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方言解析》是在历史的长河里逐渐形成的,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各种因素息息相关,特色鲜明。本书深入研究了东北地区通行的方言,分别就非实体类方言、实体类方言、变音类方言、格式化方言、俗语民谣进行分类解析,以便于后人了解东北方言的历史面貌、历史进程等。
记述方言不仅是为了留下那个时代人们交流的音响和乡土文化的印记,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人们对各个历史阶段的认识和了解,准确的把握发生在当时的各类活动与各种历史事件,丰满历史的长度和宽度,便于对那些有生命力的部分加以延续与传承。
前言
东北方言俗称东北话,它展现的是一个地域的文化特色。寻其源,普通话也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方言,语言就少了些精彩,词汇就不那么丰富;没有方言,对话就缺了些俏皮、调侃就不那么搞笑;方言不但常见于二人转等地方戏曲中,也跻身于《红楼梦》等名著里。随着社会的进步,虽然有些方言成了某一时代的历史残片,但大部分方言却融入普通话之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东北方言流域之广、使用人数之多,足以称其为北方方言区的最大分支。记述东北方言不仅是对祖国文化遗产的搜集和梳理,加深对它的理解和认知,同时也是为了留下那个时代人们交流的声响和乡土文化的印记,准确的把握发生在当时的各类活动与各种历史事件;更是为了对于那些有生命力的部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延续与传承,拓展它的长度和宽度。
笔者的青少年时期是在吉林省四平地区度过的,在黑龙江省黑河地区工作,退休后又在辽宁鞍山住过一段时间,大部分方言有亲历亲为的实践、耳濡目染的熏陶、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方言就溶于笔者与他人的交往中,出现在彼此的谈吐里,有时脱口而出,可以信手拈来,成了如影随形、须臾不可缺少的东西,这为本书数千条东北方言的收录、解析提供了生活基础。
东北方言准确地说不止是东北三省的方言,它涵盖了祖国的东北疆域,连接到内蒙古的一些盟、市,延伸到山东、河北,京津地区,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编写当中虽然经历了废寝忘食、冥思苦想的过程,但由于编者生活阅历、居住地域、知识储备的局限,疏漏、偏颇甚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参阅者指正。
作者:许志新
许志新,1941年生,吉林省梨树县人,中共党员;就读于梨树一中、四平师范,大专学历;20世纪60年代曾在北安市工业交通委员会、市委组织部工作,参加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经历了文革和插队锻炼;20世纪70年代在爱辉县委宣传部县委通讯组工作,十年间为各级报刊攥写新闻、通讯、诗歌、杂文及发表照片近千篇,并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黑龙江省分会会员;1980年8月后担过任北安发电厂办公室副主任、厂志办主任、宣传部长、经营管理厂长。在担任厂志办主任期间,组织编写了《北安发电厂志》、《北安发电厂工人运动史》《北安发电厂年鉴》等,并在报刊上发表了多首诗歌、古文新编、议论文等作品,有的被收录到《神奇的火》一书,《电之歌》等在系统文展中获奖,《工运史话》被收录到省电力系统文汇中并被地方报刊数十天连载。
上篇
非实体类方言
下篇
实体类方言
生物
植物
人文
舶来语
游戏
副篇
一、变音类方言
二、格式化方言
附录
俗语
民谣
方言试用
方言接龙
故事新编
老地名
新地标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