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逸,1926年生。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历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史学会第四、五届会长,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6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长。2002年8月至今,担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2011年4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2013年12月,获得第二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戴逸教授最初从事中国革命史、近代史研究,后从事清史研究,是清史学科开创者之一。他勤于笔耕,著作等身,据不完全统计,个人撰写或主编的著作有四十余部,代表作包括《中国近代史稿》《简明清史》《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乾隆帝及其时代》《履霜集》《语冰集》《涓水集》《繁露集》《当代学者自选文库•戴逸卷》《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清通鉴》等,发表文章800余篇。
第一册
第一章1840年以前的世界和中国
第一节1840年以前的世界形势
一、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二、19世纪前半期的世界各国
第二节1840年以前的中国
一、土地兼并
二、资本主义的萌芽
三、政治情况和思想情况
第三节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外关系和鸦片贸易
一、中外关系
二、鸦片贸易
第二章第一次鸦片战争和战后中国社会的开始半殖民地化
第一节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
一、林则徐的禁烟措施
二、琦善的卖国行为和广州战役
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四、浙江和江苏的战役
五、《南京条约》的签订
第二节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开始半殖民地化
一、赔款重担和鸦片的更加泛滥
二、对外贸易的增长及其影响
三、五口通商和买办商人的兴起
四、广州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继续
五、中国知识分子学习外国的开始
第三节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酝酿
一、鸦片战争后反封建斗争的高涨
二、洪秀全和拜上帝会的初期革命活动
三、金田起义
第三章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的进攻阶段
第一节太平天国革命初期的胜利进攻
一、太平军在广西的战斗
二、太平军从广西到南京
三、革命胜利发展的基本原因
第二节《天朝田亩制度》及太平天国前期的各项制度、政策
一、《天朝田亩制度》及其评价
二、太平天国前期的各项制度、政策
第三节清王朝为反对革命所采取的几项措施
一、筹措军饷
二、创办厘金
三、滥发钱币
第四节1853年到1856年的战局
一、太平军东战场的战局
二、上海和福建的小刀会起义
三、太平军的北伐
四、捻军的兴起
五、太平军的西征
六、湘军的兴起及其出省作战
七、两广天地会起义及石达开经营江西
第五节杨韦事件和石达开的出走——太平天国内部矛盾的爆发
一、太平天国内部矛盾的发展
二、韦昌辉的阴谋政变和石达开的出走
第四章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的相持阶段
第一节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修约交涉
二、亚罗船事件、英法联军侵占广州
三、广东人民反抗侵略联军的斗争
四、英法联军侵占天津和《天津条约》的签订
五、1859年的大沽口战斗
六、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第二节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的相持阶段
一、杨韦事件后太平天国各战场的不利形势和江西战场的瓦解
二、太平天国之所以能够支持革命危局的原因
三、江北大营的覆灭和三河之战
四、江南大营的覆灭和太平军进取苏、常
五、太平军的西进,安庆保卫战的开始
六、安庆保卫战的失败
七、李秀成再克杭州
第三节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各地人民的起义斗争
一、石达开折返广西及其入川的失败
二、李永和、蓝朝鼎在四川的抗清活动
三、捻军在山东、河南的活动
四、鲁西白莲教起义和宋景诗的黑旗军
五、山东地区其他的人民起义
第五章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的防御阶段
第一节太平天国后期的经济和政治
一、根据地内封建残余势力的猖獗
二、革命队伍的严重不纯和纪律废弛
三、土地关系
四、分散主义的倾向
五、洪仁玕及其《资政新篇》
第二节防御阶段的战局
一、汉族地主权力的扩大、太平天国安徽战场的瓦解
二、中外反对革命势力的勾结和1861年北京政变
三、1862年上海战斗
四、天京会战和李秀成进兵淮南
五、太平天国苏南战场的瓦解
六、太平天国浙江战场的瓦解
七、天京失陷、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
第三节太平天国革命的性质、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第二册
第六章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全国各地人民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的继续、清朝政权的逐步半殖民地化
第一节东南沿海和中原地区人民武装斗争的继续
一、李世贤、汪海洋部在闽粤边界的斗争
二、1864—1866年捻军的抗清斗争
三、东捻军和西捻军的抗清斗争及其失败
四、山东黄崖山的抗清斗争
第二节西南地区各族人民的抗清起义
一、广西壮族人民的抗清起义
二、贵州的苗民和斋教、号军的抗清起义
三、云南回民起义
四、云南哀牢山彝民起义
第三节西北各族人民起义
一、陕西、甘肃的回民起义
二、新疆回族、维吾尔族的抗清斗争及其蜕变
第四节外国侵略的加深和清政权的逐步半殖民地化
一、列强的“合作政策”、外交官和海关税务司的侵略活动
二、十国缔约、阿思本舰队、蒲安臣出使、修约交涉
三、地方性封建势力的兴起,清政府军事权力、财政权力和司法权力的下移
四、奕集团的兴起,初期洋务派的政治路线
五、顽固派和洋务派的矛盾,奕和慈禧太后争夺权力的冲突
第五节中国人民反洋教运动的兴起
一、帝国主义传教士在中国的侵略罪行
二、60年代初期川、黔、湘、赣的反洋教活动
三、1868年和1869年反洋教运动的高涨
四、震动中外的“天津教案”
第七章19世纪70年代列强对我国东南、西南、西北地区的侵略和中法战争
第一节列强入侵我国东南、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危机
一、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国际形势
二、日本对台湾的武装侵略
三、马嘉理案件和中英《烟台条约》的签订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与中俄伊犁交涉
第二节在70年代外来侵略危机下的清朝统治阶级
一、海防争论和海防措施
二、李鸿章北洋集团及其内外政策
三、清流派的兴起和衰落
第三节中越人民早期的并肩抗法斗争
一、法国入侵越南,越南人民和黑旗军的早期抗法斗争
二、纸桥之战,怀德、丹凤之战和清政府内部的和战分歧
第四节中法战争
一、中法战争的爆发,山西、北宁之战和法国的诱降骗局
二、观音桥之战和列强的“调停”骗局
三、马尾海战和台湾、浙江的抗法战争
四、镇南关、谅山大捷
五、清政府在胜利形势下屈膝投降
六、中法战争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第八章外国侵略下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新阶级的出现
第一节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深入
一、19世纪后半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
二、对外贸易中的几项主要商品
三、甲午战前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投资
第二节外国侵略下的中国农业
一、近代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兼并
二、近代农村中的剥削形式和剥削率
三、近代农村中的雇佣关系
四、农村手工业的破产和农产品商品化
五、农产品的商品化
六、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危害
第三节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
一、中国近代工业的早期发展
二、若干重要工矿企业介绍
第四节中国早期工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一、旧式手工业和近代工业的联系
二、近代工业发展的阻力
三、官办军事工业的性质及其内在矛盾
四、官督商办形式普遍流行的原因
五、官督商办形式对资本主义的阻碍作用
第五节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
一、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向资产阶级转化
二、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
三、中国工人阶级的早期斗争
第九章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继续,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学术和文化的发展
第一节中法战争后的外交交涉和西藏人民的抗英斗争
一、取缔香港走私鸦片的谈判
二、《中葡里斯本草约》的谈判
第二节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反洋教运动
一、70年代和中法战争时期的反洋教运动
二、90年代初长江流域的反洋教运动
三、1891年热河金丹道的反洋教起义
第三节中法战后的清朝统治阶级
一、关于修筑铁路的争论
二、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合流,张之洞集团的兴起
第四节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
一、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先驱——冯桂芬
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初步发展——薛福成、马建忠、王韬、何启、郑观应、陈炽、陈虬
三、改良主义的“君民共主”说
四、改良主义的“重商”思想
五、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一些特点
第五节19世纪下半期的学术和文化
一、19世纪下半期的经学和史学
二、19世纪下半期的科学和技术
第十章中日甲午战争
第一节东亚的国际形势和列强对朝鲜的侵略
一、沙俄向东亚扩张和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日本和其他资本主义列强侵入朝鲜
三、朝鲜成为东亚矛盾的焦点
第二节日本发动对朝鲜和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为发动侵略中、朝的战争而制造衅端
二、俄、英的“调停”
三、中日甲午战争的性质和李鸿章的投降主义路线
四、日本对中国突然袭击,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
第三节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8月至11月)
一、平壤战斗
二、黄海战斗
三、主战、主和两派的斗争和清政府求降
四、日军窜渡鸭绿江和慈禧祝寿
五、旅顺口陷落
第四节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11月至1895年4月)
一、主和派对主战派官吏的压制
二、清政府使节张荫桓、邵友濂求和被拒
三、海城争夺战
四、威海卫陷落和北洋海军的覆灭
五、牛庄战斗
第五节中日议和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一、中日议和前夕的列强态度
二、李鸿章赴日议和
三、中日马关谈判
四、《马关条约》的签订
五、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六、台湾军民反对日本占领的斗争
原第一册后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