的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母体与其子体,即国立西北五校——国立西北大学、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北农学院、国立西北医学院、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从其成立至1946年各自回迁复校,具有特殊的整体性、连续性和统一性,是一个扎根西北、分而有合、子母血脉相连的高等教育共同体。其母体与子体在大西北历时九年艰苦卓绝的办学过程,保存、激活或汇聚了众多的地方高等教育的“小江”“小河”,保存了我国最早高等教育的火种,同时也在国土面积占全国1/3、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1/3、古代四大文化(中原文化、古希腊文化、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和古印度文化)、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语系(阿尔泰语系、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交错的西北地区创建了现代西北高等教育体系。其意义远比在东南沿海建大学的意义深远得多。在西北创建现代高等教育,是百年来数代有识之士的梦想,而正是西北联大的“并序连黉”、扎根西北,实现了这一梦想,从而奠定了21世纪西部大开发的一支重要的文明根基。
李晓霞,1976年生,甘肃靖远人,现为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2013年获西北大学科学技术史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科学教育传播与科学教育史。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项目与教改项目等8项,并获批为咸阳师范学院“青蓝人才”工程资助人选。荣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1项、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咸阳市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三等奖2项、咸阳师范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参编《西北联大史料汇编》《民国西安词典》著作2部,参编《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教程》教材1部。在《电化教育研究》《西北大学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报》《教育评论》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选题来源
二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合述评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难点与重点
(三)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二章 近代中国科学教育的历史演变
一 近代中国科学教育的启蒙与发展
二 《科学》与西方现代科学教育理念的传人
(一)《科学》传播科学教育相关的文献调查
(二)《科学》传入的西方科学教育
(三)《科学》传播科学教育的意义
三 《科学教育》与其科学教育思想
(一)编辑出版概况
(二)科学教育思想
(三)《科学教育》创刊的意义
四 近代西北地区科学教育的历史演变
第三章 西北联大的科学教育
一 西北联大的历史变迁
二 西北联大的科学教育
(一)数学教育
(二)物理教育
(三)化学教育
(四)生物教育
(五)地质地理教育
三 西北联大代表性人物
(一)西北高等师范教育开创者李蒸
(二)现代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刘亦珩
(三)水利学家周宗莲
四 小结
(一)与抗战前西北科学教育的比较
(二)西北联大的历史贡献
第四章 西北地区工程教育的肇始与发展
一 学科全面、立足本土,以适国家之需要
二 通专并重、讲求实际、学以致用,科学教育观一脉相承
三 雄厚师资、从严治教,培养工程人才
四 充实设备,筹立工厂,经验与学理试验三者并重
五 小结
(一)开西北高等工程教育之先河,奠定工程教育体系
(二)以留学生为主的师资队伍,直接采用西方工程教育,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三)工程教学理论联系西北地区工业实践,促进科学教育本土化进程
第五章 近代西北地区农学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 西北高等农业教育的萌芽与初步发展
二 陕西高等农业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的科学教育
(二)国立西北农学院与农学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三 甘肃高等农业教育
(一)国立西北技艺专科学校
(二)国立兽医学院
四 近代新疆、青海、宁夏的高等农业教育
结论
一 首次从科学教育角度,勾勒出近代西北地区科学教育的历史脉络
二 实现了中国高等科学教育区域分布的历史性转折
三 西北联大成就了西北地区的高等科学教育
(一)构建完善的科学教育体系,填补我国西北地区科学教育的空白
(二)扎根西北,融会世界思想
(三)提升西北科学教育水平,为国家储备人才
四 西北联大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