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09:茶的味道》
悠悠千载,茶不仅是国人的生活必需品,也是人们美化生活重要途径。品茶时,目视茶色,口尝茶味,鼻嗅茶香,耳听茶涛,手摩茶器,极尽五境之美。要泡出这样的好茶,需要做好茗茶、茶泉、茶器、茶术四个方面。本书从先秦到当代,对这四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清晰明白的整理说明,以帮助读者了解中国传统茶艺所需的材料与技艺。
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
当我们用“国学”的视角回看中国文化,其实我们是在竖起一面高墙;当我们用“传统文化”的视角去看中国文化,其实我们是把它定格在遥远的过去。越想接近,越是遥不可及。
但是,几千年的磨砺和积淀,那里一定有什么东西我们还没真正触碰到。
不如忘掉需要仰视的“国学”高墙,扔掉隔离时空的“传统”情怀,放空、平视,也许豁然开朗。
古典中国的文化和艺术,淬炼出了一套关于人的教养,儒雅、温文尔雅,一幅书画,一件瓷器,一方印章,一个诗句……都守护着一段关于物质与精神之美的密码。优雅地活着,也许是过去世界带给今天的我们的最关键的信息。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优雅地活着,“优雅”是当代人的精神深处不变的追求。
无论中国人,还是想看懂中国的西方人,其实都在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
《优雅》丛书来自台湾
这套书来自台湾,主编何寄澎先生说:中国文化之所以渐趋暗淡,是因为从没有人配合着现代人的环境与生活,透过浅明易解的方式,正确而完整地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给大众。
所以,他邀请台湾当时最有文采、学养深厚的作者一起完成了这套书。
他是用“美”来贯穿全套书,讲的是“中国式的美”。
他说:华夏之美,献给每一个中国人。
其实,中国式的美,可以献给全世界每一个喜欢中国文化和艺术的人。
《优雅》系列离开传统的国学视角,抛弃繁琐的考证或晦涩的理论,力求从美的角度出发,配合现代人的环境与生活,透过浅明易解的方式,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出来。
《优雅》是献给每一个中国人的,也献给每一个想了解中国文化的人。让我们在浮躁喧嚣的时代里,重拾优雅生活。
《优雅》丛书共10种:
《优雅01:如何看中国画》
《优雅02:当书法成为艺术》
《优雅03:陶瓷之路》
《优雅04:中国图书三千年》
《优雅05:诗歌在唱什么》
《优雅06:中国花艺》
《优雅07:篆刻的雕琢》
《优雅08:中国式建筑》
《优雅09:茶的味道》
《优雅10:昆曲的声与色》
海报:
还原千百年来中国人与美的对话,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台湾学者专家多年打磨,用一套书讲透中国文化独特之美,献给每一个想认真了解中国的人。10本书10个主题,锁线裸脊,全彩印刷。
1系统完整:《优雅》丛书共10种,包含绘画、书法、图书、诗歌、陶瓷、建筑、花艺、茶艺、篆刻、昆曲共10个主题,涵括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对中国文化之美有全面介绍。
2内容经典:《优雅》台湾版各分册出版后成为各自领域经典之作、重要参考书。其中《优雅03:陶瓷之路》获台湾出版奖最 高奖“金鼎奖”。《优雅01:如何看中国画》先后有台版、港版、日文版及韩文版等多种版本出版。
3图文并茂:无论是国画、书法,还是陶瓷、图书,都针对内容配以大量彩色图片。以图解文,以文注图,展示更加直观,读者获得的印象更鲜明具体。
4作者优秀:《优雅》的主编和作者来自台湾,都是各领域研究专家。其优势尤其在于接受过传统文化熏陶,学养深厚。在传统文化大环境逐渐消失的今天,其独特性愈发凸显。如《当书法成为艺术》的作者周凤五,其父周介夫为张大千关门弟子,家学渊源,自身又进行相关领域研究,在大学开设相关课程。
5分册内容全面具体:《优雅》每一本书介绍了中国的一种文化,其内容具体而全面。读一本书,可对一种中国文化有具体而全面的了解。如《优雅01:如何看中国画》分专章介绍国画的观点、意境、笔法、色彩、用墨等,并对国画的历史流变进行简要分析,提供欣赏国画的背景知识;《优雅05:诗歌在唱什么》则分章阐述了《诗经》、楚辞、汉赋、六朝诗歌、唐诗、宋词等多种诗歌体裁。
6写作方式简明易懂:《优雅》以现代人为读者对象,配合现代人的环境与生活,透过浅明易解的方式,正确而完整地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给读者。如《优雅02:当书法成为艺术》,抛弃了繁琐的理论阐释与艰深的考证,只以简要的理论概括了书法的理论与流变,而将叙述重点放在具体作品的风格或技巧的分析之上。
7思路新颖:与传统的国学著作不同,《优雅》从美的欣赏与创造的角度出发,用“美”来贯穿全套丛书,讲的是“中国式的美”。
8装帧精美:锁线裸脊,全彩印刷,版式精致典雅。
序言
中国文化曾经使古典的中国辉煌,而在现在乃至未来的中国,也必然继续具有历久弥新的意义。这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令人迷惑的是,如此优美而博大的文化,何以长久以来竟日趋衰落而黯然无光?是因为人们的轻视与漠视吗?还是由于其他更重要的原因?经过不断的思索、再思索,我们终于获得一个结论。我们认为,中国文化所以渐趋黯淡,是因为从没有人配合着现代人的环境与生活,透过浅明易解的方式,正确而完整地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给广大的群众。
人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既然无从认识,也无从了解,又如何能奢谈赏爱与肯定?今天中国文化之所以被轻视、漠视,基本而关键的因素正在于此!
知之则当行之,由是我们勇敢地出发了。毕竟,在今天,我们不愁没有文笔优美的专家学者,不愁没有设计优良的美术人才,更不愁没有印刷精美的印刷公司;一切都无虞,所欠的只是“东风”—那双策划、推动整个工作的手而已。以文化为职志的我们,理应来扮演这个角色的!我们战战兢兢地构思着。中国文化的内涵如此辽阔,包蕴万有,思想、文学、艺术、科技、人物、生活…… 无一不在其中,我们应怎样日积月累而卒底于完整的呈现呢?我们惶恐地思索着。最后,东坡的话给了我们坚定的启示:“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有一天,当我们自觉成绩还满意时,我们或许会停下脚来歇息歇息;而在此之前,我们恒将竭尽心力、无止境地耕耘下去。一步一莲花,我们深自期许着,也有着充分的信心,呈现在您面前的每一本书,都将令您另眼相看,觉得“的确与众不同”。
人要有名字,有意义的工作也要有名字,我们就叫它作“华夏之美”。“华夏之美”是献给每一个中国人的。
何寄澎
作者:张宏庸
毕业于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茶艺、茶学研究,八十年代开始出版相关著作,包括“陆羽茶书”“世界茶学经典”《台湾茶艺发展史》等,延续至今。自九十年代起,举办一系列以“千禧三友茶会”为代表的茶会,与当代茶艺大家赏茶鉴茶,交流心得。
绪论
第1章 中国茗茶
前言
第1节 先秦茗茶
第二节 汉魏六朝茗茶
第三节 隋唐五代茗茶
第四节 宋、辽、金、元茗茶
第五节 明代茗茶
第六节 清代茗茶
第七节 民国茗茶
第八节 当代中国名茶
第二章 中国茶泉
第1节 先秦茶泉
第二节 汉魏六朝茶泉
第三节 隋唐五代茶泉
第四节 宋、辽、金、元茶泉
第五节 明代茶泉
第六节 清代茶泉
第七节 民国茶泉
第八节 当代茶泉
第三章 中国茶器
第1节 先秦茶器
第二节 汉魏六朝茶器
第三节 隋唐五代茶器
第四节 宋、辽、金、元茶器
第五节 明代茶器
第六节 清代茶器
第七节 民国茶器
第八节 当代茶器
第四章 中国茶术
第1节 先秦茶术
第二节 汉魏晋南北朝茶术
第三节 隋唐五代茶术
第四节 宋、辽、金、元茶术
第五节 明代茶术
第六节 清代茶术
第七节 民国茶术
第八节 当代茶术
结论
自序
东方艺术以“美感”为主流,以“丑感”为亚流,以“充符”为集成。“美感之学”宜称“美学”,与西方的aethetic 无关。东方艺术美学特重“止于至善”,以“真美善圣”为指导原则,以“尽善尽美”为指导方法,以“艺法道,道法天”为实践基础,以选择、类型、秩序、创新、实用为美学历程。
举茶艺为例。茶艺至少可分为十种茶术,相相各殊,趣旨大异。选择了什么样的茶术,就注定了往后的茶艺美学历程。茗茶如何制造才是好的茗茶;茶泉如何取得与烹煮浸泡(案:当代研发“冷泉泡茶法”),才符合茶术要求;茶器如何选用,才是适当茶器;茶术如何掌控,才能尽善尽美;茶汤如何品鉴,才是鉴赏要领…… 每项必须用心经营,丝毫草率不得,否则将远离茶艺之美。
我把生活茶艺分为两部分。一是本体茶艺,包括茗茶、茶泉、茶器、茶术,这是任何茶艺都必须具备的。本体茶艺的核心是茶汤之美,四者缺一,则茶艺废。二是整合茶艺,包括茶人、茶所、茶食、茶宴。整合茶艺的核心是茶境之美,四者全缺,茶艺也不会废。
本书专述本体茶艺,不述整合茶艺,因此重心是善用茗茶、茶泉、茶器、茶术。瀹者精心瀹茶,赏者精心品茶,这个过程,很容易形成一个茶会,但不容易形成一个茶宴。
茶会与茶宴的主要差别,不在举行茶会次数的多寡,而在功能是否相互补衬。举例而言,《红楼梦》中的妙玉品茶,茶会成员不全相同,系由两个不相干的茶会组成:贾府茶会与体己茶会。两者没有互补功能,无法构成茶宴。当代的千禧三友茶会,包括迎客茶、餐前茶、餐后茶、座谈茶、送客茶等,茶宴成员完全相同,系由数种功能不同的茶会组构成一个功能完整的茶宴。至于千禧三友茶会明明是茶宴,却谦称茶会,是体现了茶艺的谦和传统。就像无锡惠山泉称天下第二,天下第一泉却所在多有。
论色,茶不如花鸟;论香,茶不如檀麝;论味,茶不如蔗蜜。但茶受人类之眷顾,却远在诸物之上。除了涤烦去虑、明神益智之功外,茶的色香味混合而成的生动气韵,亦为其他动植物所无法望其项背。品茶时,目视茶色,口尝茶味,鼻嗅茶香,耳听茶涛,手摩茶器,极尽一切五境之美。加以心中清明灵澈,精神畅旺,无论人的感官,还是精神,均进入美学世界。天下至乐,莫此为甚。因此,品茶是人类官能心智的整合之美,是美学的最高境界。
本书展现了茶文化最重要的三个传统:稽古、尊今、启来。稽古端赖研古与知今,尊今来自对当代成就的期许,启来精确估评展望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