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多能互补供暖空调系统的节能检测及评价工作,在施工验收合格的前提条件下,以实际测试参数为基础,详细评价系统的运行性能。其内容包含常规系统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节能检测及评价,扩展了本书的使用范围。每章的检测内容简述了本项检测的意义,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检测目的,同时直接给出工程评价需要的主控项目,用表格形式直观地解构出所需的测试参数 , 并提供对相关测试仪器的基本要求。因此,本书是一本可以直接指导多能互补系统的节能检测及工程评价工作的指南。
多能互补供暖空调系统的节能检测及评价,是在施工验收合格的前提条件下,以实际测试参数为基础,评价系统的运行性能。
本书的特点有:(1)包含了常规系统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节能检测及评价,扩展了本书的使用范围;(2)每章的检测内容一节,简述了本项检测的意义,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检测目的,同时直接给出工程评价需要的主控项目,用表格的形式直观地解构出所需的测试参数,并提供对相关测试仪器的基本要求;(3)针对检测的主控项目及所需测试参数,结合检测数据的采集要求,给出实用且详尽的计算公式;(4)针对检测的主控项目,逐一给出合格指标及判定方法。
在传统能源短缺、节能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在满足人类健康、舒适度要求的前提下,在暖通空调领域,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显得尤为迫切。
多能互补供暖空调系统是多种冷热源互为补充的一种供暖空调系统形式,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能源的节能性、环保性和获取难易度等因素。多能互补供暖空调系统在保证末端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应当充分发挥各种能源的优势,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以太阳能为例,太阳能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结合可以更好地满足节能减排需求。但太阳能受地域、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单独使用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随着太阳能应用领域的扩大,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又不折损用户的实际需求,太阳能与其他能源互补使用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众多研究结果表明,能源转换技术水平、用户需求结构、本地可再生能源利用及系统配置方案是影响系统综合能效的关键因素。在设计多能互补供暖空调系统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多能互补供暖空调系统的节能检测及评价,是在施工验收合格的前提条件下,以实际测试参数为基础,评价系统的运行性能。目前并没有一本权威的规范标准可以直接指导多能互补系统的节能检测及工程评价工作,因此往往需要参考多种规范标准。这些规范标准种类多、数量大、专业性强,增加了多能互补系统节能检测及工程评价工作的难度,同时也降低了检测的规范性和评价的可操作性。
本书旨在对多种设备、各类系统的数个关键参数进行检测、计算和评价。与已有规范标准书籍不同,本书的编写逻辑遵循节能检测及工程评价工作推进的时间顺序,兼顾检测理论及计算方法的同时,增强了可操作性,使复杂的系统检测流程更加清晰。
开展节能检测及评价工作时,首先应根据多能互补供暖空调的系统构成确定需要检测的内容,并参阅各相关章节。例如:通过各章中的检测条件与时间,结合系统的设计工况、正常运行工况(长期稳定运行的状态),确定多能互补供暖空调系统检测的天气条件、检测工况以及应同时检测的参数等。
本书的特点有:(1) 包含了常规系统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节能检测及评价,扩展了本书的使用范围;(2) 每章的检测内容一节,简述了本项检测的意义,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检测目的,同时直接给出工程评价需要的主控项目,用表格的形式直观地解构出所需的测试参数,并提供对相关测试仪器的基本要求;(3) 针对检测的主控项目及所需测试参数,结合检测数据的采集要求,给出实用且详尽的计算公式;(4) 针对检测的主控项目,逐一给出合格指标及判定方法。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各位专家及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也参阅了近年来相关的技术标准和相关文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如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邹秋生,1995年7月毕业于同济大学热能工程系暖通空调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5年8月-2012年2月,历任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完成多个工程暖通空调设计任务,获得全国注册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资格;
2012年3月-今,任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鑫川检测公司建筑节能与智能化检测室主任。
长期从事暖通空调设计工作。作为专业负责人,完成成都珠江国际新城、凯德商用天府中心、保利蜀龙路皇冠假日酒店、成都极地海洋公园、曼哈顿首座豪生酒店等多个项目暖通工程设计。作为设计总负责人,组织完成了拉萨市东城区城市采暖工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