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心理学历史上充满争议、引起轰动的3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其中有的实验违背了职业伦理,过于残酷而令参与实验的人痛苦不堪,如斯坦福监狱实验、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有的挑战人类的基本信念,冲击人类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如茱蒂•哈里斯的基因与教养研究,削弱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让信奉“父母是孩子*任老师”的我们难以接受。另外一些实验则对同样具有生命权利与尊严的动物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如习得性无助实验中那只在笼中遭到电击却无处可逃,只能无助地哀鸣的狗。总而言之,这些心理实验有些“变态”,却引人深思。
30个心理学实验,颠覆你的认知体验
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围观者为何如此冷漠?
聪明的头脑是天生的吗?人的记忆为何会发生偏差?
职场沟通、人际交往、家庭教育,总有你用得上的心理学知识。
科学心理学的历史就是心理实验的历史,心理学家们投入无数智慧与心血,精心设计的心理学实验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加深了我们对自身和人类社会的了解。作为一名普通读者,了解心理学,首先就要了解这些心理学实验。这些心理学实验远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枯燥乏味,反而是匠心独运、妙趣横生。它们会引导我们走进一个引人入胜的心理学世界。
如果你觉得心理学家都是古板的老学究,那就大错特错了!罗森汉的“假病人”实验堪称“恶作剧”中的经典,他把精神病院的医生们捉弄得晕头转向,把精神病学界搅了个底朝天,也改变了精神病学的历史。
在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匪夷所思的问题等着你去探索:
我们能预知未来吗?我们的记忆可靠吗?
为什么大家都冷漠围观,却不见义勇为?真的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吗?
如果你看到的世界是上下左右完全颠倒的,这日子还有法过吗?
怎样才能让一个人改变他的看法?较多的钱还是较少的钱更能收买他?
如果让你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听不到,什么也摸不到,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经常为多梦而苦恼的你想没想过,如果做梦的时候总是被人叫醒,结果会怎样?
物体远看小、近看大似乎是一种常识,但有没有人不具备这种常识呢?
我们常说“有奶便是娘”,心理学家用实验告诉我们:亲密接触比奶水更重要!
看守与犯人“假戏真做”
——斯坦福模拟监狱实验
经验说:人是有理性的、讲道德的,所以有好人、坏人、正常人和疯子。
实验说:一个正常人在环境的影响下也可能变成冷酷无情的虐待狂。
冷酷无情的“盲从”
——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
经验说: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会遵循内心的道德。
实验说:某些情况下,服从权威会抵消个人的道德感。
精神病医生糗大了
——“假病人”实验
经验说:离“精神病”远点。
实验说:精神病病人很可能是被误诊的正常人。
围观者为何这么冷漠
——责任分散效应实验
经验说:突发事件出现时,旁观者越多,当事人越可能得到帮助。
实验说:在突发状况中,旁观者越多,越难以伸出援助之手。
心理学家的恶作剧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
经验说:应酬的时候夸奖别人两句是难免的。
实验说:真诚的期待与赞美具有创造奇迹的神奇力量。
“得寸之后才能进尺”
——登门槛效应实验
经验说:向他人提无理要求会被拒绝。
实验说:提大要求前先提一个小要求,更容易被接受。
被逼疯的小白鼠
——拥挤实验
经验说:拥挤的环境在我们的生活中司空见惯。
实验说:拥挤的环境会使动物或人出现一些极端的、病理性的行为。
在迪士尼遇到兔八哥
——洛夫特斯的“商场迷路”实验
经验说:人的记忆是过去真实的再现,目击者的证言可信。
实验说:人的记忆可以扭曲,甚至能为大脑植入虚假记忆。
你能预知未来吗
——达里尔·贝姆的预知实验
经验说:预知能力是不科学的,无法证明。
实验说:人拥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且可以通过实验证明。
/ 可怜的小阿尔伯特
——华生的婴儿条件反射实验
/ 一个生理学家的心理实验
——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 鸽子也迷信
——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 把大脑一分为二
——裂脑人实验
/ 丰富的经验促进大脑发育
——经验与大脑发育实验
/ 没有感觉是什么感觉
——感觉剥夺实验
/ 当睡眠中没有了梦
——梦境剥夺实验
/ 上下颠倒的世界
——大脑纠正实验
/ 一条被虐待的狗
——习得性无助实验
/ 老实人说谎了怎么办
——认知失调实验
/ 心理学家的脑筋急转弯
——心理定势实验
/ 与世隔绝的俾格米尔人
——知觉恒常性实验
/ 深度知觉能力是天生的吗
——视崖实验
/ 逗你玩的潜意识广告
——阈下刺激实验
/ 必不可少的依恋
——恒河猴实验
/ 两难境地的选择
——道德发展实验
/ 榜样的力量果然强大
——芭比娃娃实验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朱蒂·哈里斯的教养研究
/ 掌控感所带来的幸福
——控制力实验
/ 被迫患上胃溃疡的猴子
——紧张实验
/ 如何远离恐惧
——系统脱敏实验
经验说:人是有理性的、讲道德的,所以有好人、坏人、正常人和疯子。
实验说:一个正常人在环境的影响下也可能变成冷酷无情的虐待狂。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津巴多在20世纪70年代初进行了一次模拟监狱实验,以探讨环境对人的观念和行为的影响。但实验很快失控,分别扮演看守和囚犯的被试迷失在自己的角色中,敌视、挑衅、虐待、惩罚充斥在这座模拟监狱中。后来,实验在津巴多女友的强烈反对下半途而废,但实验的目的已经达到——环境可以轻而易举地唤醒人内心的魔鬼。
作为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津巴多为了研究社会环境对人的行为究竟会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以及社会制度会采用何种方式控制个体的行为,主宰个体人格、价值观念和信念,决定进行一次实验,并且招来了一批自愿参加实验的人,每个人一天的报酬是15美元。津巴多一共招聘了70名来自美国各地的学生。但是这些学生并不能直接参加实验,需要事先经过一项测试。只有通过这项测试的学生才可以参加实验,因为这项测试可以测明他们心理是否健康、是否有疾病。也就是说,参加这次实验的学生不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是一个正常人。
最后,津巴多选择了24名学生,并且随机地把这些学生分成了两组。其中一组的9名学生担任监狱中的囚犯角色,而另一组的9名学生则担任看守的角色。此外,还有6名候补的学生。津巴多本人则扮演监狱长的角色。为了这项实验能够顺利进行,津巴多还特意把斯坦福大学某栋教学楼的地下室改造成了监狱。那间地下室与真正的监狱十分相似,在这里既没有阳光的照射,也没有钟表来告诉囚犯具体的时间,只有无尽的幽暗与潮湿。
在实验正式开始之前,津巴多也曾对实验的结果进行预测。津巴多认为,在这项实验中应该不会发生什么骇人听闻的事情,虽然参加实验的学生所扮演的角色是对立的,但学生们毕竟是身心健康的正常人。津巴多甚至认为,实验将会在无聊的两个星期内结束。但实验完全出乎了津巴多的意料,向着另一个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