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闺房(经典插图版)》是一本张爱玲个人传记作品。全书记述了张爱玲的生平事迹。作者摒弃了老生常谈、众所皆知的常规描写,以诗化的语言、散文化的笔调娓娓道来,写活了一个活色生香的张爱玲。同时全书配了一百多张老照片,还原了一个摩登的老上海,一个真实的张爱玲。
文字像一把华丽又寒冷的剑,她优雅地挥舞着。爱情像一场绚烂而冒险的旅程,她坚定地飞蛾扑火。她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她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在她极富传奇的一生中,有绚丽惊世的成名过往,有痴心不悔的爱情经历,有十里洋场的上海故事,有华美悲凉的香港情缘,还有离群索居的人生迟暮。她,就是张爱玲。《张爱玲的闺房(经典插图版)》用最清澈的文字、诗意的笔法、全面详实的资料,生动地展现了张爱玲的传奇一生。
陶方宣,男,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人,现居上海,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政府机关公务员多年,现为专业编剧、作家。公开出版《今生今世张爱玲》、《霓裳*张爱玲》、《沈从文:湘西之蛊》等各类作品近二十部,部分作品在香港出版,发行海外。创作有长篇电视连续剧《江郎山下》。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第一章 贵族
张爱玲出错,齐家坨不是七家坨
词锋可畏,是后起的文雄
养老女嫁幼樵,李鸿章 不分老幼
满目荒凉,只有我祖父母的姻缘色彩鲜明
皖中小村庄,张爱玲的根
麻大田里,李鸿章 的大脚老娘
芜湖的稻和米,李家的金与银
摩登上海,洋务运动的果实
鞭炮作坊,那个掼花炮的孩子
从岳州到苏州,马不停蹄征战一生
“刺马”案,清代四大奇案之一
我外婆是农家女,嫁给将门之子作妾
“官声不好”,却是帝师
太后西逃,一天只吃一个鸡蛋
豪门贵族,孙家的女儿大家抢
陆小曼的好友,床头挂着她画的瓶花
第二章 色戒
一个高调的女人:成名要趁早
张爱玲爱上胡兰成: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文学爱好者:所有的写字人都是同行
幽谷芳草:沾到人就是沾到脏
女人局限:常把爱情当成天
民国风气:做人都有一条底线
岁月的荡子:人杰何以成人渣
世上人家:民国世界山河浩荡
绝处逢生:在悬崖峭壁上站住脚
命运之手:牵一发而动一生
气场打通:张爱玲再红上海滩
第三章 海派
自由写作:史无前例的谋生手段
全新职业:第一代畅销书作家
在时代的夹缝中:像一片飘零的叶子
爱情至上:易卜生的娜拉要出走
身体跟着心灵走:良好的感觉让她生如夏花
谋生之外也谋爱:爱情就是含笑饮毒酒
物质第一:有花有狗的花园洋房
妖娆而又风骚的世界:上海是女的
摩登的海派文化:老上海有条霞飞路
嘴唇那样富有生命力:她的照片像一部小说
第四章 旗袍
上海小姐的普通装束:丝质碎花旗袍
当色迷遭遇色魔:宝蓝色暗花旗袍
闻得见香气的颜色:桃红单旗袍
“赤刮刺新”的刺激:宝蓝色烫金旗袍
一道炫目的风景:桃红色软缎旗袍
临水照花人:织锦缎旗袍
零乱不堪的爱情错觉:藤蔓缠绕的青色旗袍
有生命的衣裳:矮领子布旗袍
高处不胜寒:白绒线衫下的碎花旗袍
臆想中的美色:瓷青色薄绸旗袍
荒腔走板的苍凉与寂寥:立领中袖青布旗袍
花纹里透着阴霾:大红缎子滚边花旗袍
美得有点惊心动魄:樱桃红鸭皮旗袍
难以言说的阴柔之美:月白蝉翼纱旗袍
人面桃花相映红的风景:紫色丝绒旗袍
第五章 闺蜜
肉体欢乐的巅峰:八盎司重的香水
最痴迷最癫狂的想象:爱司头与高跟鞋
从来都是风情之物:桑子红胭脂
经典的怀旧道具:带喇叭的手摇唱机
形而上的张爱玲:牛酪红茶
中菜西吃就是海派风味:涂满花生酱的甜面包
起士林:咖啡里的西式生活
以张爱玲名义设宴:海上花开
女作家请客:蛋炒饭
老上海的女主角:生活像电影一样
张爱玲是一口古井:古井无波、越淘越有
她特有的一种甜味:像樱桃或草莓
最凉薄的记忆:风尘中一朵朵海上花
惊鸿一瞥:作为姊妹的上海与香港
翩翩降下万丈红尘: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天生丽质难自弃:野火花红得不可收拾
半生缘:华美的旗袍穿了又穿
电影像生活一样:只因为多看了你一眼
张爱玲年表
张爱玲经典语录
张爱玲在《对照记》里说:“满目荒凉,只有我祖父母的姻缘色彩鲜明,给了我很大的满足,所以在这里占掉不合比例的篇幅。”在她看来,张佩纶家族也好,李鸿章家族也罢,全都是满目荒凉不堪人目,只有她祖父张佩纶祖母李菊耦琴瑟和谐光彩照人,是一对神仙眷侣。
张佩纶虽说在官场命蹇时乖,没有积蓄,但是婚后靠着李菊耦的陪嫁,他的日子过得相当滋润。张爱玲说:“我祖母的婚姻要算是美满的了,在南京盖了大花园偕隐,诗酒风流。灭太平天国后,许多闲散的文武官员都在南京定居,包括我未来的外公家。大概劫后天京的房地产比较便宜。”“我姑姑对于过去就只留恋那园子。她记得一听说桃花或者杏花开了,她母亲就扶着女佣的肩膀去看……”据《清史稿》记载,“李鸿章不念旧恶,以女妻之”,原因有可能是为了延揽人才,也可能是张佩纶得到了其女的垂青。后来,张佩纶为了迎娶李鸿章千金,不惜重金买下了江南提督张云翼所建的张侯府,两人人住其中。当时的建筑主要有三幢,呈品字形分布,南侧一幢似为主楼,东西两楼各连着一个花园。
张佩纶还特别将东楼命名为“绣花楼”,专为李菊耦居住,后人习惯称之为“小姐楼”。
张佩纶对李小姐疼爱有加,他们之间的爱情算得上一段美满姻缘——两个人都是文学爱好者,在金陵小姐楼里“诗酒风流”,写食谱,品善本,著武侠,比翼双飞。张佩纶在日记中说:“以家酿与菊耦小酌,月影清圆,花香摇曳,酒也微醺矣。”他写诗表白心曲:袖中合有屯田策,懒向辕门更纪勋。他与李菊耦合写了一本菜谱后意犹未尽,就联手创作了一部武侠小说《紫绡记》。张爱玲读过,认为“故事沉闷”,比不上她的小说《十八春》。看来还是李鸿章懂得女儿心,并没有乱点鸳鸯谱,从闪电结婚来看,李鸿章显然早就相中张佩纶,他的动机既是惜才,也是念旧。张爱玲一向崇尚爱情第一,她对祖父祖母的爱情自然十分欣赏,张佩纶虽说才情过人,但是目中无人、夸夸其谈的个性也让李鸿章非常厌恶,作为洋务派的主要人物,李鸿章曾痛斥张佩纶等“清流派”:“不考究事实得失,国家利害,但随便寻个题目,信口开河,畅发一篇议论,借此以出露头角。而国家大事,已为之阻挠不少。”李鸿章还感慨:现在办事,举步维艰,动辄得咎,大臣本不敢轻言建树,但责任所在,又不能坐以待毙,常常苦心孤诣,想出“一条线路,稍有几分希望,千盘百折,甫将成事”。言官以为有机可乘,就群起而攻之——“朝廷以言路所在,又不能不示加容纳,往往半途中梗,势必至于一事不办而后已”。但奇怪的是,不管李鸿章怎么说道,锋利无比的张佩纶从来都不攻击他,其问原因当然心照不宣。1879年张母去世时,张佩纶生活窘迫,李鸿章即以资助营葬的名义赠“白金千两”,让张佩纶“感德衔悲”。张佩纶也知恩图报,后来出任总理衙门大臣,随即投桃报李,三两天就与李鸿章通信,署中事无巨细逐一报告,简直就是老李派到清廷中枢里的卧底,后来“以女妻之”,应该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