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第三卷: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南地区大学版协优秀专著奖)(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
定 价:39 元
丛书名: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成果
- 作者:关培凤著
- 出版时间:2009/11/1
- ISBN:9787307073746
- 出 版 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K152
- 页码:308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本卷在吸收前人对抗日战争时期中美、中苏、中英双边关系的丰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方位剖析了九一八事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时段内,中国为抵抗日本侵略,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联盟建立后为巩固和发展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并较好地兼顾本国民族利益,与反法西斯联盟其他三大盟国之间的密切合作与利益纷争并存的复杂关系。从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当时的中国政府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为盟国利益所做的积极贡献和巨大牺牲。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也积极开展军事和外交活动,为反法西斯联盟的巩固和盟国的反法西斯事业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本卷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发展的角度论述了战时中国与三大盟国之间的关系,并对七七事变前中国政府和民众有关建立国际反日国际同盟的思想和实践活动、以及对中国民众关于建立战后国际和平组织的理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弥补了目前国内学界在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思想溯源和中国对联合国创立的贡献方面的研究不足。
关培凤,1980年2月生于山西省五台县。2001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2004年、2007年先后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取得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与中外关系史。现任职于武汉大学中国边界研究院,主要从事外国边界史的教学和研究,并对新中国的边界政策和边界谈判史也有涉猎。迄今已经在《世界历史》、《民国档案》、《兰州学刊》、《武汉大学学报》、《理论月刊》、《法国研究》、《现代国际关系》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引言
一、学术前史介绍
二、本卷的研究意义
三、基本思路和研究计划
第一章 中国努力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第一节 建立反日国际同盟思想的发端
一、“九一八”事变后民众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预测
二、民众对中国应战方针的讨论
三、国民政府的反应和对策
第二节 建立反日国际同盟思想的确立
一、建立反日同盟思想的确立
二、早期的外交努力
第三节 努力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一、抵制西方国家对日本的妥协
二、谋求并推动联盟的建立
第二章 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巩固
第一节 中国对盟国的军事配合
一、具体的军事作战
二、服从盟国先德后日大战略
第二节 加强与盟国的外交合作
一、蒋介石调解英印关系
二、宋美龄访美与中关合作的加强
第三节 中国赢得大国地位
一、中美、中英平等新约的签订
二、参加签署《普遍安全宣言》
三、出席开罗会议
第三章 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维护
第一节 中苏分歧及其处理
一、新疆问题与中苏关系转冷
二、中苏关系跌入低谷
三、中苏分歧的处理
第二节 中英分歧及其处理
一、中英两国间的主要分歧
二、中国努力化解中英分歧
第三节 中美分歧及中国的应对
一、分歧初现与中国的对策
二、纷争再起与中国的反应
三、史迪威事件与中美关系的调整
第四节 中国与联合国的成立
一、中国民众关于建立战后国际和平组织的讨论
二、中国政府关于建立战后国际和平组织的主张与实践
三、中国在联合国成立过程中所作的贡献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第一节 积极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一、大力呼吁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二、揭露和抵制远东慕尼黑危险
三、西方远东绥靖政策对中国共产党联盟思想的冲击
四、积极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第二节 努力巩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一、加强与美、英、苏等国的联系
二、全力支持盟国先德后日战略
第三节 努力加强与盟国的关系
一、建立与美国官方的联系
二、赫尔利调解国共关系
三、密切与苏联的关系
本卷综论
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二、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和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历史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4)以人物为切入点展现外交关系的著作:如项立岭的《转折的一年——赫尔利使华与美国对华政策》(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牛军的《从赫尔利到马歇尔——美国调处国共矛盾始末》(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史迪威研究中心编的《史迪威将军与中国》(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岳谦厚著的《顾维钧与抗日外交》(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金光耀主编的《顾维钧与中国外交》(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陈永祥著的《宋子文与美援外交1931-1945》(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等。
除了学术专著外,国内学者就战时中国同各主要盟国关系的研究还发表了相当数量的学术论文,研究层次也比较多样化,既有双边关系、多边关系的研究,也有对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总体研究,还有关于外交人物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还出现了一些直接有关反法西斯联盟问题的论文,如张齐政的《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的作用》(《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第3期)、赖悦的《英美苏三国联盟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惠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余龙生的《关于反法西斯联盟关系的演变及其历史反思》(《上饶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第4期)、杨宝康的《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第2期)、杨竹芬《论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结合》(《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2期)、祝中侠《关于二战期间苏美英结盟的几点思考》(《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等。尽管从总体上讲,这类研究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且发展也比较缓慢,但毕竟是对外交关系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的开辟,也属难能可贵。
从上述对以往研究成果的介绍可以看出,有关战时中外关系的专著和论文相当多。这些著作和论文涉及战时中国外交的许多方面,此处不能一一罗列,只就引起研究者们广泛关注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