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渝烽是我1960年代认识的年轻朋友。1963年他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表演系毕业分配来我们上影演员剧团工作,为演员剧团补充了新鲜血液。
多年来我和孙渝烽没有在一起拍过戏,这是历史原因所造成的。但我们相处的时间很长,特别是他退休以后,我们一起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一起演出,一起办学,常来常往。
爆脾气的解放军班长,孙栋光演一个调皮捣蛋的战士。另一个是《一百个放心》,孙渝烽扮演刚入伍的新兵阿毛,史久峰扮演去部队看望孙子的老爷爷。孙渝烽扮演的这两个解放军战士的形象很生动,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后来剧团排话剧《南海长城》,孙渝烽又在剧中扮演战士虎仔,戏虽不多,可很出彩。为消灭海匪,他设计了从船台上翻滚下来的动作,很受白穆赞扬。
之后孙渝烽和张瑞芳去安徽搞社教8个多月,回上海后原准备拍摄电影《杏林曲》,他在影片中饰演张瑞芳的儿子、生产大队长,可一场文革把他们耽误了,我们全都去了五七干校劳动。孙渝烽在我们演员三连负责种菜。他年轻力壮,又在农村待过,农活干得很不错,特别对我们这些所谓的审查对象十分关怀,在那个年代这份真情难能可贵。
后来上海电影译制厂搞内参片,他从干校借去配音,结果被陈叙一看中。陈叙一留他在上译厂,并培养他当译制导演。我看过他执导的很多译制片,为他在译制配音领域开辟一个新天地而高兴。
虽然我们不在一个团工作,可参加电影系统的活动我们还是常常见面,他一直非常尊敬我们这些老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他还常常来上影厂参加电影拍摄,我看过他演的多部影片,有《特殊任务》《连心坝》《楚天风云》《革命军中马前卒》《秋瑾》《南昌起义》……
新世纪,我离休,他退休,我们接触更频繁了。他一退休就被聘担任上海东海学院影视表演系主任,他邀请我和张瑞芳、孙道临担任表演系的客座教授和顾问。由于对他的信任,我们接受了他的邀请,每年学生的汇报演出、毕业大戏我们都去看。办学是很艰苦的,但他干得很认真,对学生很负责。他记住我们对他的要求,教孩子们先做人,后演戏这个育人的宗旨。那6年里他常常向我们汇报教学上的事情,我们提出一些建议,他都认真地做,所以表演系办得很出色。我们一起送走了4届104名表演系学生,现在他们都活跃在电影、话剧、学校等好多岗位上,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还记得我给他们提的意见呢!
孙渝烽的这本书,真实地记录了他和上影演员剧团老一辈演员的相处,记录了他和上译厂同事们的工作和生活。通过一些生动的小故事反映出老一辈电影工作者的敬业、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以及在当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他们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真诚待人的好品质。这是一份可贵的时代记录。孙渝烽写得朴素无华,真情流露,我想对年轻人还是有所启迪的。我为他的努力、勤奋而高兴,也祝贺他出这本书。是为序。
秦怡
2017年9月
孙渝烽 上海电影译制厂著名译制导演、影视演员。1940年生于重庆,1963年毕业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表演系,进上海电影演员剧团任演员。1973年调上海电影译制厂任译制导演、配音演员、演员室主任。退休后受聘担任上海东海学院影视表演系主任。
执导外国译制故事片、电视剧300余部(集),担任国产故事片、电视剧配音导演300余部(集)。其中执导的《国家利益》(法)、《随心所欲》(法)、《失落的世界侏罗纪公园》(美)于1984年、1990年、1997年获得文化部、广电部优秀译制片奖。先后参加配音的影片、电视剧达千余部。
执导广播剧50多部(集)。其中1986年执导《玉花》《误诊》双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剧丹桂杯大奖。1989年执导《金色的迷雾》《清水湾风波》获全国广播电台文艺评选一等奖。1997年执导《留守支部》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在近百部影视剧中扮演角色。其中在电影《南昌起义》和电视剧《吴玉章》中两次扮演刘伯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