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历险》是作者故世后,由其好友哲学家兼专职编辑弗朗索瓦·瓦尔选编的。这部选集不仅内容较为丰富全面,而且编造精当,便于读者系统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所以在1985年出版后相当流行,并被译成多种文字。
这部选编实际上包括两大部分内容:叙事符号学的原理和实践,以及根据符号学方法对历史思想和现代文化进行的意义构成分析(包括古典修辞学史的构成分析)。
《符号学历险》各篇均为作者讲稿辑录,显示出师生对话的文体和风格。换言之,讲演者作为结构主义“作者”,甚至于是通过讲述过程来呈现其本人思想探索历程的,其讲课过程,也即思想创造过程,也就自然流露出任何精神创造初始阶段中所含有的探索性或“冒险性”(指对传统、主流、权威的批评和违离部分)。
收入本书的各篇文字,多为罗兰·巴尔特在各相关论题领域内的“开山之作”,作者在各篇中特别表现出了如何根据新的视角来处理旧的论题的构想和尝试。
巴尔特符号学,是一种学术、思想、文化的批评学。巴尔特是思想和文化的“意义分析家”,他将新的视角、方法和目标施用于旧有的文本材料上去。巴尔特的“价值”正体现在此创造性的“意义分析实践”之上。这样。他就对世人理解传统文本的意义和价值的方式产生了一种冲击效应。
——李幼蒸 国际符号学学会(IASS)副会长
在(本书)所有这些篇章背后都存在着一种愿望;以及与文本愉悦相对称地,存在着一种有关行动智慧之善:“他永远把理智活动与一种欢乐联系在一起……对他来说,什么是思想呢?除了一种快乐之萌生外,还能是别的什么吗?”于是我们在其工作中觉察到了作者的幸福感。
——弗朗索瓦·瓦尔哲学家
《符号学历险》和《符号学原理》是比较偏于符号学方法论技术性讨论的。实际上法文原版中,后书本来是前书第一篇中的部分内容,考虑到《符号学原理》内容的独立性和篇幅的长度,我们才决定像该书德译本和英译本的做法一样,将其抽离出来,单独出版。《符号学历险》是在作者故世后,由其好友哲学家兼专职编辑弗朗索瓦·瓦尔(Franeois wahl,《什么是结构主义》一书的作者。他们两人均参加过1974年著名的“法国左派知识分子访华团”)选编的。由于巴尔特大部分作品均为中短篇,主题比较分散,这部选集不仅内容较为丰富全面,而且编选精当,便于读者系统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所以在1985年出版后相当流行,并被译成多种文字。这部选编,实际上包括了两大部分内容:叙事符号学的原理和实践,以及根据符号学方法对历史思想和现代文化进行的意义构成分析(包括古典修辞学史的构成分析)。如果说《符号学原理》主要从横向或系统的角度,论述“文学符号学”和“文化符号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符号学历险》则侧重于将符号学知识运用于思想史、文学史和文化史的结构分析和文本分析实践。《符号学历险》各篇均为作者讲稿辑录,显示出师生对话的文体和风格。
罗兰·巴尔特,法国著名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与文化评论家。其一生经历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媒体文化评价期(1947-1962)、高等研究院教学期(1962-1976),以及法兰西学院讲座教授期(1976-1980)。他和存在主义大师特萨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文学思想界前后辉映,被公认为蒙田以来法国最杰出的散文大家之一。
罗兰·巴尔特在法国开创了研究社会、历史、文化、文学深层意义的结构主义和符号学方法,发表了大量分析文章和专著,其丰富的符号学研究成果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性。
导论
Ⅰ.原理篇
旧修辞学——记忆术
一、旅行
二、网络
附录
叙事结构分析导论
一、叙事的语言结构
二、功能
三、行动
四、叙事作用
五、叙事系统
行动序列
Ⅱ.领域篇
索绪尔、记号和民主
意义的调配
社会学和社会逻辑——关于列维-斯特劳斯的两部近著
广告信息
物体语义学
符号学和城市规划
符号学和医学
Ⅲ.分析篇
叙事结构分析——关于《使徒行传》第10-11章的分析
一、一般原则和分析配置
二、出现在《使徒行传》文本内的结构问题
与天使摔跤——《创世记》第32章第23-33节的文本分析
爱伦·坡一则故事的文本分析
一、文本分析
二、讲解单位分析1-17
三、讲解单位18-102的行动位分析
四、讲解单位103-110的文本分析
五、方法论总结
附论
Ⅰ 原理篇
旧修辞学——记忆术
本文根据1964-1965年间在法国高等研究院举办的研究班记录整理而成。对于本研究班的资料来源——或范围——来说,通常应该已有现代文本还不存在。通向这个新文本的一种方法就是决定应从何处出发,以及相对于什么来进行探索,并因此去面对一门新的“写作符号学”和旧的文学语言实践,后者即是几个世纪以来所说的“修辞学”研究。这样就产生了关于旧修辞学观念的一个班:旧的一词并不意味着今日存在一门新的修辞学;反之,与旧修辞学形成对立的可能是尚未完成的新修辞学:实际上世界仍然不可思议地充斥着旧修辞学。
如果已经存在某种有关这种旧修辞学的历史和系统的发展图景之书籍、手册、概览的话,这份研究班记录就不会被接受发表了。遗憾的是,就我所知,并不存在这类资料(至少在法文出版物中)。因此我不得不自行建立一套我的知识系统,此处所呈现的就是一份我个人的预备知识笔记:它是一本手册,以方便我开始探索“修辞学之死”时找到所需要的事实内容。它只不过是一个初级知识体系,是对于一定量的名词和分类法的初步知识准备——这并不意味着在研究班的进程中,我不会经常被这种旧修辞学所秉具的力量与精致、其些命题的现代性所激动,并因而对其产生某种崇敬之感。
抱歉的是我不再能(出于实际理由)确认这些学术文本的出处了:我不得不部分地根据记忆来编写这本讲义。我的理由是,所谈论的都是普遍知识:人们虽然对修辞学所知不多,有关的知识却并不需要专深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