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美国人的社会生活为主题,运用纵向和横向思维相结合的方法,对美国人的公民身份、城市和郊区化、中产阶级、女性平等、家庭婚姻、同性恋、人才培养体系、福利制度、大众文化、环境保护、贫民区和枪支泛滥等问题,逐一评介,凸显美国政体的矛盾性及其根源,从而客观地认识美国作为一个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的历史与现状。本书是作为一部面向非历史学科的大学本科生开设的通识课的教材,内容全面丰富,知识性和可读性强,适合于非历史专业大学生和一般读者阅读。
《现代美国社会生活概览》以相对客观的叙述,向学生讲授美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现状。它在内容上涉及现代美国的人口、政治、教育、社会福利、中产阶级、婚姻、家庭、枪支犯罪、贫民区与人才吸引等问题。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在丰富校园文化的过程中突出人文氛围,让学生对美国社会的正负两面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和认识,避免学生在涉及美国问题上的盲从。在此基础上,课程的讲授要增强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为打造适应新形势的复合型人才的教育战略服务。
从教学的角度讲,《现代美国社会生活概览》的预设目标是,以相对客观的叙述,向学生讲授美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现状。它在内容上涉及现代美国的人口、政治、教育、社会福利、中产阶级、婚姻、家庭、枪支犯罪、贫民区与人才吸引等问题。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在丰富校园文化的过程中突出人文氛围,让学生对美国社会的正负两面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和认识,避免学生在涉及美国问题上的盲从。在此基础上,课程的讲授要增强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为打造适应新形势的复合型人才的教育战略服务。这是本教材编撰的初衷。
在讲授的过程中,按照学校的规定,这门课程向历史系学生之外的其他院系的学生开放。也就是说,除了历史专业的学生不能选修本门课程,全校各院系的学生都可以选修。这种授课对象的构成决定了授课方式和方法,与历史学科有些不同。第一, 授课的历史专业水平需要向通俗化方向调整。因为听课的学生几乎涵盖了全校20多个学院,其中半数来自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工科专业。至于文科和社会科学专业,除了历史学院的学生,都选修了这门课程。面对这样的生源,我们的确遇到了“众口难调”的问题。于是,通过课堂讲故事的方式,触类旁通,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从而能让学生准确把握美国的社会、历史与文化。第二,由于淡化了历史专业的思维,课程的横向面拓宽,内容安排更加丰富,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本门课程也越来越不像历史专业课程了,而是在历史思维的基础上,彰显跨学科的特色。第三, 在选题结构、内容安排方面, 更多地强调美国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因此,一般历史学科专业中不大讲授的内容(例如言论与新闻出版以及大众文化等内容),也被吸收进来。第四,在内容选择方面,由于东北师范大学美国史团队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美国社会史领域,其中包括移民史、城市史、妇女史、社会福利史等领域,因而教材中更多的是在吸收十多年来我们自身的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参考了国内外学界的研究成果。此外,在编纂的过程中,我们的宗旨是:在如下几个方面反映美国的历史、社会与文化,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当代美国的社会与文化。
首先,在内容上充分展示美国发展的历史过程,强调现代美国社会生活的历史性和连续性。例如,在讲授美国人这一节中,我们讲授了美国人的来历,强调除了土著印第安人以外,所有其他种族的人都是从世界各地迁移而来的。现在的美国人要么是移民,要么是移民的后代。这种土生公民和外来人口的结合,构成了美国人口的主体。在这一章中,重点展示移民和美国公民资格的授予,以及美国历史上对外来移民的同化要求,说明自然的美国人和文化上的美国人的多重性含义。类似于这种安排,贯穿于教材的始终。
其次,通过讲授美国人口的流动性、美国领土的扩张以及工业化进程,揭示美国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存在的竞争,及其给社会发展带来的活力与社会面貌的变化。美国人的流动性与郊区化这一章就是让学生了解美国历史上的竞争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奋斗意识。人生没有奋斗,就不能有舒适的物质生活的保障;没有竞争,就没有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通过中产阶级、教育、种族歧视和贫民区等问题,展示美国社会的不平等过程。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源于市场经济社会的激烈竞争,也源于美国政府在许多领域内实施了有利于富人而不利于穷人的社会资源分配政策。特别是19世纪对印第安人土地的剥夺和压迫黑人的奴隶制度等问题,说明美国的自由和平等是建立在种族歧视与不平等基础上的白人上层社会的自由和平等。
再次,现代美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特点是福利、教育和休闲文化的大众化。这些都是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的一个发达国家的标志。为了让学生了解美国的福利制度、美国社会的争论、贫困人口的窘境、大众媒体与体育文化活动等,本书全面展示了当代美国人的社会与大众文化生活,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感,也能让学生对美国社会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最后,在结构安排上,本教材还吸收了婚姻、同性恋和美国的枪支管理政策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安排就是要展示当代美国人在行使其自由权利方面的悖论与纠结,同时也揭示美国政府在管理上的窘境及其根源。不管是居高不下的离婚率,还是同性恋问题,或是令美国人头疼的枪支问题,都体现了以个人权利优先而忽略集体利益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过分强调个人主义的政策已造成美国社会问题比其他工业发达国家更加严重。
还需要强调的是,在本门课程创设和讲授的过程中,我们思考的问题之一,就是增加双语教学的成分,为以后的双语教学,甚至是全英文授课积累经验。因此,在课堂讲授和教材编写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增加了外文的内容。尽管其分量不够,而且不成体系,但课堂的尝试却是有益的。我们希望今后不断加大外文内容的讲授量,为本门课程最终实现全部内容的双语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诚然,现代美国社会生活概览是一门尝试性的面向所有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从许多方面观察就会发现,教材的结构安排,甚至一些问题的分析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疏漏,恳请方家批评指正。我们将在今后的讲授中,根据学生和读者的反映与要求,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使之成为学生喜爱的教材。
梁茂信
2017年10月28日于长春
梁茂信(1959—)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现任东北师范大学美国研究所所长、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社会史,著有《美国移民政策研究》、《都市化时代:20世纪美国人口流动与城市社会问题研究》、《美国人力培训与就业政策》和《美国人才吸引战略与政策史研究》等,在The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历史研究》和《世界历史》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美国人的含义与定性 / 001
一、谁是美国人 / 001
二、美国人是从哪里来的? / 003
三、何谓百分之百的美国人? / 007
四、种族视角下的美国人 / 012
第二章 美国人的价值观及其矛盾性含义 / 018
一、美国人的价值观含义 / 018
二、美国政治价值观的制度化 / 022
三、美国“自由”社会的背面 / 025
四、美国人的其他价值观与习俗 / 030
五、美国人的困惑 / 036
第三章 美国人的流动性与郊区化 / 040
一、美国人的流动性 / 040
现代美国社会生活概览 002
二、郊区化时代的到来 / 045
三、郊区主导性地位的确立 / 048
四、郊区化发展的原因 / 054
第四章 美国的中产阶级及其变迁 / 060
一、何谓“中产阶级”? / 060
二、美国中产阶级的兴起与演变 / 063
三、中产阶级的基本特征与社会功能 / 067
四、美国当代中产阶级的构成及日常生活 / 070
五、中产阶级与劳工阶层的趋同 / 074
第五章 美国的社会福利体系 / 078
一、美国福利体系的形成 / 078
二、社会保障法的演变与福利计划的完善 / 081
三、美国社会贫困的概念与含义 / 083
四、军人的保障体制 / 086
五、公众对社会福利的不满 / 087
第六章 美国高等教育的平等追求 / 092
一、美国近代教育的起源 / 092
二、高等教育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 094
三、大学教育中的不平等性 / 098
四、战后美国联邦政府的平等政策及其效用 / 102
第七章 性别不平等与女性“解放” / 110
一、女性的觉醒 / 110
二、女权运动的兴起 / 112
三、新时代的来临 / 118
四、妇女解放运动与性革命 / 121
第八章 美国人的婚姻与家庭 / 125
一、传统的家庭及其趋向 / 125
二、美国的家庭暴力与离婚问题 / 129
三、离婚与家庭财产的分割 / 132
四、单亲家庭问题 / 134
第九章 美国同性婚姻的曲折历程 / 140
一、同性恋问题的产生及初步发展 / 140
二、石墙事件与同性恋运动的突破 / 144
三、艾滋病:同性恋者的烦恼 / 146
四、同性婚姻的合法化 / 149
第十章 美国的基础教育与人才培养 / 153
一、美国的中小学教育 / 153
二、美国的职业教育 / 162
三、美国的教育政策与管理 / 164
四、美国基础教育的历史经验 / 166
第十一章 美国的大学教育与大学生活 / 169
一、美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及其教育哲学 / 169
二、美国高等教育的层次与类别 / 173
三、美国大学的基本特征 / 176
四、美国大学课程设置的演变 / 179
五、美国的大学课堂与课外生活 / 183
第十二章 美国的人才吸引政策及其效果 / 189
一、美国的外来移民与人才 / 189
二、美国人才吸引政策的形成与结构 / 191
三、外籍人才为什么移民美国? / 194
四、关于美国人才流失说的评价 / 198
第十三章 美国大众媒体的开放与言论自由的底线 / 204
一、美国大众传媒的种类与功能 / 204
二、美国媒体与政治的互动关系 / 211
三、政治对媒体的影响与控制 / 216
四、美国新闻媒体言论自由背后的问题 / 219
第十四章 美国人的大众文化 / 225
一、“贩售”文化的“好莱坞”商业帝国 / 225
二、美国的大众体育文化 / 236
三、美国的流行音乐 / 243
四、美国的大众饮食文化 / 250
第十五章 美国的环境污染与保护 / 255
一、工业化时代的呼唤:1890—1920年 / 255
二、大危机年代的尝试:1930—1945年 / 259
三、大规模治理的年代:1945—1980年 / 261
四、环境正义的勃兴:20世纪80年代之后 / 263
五、美国环保史的反思 / 267
第十六章 美国的城市贫民区 / 269
一、美国的贫困问题 / 269
二、城市贫民区的形成 / 272
三、贫民区的隔都化趋势与问题 / 277
四、改造贫民区的措施及其效用 / 284
第十七章 美国的枪支控制与暴力 / 290
一、美国民间枪支概览 / 290
二、美国枪支泛滥的根源 / 294
三、围绕枪支管制的争论及立法进程 / 298
四、美国枪患为何禁而不止? / 302
后 记 / 307
第一章 美国人的含义与定性
谁是美国人?或者说,美国人是谁?这是一个看似很简单但又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美国人口中既有“土生美国人”(native-born Americans),或者叫作土生公民(native-born citizens),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外来移民(immigrants)和归化公民(naturalized citizens),还有美国公民在海外(不管是因为驻军海外的军人,还是服务于美国驻外机构的公民)履职期间与当地人所生育的子女。此外,还有在美国的海外领地上居住的人口。例如,波多黎各和关岛居民,他们是美国人吗?不是,但是在美国的管辖之下,他们的身份如何定位呢?成为美国人,到底需要经过哪些程序?如何理解和认识外来移民与美国人的关系呢?成为美国人,如何在文化上进行界定?美国人都是从哪里来的呢?如何认识美国的外来移民、种族和人口结构?关于美国人的概念界定背后反映出哪些问题呢?不回答这些问题,就无法了解现代美国人的社会和文化。
一、谁是美国人
按照1868年美国国会提议、后经各州批准的美国宪法第十四条宪法修正案规定:“所有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合众国并受其管辖的人,都是合众国的和他们居住州的公民。”a 这一段文字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所有在美国出生的人,不管其父母是否是美国公民,也不论种族背景如何,凡在美国领土上出生之人,都是天然的美国公民。第二层意思是理顺了公民资格归属的顺序,即所有美国的公民,首先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其次才是其所在州的公民。这样的界定结束了美国内战前长达80多年的各州与联邦在公民资格方面十分混乱的局面。第三层意思指美国的外来移民。他们一旦按照法定程序,完成了移民归化而获得了美国公民资格后,就开始享有与土生美国人相似的各种权力和权利。按照该修正案的规定,任何美国的政府机构或者个人,都不得以种族、性别、肤色或宗教信仰等为由,以非正常程序和渠道,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财产和追求幸福的自由权利。
从美国历史的角度看,持续不断的外来移民潮,构成了美国历史的基本特点之一。任何经过合法渠道在美国定居的外籍人,都是外来移民。所以,在美国的各种官方统计中,常常能看到“外国出生”(the foreign born)的字样。他们从入境并获得绿卡之日起,在美国住满五年后,就可以申请美国的公民资格。在获得归化资格证书之前,不得申请政府福利与救济,不得违反美国的法律,或者有吸毒经历,或染上艾滋病等不良记录,而且,他们还要通过政府举行的考试,掌握必要的美国历史、公民资格、政治制度和公民道德义务等方面的知识,英语水平应该达到美国小学五年级的水平。他们的归化申请获得美国移民局批准后,还要由当地法院安排集体宣誓的仪式,誓词如下:
我在此庄严宣誓,愿意完全放弃和终止对任何外国王储、君主,或者主权国家,特别是我曾经是其臣民的(申请者出生国家名称)忠诚。愿意支持和捍卫美国的宪法和一切法律,反对所有的国内外敌人,真诚地相信并效忠美国。
读完这段誓词,意味着一位外国出生的人在美国完成了其申请美国公民资格的转换,在政治和民族国家的认同上,也发生转换并成为一个合法的美国人。从此,他(她)不再对自己的出生国效忠。但是,完成政治上的同化,并不等于外国出生的人就在文化、宗教、价值观念、民族认同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完全地完成了其美国化的进程。这些方面作为一个人的“民族秉性”的核心内容,在思想上、心理上和精神上根深蒂固,绝非短短几年之内就能实现个人脱胎换骨、洗心革面的过程,成为一个美国人所谓的“百分之百的美国公民”。关于这个问题,后文还要进一步论述。
如果说外来移民到美国后,不论时间长短,又被美国联邦政府认可的机构或者社会团体派往海外去服务,或者是个人自己去海外留学,或从事其他文化交流活动,并且在服务期间与工作所在地的外籍人结婚并生育子女,而且,该子女未满18岁,那么,该子女可以在返回美国的时候,随同未完成归化的父母一起,按照美国的移民法申请归化,并且享受一定的优惠待遇。如果是美国土生公民在海外为美国政府认可的机构或者团体服务,并且在服务期间与外籍异性生育子女,若子女在18岁之前随同其美国公民家长返回美国,该子女可被视为土生的美国公民,其外籍父亲或者母亲,则要按照美国移民法的规定申请移民归化。如果外籍人在入境后被美军征兵入伍,该外籍人可以按照美国的法律“光荣退伍”后申请美国公民资格。一般来说,参加美军的外籍人在美军中服役两至三年后就能退役。退役后申请移民归化,这个时间比其他普通的移民归化前必须居住五年的时间少了将近一到两年,所以,对于符合服役条件的外籍青年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的。
此外,凡是在波多黎各、维尔京群岛和关岛等地出生的人,都不是美国公民,因为这些领地不是美国国家主权管辖范围的国土,美国只是在这些领地上行使暂时的管辖权。例如,波多黎各不是美国的一个州,也不是一个附属于美国的殖民地,而是美国的海外属地,波多黎各人实行高度自治。同样,关岛也不是美国的一个州,而是美国人在1898年的美西战争中从西班牙人手中夺来的,二战期间一度被日本占领。战后再次受美国托管。因此,关岛也不是美国的领土。不过,这些领地上出生的居民能享受美国国民(American nationals)的待遇。他们可以参加当地官员的选举,但无权参加美国总统、副总统和国会议员的选举与被选举。可是,当波多黎各人或者关岛人迁移到美国大陆某一州,或者夏威夷和阿拉斯加州,并在那里长期定居,他们也必须像其他的外来移民一样,申请绿卡和归化,只有完成了这一切程序之后,才能算得上是一个合法的、合乎逻辑的美国人。在成为美国公民之前,他们与其他的外来移民不同的是,他们可以自由出入美国,申请一定限度的福利,在美国就业定居,并在国际上受到美国的保护。
从美国公民资格的认定过程看,作为一个概念,“美国人”的含义非常丰富,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美国公民资格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正因为如此,今天居住在美国的人在民族上更具有“全球化”特点,其中集中了全世界75%以上的民族群体的人口。所以说,美国是一个具有“世界民族”特点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