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谊原创图画书:躲猫猫大王》小勇是我儿时最好的伙伴,我们一群人常常玩躲猫猫,但小勇总是第yi个被抓到。后来有一次,我教他钻进柴堆、爬上门头,都没有被抓到,他就赢得了“躲猫猫大王”的称号。但之后他就很少赢过。后来,我们上学了,小勇却没上,他还因为分不清一块和十块,被爷爷留在家里。一天,爷爷过世了,小勇的爸爸要来接小勇走。但一大早小勇就不见了。我们到处找啊找啊,就是没找着。最后我们齐喊:“小勇,你出来吧,算你赢了:”小勇从油菜花地走出来,跟他的爸爸走了,他的身后想起:“小勇,你是躲猫猫大王!”
适读人群 :3-6岁
故事从儿童关心的主题「友情」切入,以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为轴,举重若轻的呈现主题人物的困境,以不煽情、不造作、不说教的方式,自然流畅的在情节发展中浮现儿童人性里美善的精神力量,产生戏剧化的趣味张力。
作者创造了真正属於儿童的戏台,他们的对话、动作与思考都是真实童年生活的标记,没有许多书写童年的怀旧作品惯将成人情怀投射其间的错置,难能可贵。儿童世界里有欢愉也有悲伤,还有许多无法言喻的感受,幸与不幸的儿童都应该有尊严和希望。
一群的诗一个童年(梅子涵(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教授)) 读完了这个男孩子的故事。 其实我们应当明白,这个故事真正写的是一个女孩子。 就是那个教小勇躲猫猫的小姑娘。 她的小辫子往上翘着。 她使小勇成为躲猫猫大王。 躲猫猫的时候,她总是在帮助小勇躲,她要让小勇躲得不被抓到,她不在乎自己躲猫猫了,她的躲猫猫就是帮助和掩护小勇躲猫猫。 她被抓到时,都是笑的。 她笑容里的心情很简单、很丰富、很天真、很完美;是很少的一点点,是很多的溢满了。她的笑容里有一句话:小勇不会被抓到了! 不要不读她的笑容! 这个故事还写了那一群的孩子。 他们愿意和小勇一起躲猫猫。 他们是那么由衷和鼓励地说:“小勇,你出来吧!算你赢了!” 躲猫猫大王的花环也是他们一起编的。 没有这样的一群,那么,即使女孩子让小勇躲藏得再出人意料,又有谁会寻找呢? 真正的童年都是需要一群的——一群的善良、一群的沸腾,记忆里才会有一个太阳,有很大的温暖。 我们一定能够读出来,这个叫小勇的孩子,是一个不具备通常智力的孩子。作者善良地不这样写出。作者含蓄着表达了尊重。作者这样的含蓄和尊重是一种叙事的教养。作者有这样的教养,她的人物,她的故事里的童年一群也就有教养。爱护一个故事里的人,是因为爱护故事外的人。有教养地叙述一个故事,是让教养能够展现在故事之外的四处。 小勇是不愿意离开他的一群的。他这回是真的躲得让大家找不到了。这最后一次的“躲猫猫”没有人教他,没有技巧,很深很深的情感把他藏起来。 很深很深的情感和友谊是比油菜花更烂漫的。 小勇,你为什么这样地哭啊? 是因为爷爷离开了? 是因为爷爷离开了,所以你也要离开这儿了? 小勇跟着爸爸走了。 小勇身后送别的声音竟然是这样的:“小勇,你是躲猫猫大王!” 谁会用这样的喊声来送行呢? 文学和童话会用这样的喊声来送行。 这不是一句诗。 可是这是一句多么真实和纯粹的诗。 我们感激作者能够写出来。我们也感激读着的时候,自己的眼睛有些湿润。 故事的最后是一座不宽的桥,那是通到小勇后来的路上的。 后来路上的小勇应该记得住自己是一个躲猫猫大王的。 后来的小勇还能遇上一个这样的女孩吗?还能遇上这样的一群吗? 能够遇上。 因为我们相信童话。 走回童年(潘坚(画家)) 刚拿到文稿,我就喜欢上了这个故事。那一阵子,我的思绪都回到了儿时。 每年一到假期,我和妹妹就会去太太家。我们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穿过一条细细的田埂,走过窄窄的水泥桥,衣角被一片片油菜花染上黄灿灿的花斑。我们遇到麦穗,就揪一株搓搓,吹去麦芒,嚼几粒麦子;看到胡萝卜,也顺手拨一根,用河水洗洗就啃;碰到刚结了籽的油菜花,也要扯来尝尝。我们在房前屋后、草垛堆里、桥洞下躲猫猫,做游戏,一直玩到天黑。这时,劳动了一天的大人们都在灶间忙碌,一人煮饭炒菜,一人添柴烧火——呼啦呼啦地拉着风箱,火舌在灶膛口闪进闪出,忙里还要抽身到门口大声招呼孩子们回来吃饭。天气好的时候,家里会在门口搭个小桌,一家人有说有笑地吃着晚饭,一只只小山芋被闷得红红亮亮,冒着热气,咬一口,香甜的味道立刻滑进了肚子里。一天的快乐和忙碌也被幸福地消化了。那份乐趣和滋味多得让我今天回想起来都觉得满满的。 我好想在这本书中,借助小勇和他的朋友们玩躲猫猫的游戏,放进我的童年生活,画出那种充满浓浓友爱的感觉,与小读者们分享。 纪念一段永恒的阳光(张晓玲(本书作者))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想,小勇会去哪里,他现在生活得好不好。他长大成人之后,会是什么模样。 我很怕有人用优越而怜悯的眼光看他。我很怕有人说:“来,让我们伸出友爱之手,来帮帮像小勇那样的孩子吧!”一旦我们说出这样的语言,我们就已经预设自己是高于对方的,我们要伸出双手,拉他一把。因为他在下面。 如今当我回头的时候,我看到苦难、贫穷和无奈,看到生离死别,看到我们小小的混沌世界是如何被大人和成长本身所摧毁,一去无踪——即便是小勇的回头一笑也化解不了这样沉重的摧毁。 但当时的感受却并不如此。在那个年月之中,我们简单地享受躲猫猫的乐趣,享受吹拂过油菜花的春风,我们简单地欢喜、悲伤,并且,简单地承受离别。我们总是在哈哈大笑或者号啕大哭,不知道那些复杂的烦恼。我看到永恒的阳光就照在那一段年月之上,将它照得犹如小勇的笑容一样无比灿烂。孩子的可贵,在于他们尚未体会到自己跟他人的不同,而小勇懵懂的快乐,也正来自于此。他和其他的孩子一样,输了,接受惩罚,赢了,享受荣誉,没有被区别对待,没有被高级的怜悯包围。 我甚至觉得,小勇是幸福的,因为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幸。 我想要说的是,我羡慕这些永恒地留在了书里、留在了阳光里的孩子。 我还想说的是,离开的不只是小勇,还有我们。我们没有道别,一样也离开了自己的童年。这大概是我拿起笔一遍遍复习甚至重塑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最大原因。我想为自己打通一条连接过去的道路,可以时时回望和想念。
张晓玲,文学硕士,现为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曾在《少年文艺》等杂志主持专栏,发表过大量小说、诗歌、童话、评论。
潘坚,1961年出生,198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做美术教师24年。儿童图画书画家。作品《铃儿响叮当》(“好阿姨新童话”系列丛书之一)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作品《山里的星星》(“我真棒”系列丛书之一)获第六届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一等奖。现兼任多家幼儿期刊“潘老师美术课堂”的栏木主持人,主持编写了多部儿童美术教学丛书,其中《小小美院》获得2005-2008年教育部第四届全国幼儿(0-6岁)优秀读物奖,同时获得上海教育学会评定的优秀读物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