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班级管理的理论视角,分析班级管理的实际工作,以达成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班级管理的具体策略,为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的基础。本书的内容分为十五章,包括班级管理概论、班级的组织设计与管理、班级管理的过程理论与运行、班级管理的任务与内容、班级管理的制度理论与设计、班级教学的规划与管理、班级学习的管理与策略、班级气氛的经营与管理、班级领导的理论与策略、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班级辅导的理论与策略、班级时间管理的理论与策略、班级人际沟通的理论与策略、班级例行公事的理论和策略、班主任的素养与职责。各章在做出理论阐述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了班级管理的多种策略,教师可以从书中获得班级管理的理论指导,思考班级管理的实践和实务。
《班级管理理论与实务》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编写,体现人才培养“实践取向”,将班级管理理论与实务操作结合起来,提供了大量班级管理实务策略;各章编排了班级管理语录,引入一条班级管理原理,以帮助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对开展班级管理具有启迪作用。书中重要知识点用二维码提供了相应的拓展学习资料或教学实践案例,学习者可以用来深入拓展学习;也可以扫描《班级管理理论与实务》封底二维码,打开资源总目录进行学习。同时,《班级管理理论与实务》在课程平台上配套有班级管理实务手册和教学实践案例,提供了大量操作图表和案例等,学习者可以按照《班级管理理论与实务》郑重声明的提示,用账号登录使用。
建议教师在注重班级管理基本理论讲授的同时,利用所提供的二维码资源、课程平台中的班级管理实务手册,组织自主性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
程晋宽,1965年生,安徽省寿县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访问学者(2001-2002),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学者(2010-2011)。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比较教育、教育管理。南京师范大学“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常务理事,教育管理分会理事;江苏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著作9部,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三等奖;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三等奖: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以及第四届江苏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称号。
第一章 班级管理概论
第一节 作为复杂现象的班级管理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 班级管理的基本理念
问题与思考
教学实践案例
第二章 班级组织的设计与管理
第一节 班级组织的理论
第二节 班级组织编制的原理和方法
第三节 班级组织的基本功能
第四节 影响班级组织管理的因素
第五节 学习型班级组织的建构
问题与思考
教学实践案例
第三章 班级管理过程的理论与运行
第一节 班级管理过程的理论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基本过程
第三节 班级目标管理
第四节 班级全面质量管理
第五节 班级管理效能
问题与思考
教学实践案例
第四章 班级管理的任务与内容
第一节 班级教育教学事务的管理
第二节 班级群体和人际关系的管理
第三节 班级纪律和问题行为的管理
问题与思考
教学实践案例
第五章 班级管理的制度理论与设计
第一节 班级制度概述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奖励制度
第三节 班级秩序的维持
第四节 班级常规的违规处理
问题与思考
教学实践案例
第六章 班级教学的规划与管理
第一节 班级教学管理的理论
第二节 班级教学管理的规划
第三节 班级座位的安排
第四节 班级教学媒体的运用
第五节 班级有效教学的管理
问题与思考
教学实践案例
第七章 班级学习的管理与策略
第一节 班级学习管理的理论
第二节 班级学习管理的策略与技巧
第三节 班级学生学习专注力的培养
第四节 班级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管理
第五节 班级学习合作与竞争的管理
问题与思考
教学实践案例
第八章 班级氛围的营造与管理
第一节 有关班级气氛的理论
第二节 班级气氛的类型与营造方法
第三节 师生关系的管理与改进
第四节 教室环境的布置
问题与思考
教学实践案例
第九章 班级领导的理论与策略
第一节 班级领导的理论
第二节 班级领导目标的设定
第三节 班级领导的技巧与策略
第四节 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
问题与思考
教学实践案例
第十章 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班级活动的理论
第二节 班级游戏、故事与笑话
第三节 班级文艺活动的设计
第四节 班级体育活动的组织
第五节 班级社交活动的组织
问题与思考
教学实践案例
第十一章 班级辅导的理论与策略
第一节 班级辅导概述
第二节 学生的情绪辅导
第三节 学生不良行为的辅导
第四节 学生多动症与自闭症的辅导
第五节 学生两性关系的辅导
问题与思考
教学实践案例
第十二章 班级时间管理的理论与策略
第一节 时间管理的理论
第二节 班级时间管理的价值与策略
第三节 班级时间表的制订
第四节 班级课堂时间管理
第五节 班级课外时间管理
问题与思考
教学实践案例
第十三章 班级人际信息沟通的理论与策略
第一节 人际信息沟通概述
第二节 班级人际信息沟通的理论
第三节 家长一教师关系的营造
第四节 家长一教师沟通的途径与策略
第五节 班级家长委员会的设立与运作
第六节 家访的策略与技巧
问题与思考
教学实践案例
第十四章 班级例行公事的理论与策略
第一节 班级例行公事的理论
第二节 每日例行公事
第三节 班级安全问题与校园危机管理
问题与思考
教学实践案例
第十五章 班主任的素养与职责
第一节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第二节 班主任的基本素养
第三节 班主任的工作内容
问题与思考
教学实践案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班级管理理论与实务》:
1.计划
计划是班级组织管理过程的起始环节,要使班级管理工作顺利而有效地开展,必须抓好班级计划这一环节,设计好班级的学年、学期和学周计划。班级计划是根据学校的任务要求和班级组织的主观条件制订的,是班级管理的依据,也是落实学校教育任务的具体体现。一份好的班级计划应当使全班学生明确班级发展的前景和努力方向。班级计划是班级成员心中的一幅蓝图,它对班级成员来说,是指令,也是指导,更是激励。
班级计划是由教师或师生针对一个重点或班级所面临的重要事务进行讨论,进而提出的有效的解决方案或计划。这个计划必须由组织成员共同讨论、决议,而且是具体可行的,避免空泛而不着边际。2.执行执行是班级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班级管理活动的落实和实效取决于执行的情况如何。只有认真执行班级计划,才能使计划真正落到实处。执行是班级管理过程中最主要、大量、经常性的工作,班级管理工作纷繁复杂。在执行过程中,班级管理人员要随时掌握计划实施的进程,了解人员、财物、时间、信息等管理要素的动态关系,利用人力、机构、规章等管理手段,采取“组织、指导、协调、激励和教育”等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以保证班级计划的落实和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在班级管理的执行阶段,“组织、指导、协调、激励和教育”五项措施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班级组织管理的职能系统。在执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观察计划所产生的效益与影响。必要时,从观察发现所得的结果中进行总结反思,适度地修正及调整。
3.检查
检查是班级管理过程的中继环节,它是了解班级管理状况,推动班级管理工作,促使班级计划得以实现的一种管理职能。检查的目的主要是督促学生执行计划,努力学习;从各方面及时了解情况,反馈信息,对原计划作出合理的调节、取舍,防止失误和失控,从而积累资料,为做好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班级管理的检查环节可以采取多样的方式。从检查时间上看,有平时检查,有阶段检查。平时检查具有分散、及时、灵活的特点;阶段检查具有集中、全面、系统的特点。从内容上看,有全面检查和专门检查。从检查的主体看,有教师、班主任检查,学生相互检查、自我检查。
班级管理的检查环节必须以班级的计划和实际情况为依据,要摒弃形式主义的检查和以个人好恶为依据的检查,要尊重客观事实,以事实求是的态度进行深入全面的检查,既要重视班级管理的结果,又要重视班级管理的过程,并提出班级管理的改进措施。检查要有明确的目的、正确的标准和方法,要尊重事实,客观公正,看成绩,更看过程。
4.总结
总结是班级管理活动一个周期的终止,预示着下一个周期的开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总结是班级管理活动的重要一环,要以科学的方法,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评估,肯定班级管理的成绩,找出班级管理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为进一步搞好班级管理工作探索管理规律。班级总结对于积累管理经验,提升班级管理水平,促进班级管理科学化,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和效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班级总结一般在一个学期或学年结束时进行,应以班级计划作为评估班级管理绩效的标准,在充分调查和分析班级管理过程的基础上,根据典型的事例、学生的言行表现和有关数据,对班级管理作出全面的衡量。
总结本身并不是目的,回顾过去是为了推动班级的未来,使班级成员增加前进的信心和决心。优秀的班级总结应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所肯定的成绩要有助于增强班级成员的信心,所指出的不足要能够增强班级成员的责任感,从而振奋班级组织的精神,提高班级组织的士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