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独处》内容简介:孤独,疏离,心底的声音总是与大多数人不同,努力挣扎却还是离世界认同的成功那么遥远。就要失去挚爱和信念,就要在喧闹嘈杂、五光十色的主流世界里绝望崩溃。害怕,愤怒,逃离……是自己病了还是这世界需要治疗?如何勇敢地紧握手中那份微小但弥足珍贵的力量,如何平静温暖地独处?
★ 《自由》作者新作品:挥别忧郁恐惧,臻至温暖
★从被黑暗压得不能动弹,到被黑暗所支撑
独处,在内心为孤独寻找一个出口。
★ 我们是否要为适应真实世界而接受治疗?
我不需要,这个世界也不需要。
★与书名“如何独处”相反,读这本书完全不会感到孤独……这部文集凸显了弗兰岑的优雅、敏锐,以及作为随笔作家的胆识,充满富于才智的自我意识。
乔纳森·弗兰岑(Jonathan Franzen),美国知名小说家、随笔作家。以抨击现代传媒、书写普通民众著称,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1959年生于伊利诺伊州,1981年毕业于斯沃思莫学院德文专业。1996年在《哈泼氏》杂志上发表了长篇随笔《偶尔做梦》,从此受到广泛关注。迄今为止,出版有小说《第二十七座城市》(1988)、《强震》(1992)、《纠正》(2001)、《自由》(2010),随笔集《如何独处》(2002),以及回忆录《不舒适地带:个人史》(2006)。
作者的话
父亲的脑
帝国卧室
何必苦恼?
迷失在邮件中
艾莉卡舶来品
筛烟灰
流亡的读者
天下第一市
捡破烂
控制单元
艰深先生
床上的书
圣路易斯见
二○○一年元月就职日
《如何独处》:
父亲的脑这是一段回忆。一九九六年二月一个多云的上午,我收到家母从圣路易斯寄来的邮件,是情人节包裹,含一张粉色浪漫贺卡、两根四盎司的Mr.Goodbar巧克力棒、一颗别在线圈上的心形镂空花纹饰品,以及一份神经病理学家做的家父的脑部尸检报告。
我记得那天上午灿烂而又阴郁的冬日之光,记得我把糖、卡片和饰品留在客厅,拿着尸检报告走进卧室,坐下来读。报告是这样开始的:大脑重1255克,有旁矢状面萎缩、脑沟增宽的现象。我记得我把克换算成磅,然后以我熟悉的超市包膜肉盒上的磅数想象它的重量。我记得我没有再读下去,便把报告放回了信封。
在过世前几年,父亲参加过华盛顿大学主办的一项以记忆与衰老为主题的研究,而参与者可获得的报酬之一就是一次免费的死后脑部解剖。我怀疑那项研究还提供其他监测或治疗作为答谢,才会让喜爱各种赠品的家母坚持要家父去当志愿者。另外,她之所以把尸检报告放进我的情人节包裹,节俭或许是**有意识的动机。这样可以省下三十二美分的邮资。
我对那个二月上午*清晰的记忆兼具视觉性和空间性:黄色的Mr.Goodbar,我从客厅到卧房的移动,恰好处在冬至和春分正中间的那日近午时分的光。但我心知肚明,就连这些记忆也不可信。据最新理论——植根于近二十年大量神经学和心理学研究——大脑并非记忆的相册,不能把记忆像不变的照片那般分散储存。记忆,套用心理学家丹尼尔·沙赫特的说法,是行为的“暂时群集”——一种神经回路必要的类刺激,可将感觉意象和语义数据结合为短暂感知,让我们记住整件事。不过,鲜有意象与数据是某特定回忆的独有财产。一如我在那个情人节上午的体验所披露,我的大脑依赖“红色”“心形”和“Mr.Goodbar”这些已有的子集;窗外的灰色天空如同其他数千个冬日上午一般熟悉;而我已经拥有数千万个神经元来专门构成我母亲的形象——对邮资锱铢必较、对孩子多情依恋、对我父亲余怒未消以及匪夷所思地不谙世故等等。因此,据*新模拟,我对那天上午的记忆是由一组脑部相关区域之间的固定神经链接和对整个群集的预先配置构成的:一旦回路中有任一部分接受刺激,整个群集就会被“点燃”,同时产生化学和电力作用。现在,只要你说“Mr.Goodbar”一词并让我进行自由联想,我如果不说黛安娜·基顿。就一定会说“脑部尸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