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选集(乡土中国+江村经济+中国文化的重建+美国人的性格+皇权与绅权。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传世经典,研究中国乡土社会
定 价:149 元
当前图书已被 10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费孝通
- 出版时间:2018/6/1
- ISBN:9787567572294
-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C912.82
- 页码: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费孝通先生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对我国的社会制度、民俗、文化有很独到的研究,从早年的乡村制度到晚年的文化的自觉与反省都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是费孝通先生的代表作,取材于作者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而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的14篇文章。作者用熟人社会、礼治秩序、差序格局等概念概括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广大农民的生存和生活状况。书中所提出的礼治秩序及其差序格局的概念,是以民间传统习俗为基础,进行社会管理,并提升为一系列制度的社会管理模式。它作为治国理政的蓝图,为历代圣贤所推崇。以礼治秩序来概括乡土中国,是认识前现代中国社会国情,切入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重要思路。本书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是了解中国与中国人的必读经典。
费孝通先生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对我国的社会制度、民俗、文化有很独到的研究,从早年的乡村制度到晚年的文化的自觉与反省都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江村经济》是费孝通1938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学习时撰写的博士论文,取材于1936年作者在江苏省吴江县开弦弓村(今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的调查资料,*初以英文发表,题为《开弦弓,一个中国农村的经济生活》。1939年在英国出版,书名为《中国农民的生活》。后以《江村经济》中文名出版。全书分为家、财产与继承、亲属关系、户与村、生活、职业分化、劳作日程、农业、土地的占有、蚕丝业、养羊与贩卖、贸易、资金、中国的土地问题等专题,描述了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旨在说明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与这个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同当时大多数中国农村一样,这个村庄正经历着一个巨大的变迁过程。通过本书,读者能够看到这个正在变化着的乡村经济的动力和问题。本书为国际人类学家 、社会学家及普通读者了解中国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受到了人类学界和社会学界的高度重视。
《皇权与绅权》是1948年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和著名历史学家吴晗等学者组成的关于中国社会结构和中国历史的研讨班的论文结集,以中国的传统社会结构、知识分子的命运、政统与道统为纲,探讨了皇权、绅权、帮权、民权的演进及运作。重点探讨了专制皇权的发展、士大夫阶级的本质和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特别是对文理科知识分子在未来的出路做了分析,读来发人深省,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经典名著。为了让读者深入了解专制皇权的运作及传统社会对皇权的制约,特收入吴晗的《朱元璋的统治术》和《历史上的君权的限制》两文。这两篇文章都非常经典,前者写于1947年左右,对皇权的专横暴虐做了详细描述;后者写于建国后,政权一统,更多地描述了古代对皇权的制约措施,皇权也是受限制的。本书虽写于解放前,但今天读来仍然引人思考,特别是对权力与制约、人权与自由、知识分子的命运与出路的分析,在今天仍有很高的价值,很值得一读。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传世经典畅销七十年,一版再版的社会学必读书人类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研究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与社会结构,认识中国国情的杰作中国社会是怎样的结构?中央、地方、乡村如何治理?权力如何制约中国知识分子为何命运坎坷?知识分子出路何在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和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讲中国社会的演进与中国的未来?
重刊序言
这本小册子的写作经过,在《后记》里已经交代清楚。这里收集的是我在40年代后期,根据我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而写成分期连载的14篇文章。我当时在大学里讲课,不喜欢用现存的课本,而企图利用和青年学生们的接触机会,探索一些我自己觉得有意义的课题。那时年轻,有点初生之犊的闯劲,无所顾忌地想打开一些还没有人闯过的知识领域。我借乡村社会学这讲台来追究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我是一面探索一面讲的,所讲的观点完全是讨论性的,所提出的概念一般都没有经过琢磨,大胆朴素,因而离开所想反映的实际,常常不免有相当大的距离,不是失之片面,就是走了样。我敢于在讲台上把自己知道不成熟的想法,和盘托出在青年人的面前,那是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教育方法。我并不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在传授已有的知识,这些学生们自己可以从书本上去学习,而主要是在引导学生敢于向未知的领域进军。作为教师的人就得带个头。至于攻关的结果是否获得了可靠的知识,那是另一个问题。实际上在新闯的领域中,这样要求也是不切实际的。在教室里讲课和用文字传达,公开向社会上发表,当然不能看做一回事。在教室里,教师是在带领学生追求知识,把未知化为已知。在社会上发表一种见解,本身是一种社会行动,会引起广泛的社会效果。对实际情况不正确的反映难免会引起不良的影响。我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在发表这些文章之前,犹豫过。所以该书初次出版时在《后记》中向读者恳切说明:由于刊物的编者限期限日的催稿,使我不能等很多概念成熟之后才发表。这算不得是定稿,也不能说是完稿,只是一段尝试的记录罢了。尝试什么呢?尝试回答我自己提出的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这书出版是在1947年,离今已有37年。三联书店为什么建议我把这本小册子送给他们去重刊,我不知道。我同意他们的建议是因为我只把它看成是我一生经历中留下的一个脚印,已经踏下的脚印是历史的事实,谁也收不回去的。现在把它作为一件反映解放前夕一些年轻人在知识领域里猛闯猛攻的标本,拿出来再看看,倒另有一番新的意义。至于本书内容所提出的论点,以我现有的水平来说,还是认为值得有人深入研究的,而且未始没有现实的意义。这本小册子和我所写的《江村经济》、《禄村农田》等调查报告性质不同。它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的一些概念。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并不排斥其他体系同样影响着中国的社会,那些影响同样可以在中国的基层社会里发生作用。搞清楚我所谓乡土社会这个概念,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概念在这个意义上,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工具。我这种尝试,在具体现象中提炼出认识现象的概念,在英文中可以用Ideal Type这个名词来指称。Ideal Type的适当翻译可以说是观念中的类型,属于理性知识的范畴。它并不是虚构,也不是理想,而是存在于具体事物中的普遍性质,是通过人们的认识过程而形成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形成既然是从具体事物里提炼出来的,那就得不断地在具体事物里去核实,逐步减少误差。我称这是一项探索,又一再说是初步的尝试,得到的还是不成熟的观点,那就是说如果承认这样去做确可加深我们对中国社会的认识,那就还得深入下去,还需要花一番工夫。这本书最初出版之后,一搁已有37年。在这一段时间里,由于客观的条件,我没有能在这方面继续搞下去。当三联书店提出想重刊此书时,我又从头读了一遍。我不能不为当时那股闯劲所触动。而今老矣。回头看,那一去不复返的年轻时代也越觉得可爱。我愿意把这不成熟的果实贡献给新的一代年轻人。这里所述的看法大可议论,但是这种一往无前的探索的劲道,看来还是值得观摩的。让我在这种心情里寄出这份校订过的稿子给书店罢。费孝通1984年10月11日
费孝通(1910-2005),汉族,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我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曾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学院等多所大学教授。1980年春费孝通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马林诺斯基名誉奖,1981年春获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奖章,1982年被选为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荣誉院士,1988年费孝通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同年费孝通获《大英百科全书》奖。其主要著作有《美国人的性格》、《乡土中国》、《江村经济》、《生育制度》、《中国乡绅》、《中国文化的重建》等。
《乡土中国》目录
重刊序言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后记
《江村经济》目录著者前言致谢序(布·马林诺夫斯基)第一章 前言第二章 调查区域第三章 家第四章 财产与继承第五章 亲属关系的扩展第六章 户与村第七章 生活第八章 职业分化第九章 劳作日程第十章 农业第十一章 土地的占有第十二章 蚕丝业第十三章 养羊与贩卖第十四章 贸易第十五章 资金第十六章 中国的土地问题附录关于中国亲属称谓的一点说明 江村通讯重读《江村经济》序言译者说明
《中国文化的重建》目录一、中华文化面临的挑战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文化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三级两跳中对文化的思考 进入21世纪时的回顾和前瞻 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新世纪?新问题?新挑战 经历?见解?反思费孝通教授答客问二、文化的自觉与反思 开创学术新风气 人文价值再思考 反思?对话?文化自觉 个人?群体?社会一生学术历程的自我思考 从反思到文化自觉和交流 文化的自觉与反省 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 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 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三、中华文化与人类的未来 从小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人 东方文明和二十一世纪和平 对美好社会的思考 创建一个和而不同的全球社会 文化论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再认识 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
《皇权与绅权》目录论绅士(费孝通)论知识阶级(费孝通)论师儒(费孝通)论皇权(吴晗)论绅权(吴晗)再论绅权(吴晗)论士大夫(吴晗)论天高皇帝远(袁方)皇权下的商贾(袁方)论王权与兵(全慰天)论家天下(全慰天)论绅权(胡庆钧)两种权力夹缝中的保长(胡庆钧)从保长到乡约(胡庆钧)绅权的本质(史靖)绅权的继替(史靖)朱元璋的统治术(吴晗)历史上的君权的限制(吴晗)编后
《美国人的性格》目录"前言美国人的性格1美国在旅程的尽头 2在记录与起码之间流动着 3有条件的父母之爱 4不令人服输的成功 5猜不透上帝的意志 6蛮一点,孩子! 7道德上有个毒刺 8原本是负了气出的门 9后 记初访美国?1人生的另一道路 2贫困的早年 3自由之邦的传统 4年轻文化的前途 5幸福单车的脱节 6机器和疲乏 7劳资的鸿沟 8关于华侨 9文化的隔膜 10老而不死 11鬼的消灭 12男女之间 13眼睛望着上帝 14民主的沉睡 15平民世纪在望 16经济的修正 17余 笔访美掠影?1释题代序 2颠倒了日夜 3两个皇后的下场 4车?油?路的三位一体 5城乡对流?南北对流 6地铁和涂抹 7家务机械化 8殷实之家 9新型市场 10能源危机 11电子系统 12斗智的世界 13一种新的社会纽带 14博闻强识的电脑 15应用压倒理论 16黑人问题 17民族拼盘 18美国的华人 19出路总是会找到的 20信心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