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导论》分十三章,内容包括全民健身概述,政策法规,活动组织与管理,公共体育设施,社会体育指导员,市民、农民、学生、弱势群体的健身,健身效果评价以及全民健身的国际比较等。全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论述与案例实例相链接,是一本可读性强、信息量大的实用性教材。
《全民健身导论》主要供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休闲体育专业、体育管理专业、体育新闻专业以及民族体育专业等学生使用。也可以作为其他社会体育工作者、体育教师、私人教练、相关研究人员以及从事全民健身指导人员的参考书。
“全民健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的标志,是振兴中华民族体质和促进健康的一项伟大工程。20世纪90年代中期,伴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吹响了全民健身的冲锋号角。作为一个由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是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和跨世纪的国民体质建设发展战略规划。近十几年来,全民健身这个词汇上至中央政府的大政方针,下至平民百姓的言谈话语,可以说响遍了祖国的城市乡村、大江南北;全民健身活动蔚然成风,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时尚。
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经过十几年的社会实践,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取得了许多凸显中国特色的大众健身科学研究和理论探讨的丰硕成果。全民健身作为现代气息最浓的时代需求,已经融入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的教学之中。
本教材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组织编写的。力图体现本门课程的基础、精练、实用、点线结合、形式活泼的编写理念。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到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了广阔的发挥空间。
本教材主要适用于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休闲体 育专业、体育管理专业、体育新闻专业以及民族体育专业等学生使用。也可 作为其他社会体育工作者、体育教师、相关研究人员以及从事全民健身指导 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本教材由李相如、苏明理担任主编,唐宏贵、李建国、梁建平担任副主 编。参加各章编写人员有:第一章(苏明理、李相如)、第二章(郭春玲)、 第三章(郑文海、卢耿华)、第四章(曹继红)、第五章(陈融)、第六章 (赵立)、第七章(李相如)、第八章(李建国)、第九章(罗湘林)、第十章 (梁建平)、第十一章(梁利民)、第十二章(唐宏贵)、第十三章(武杰)。 李相如、唐宏贵、梁建平对教材进行了统稿。最后,李相如和苏明理对全书 进行了总体修改并最终定稿。
本教材是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项目立项。
李相如,现任首都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现担任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评审委员会成员、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获国家体育总局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论文一等奖、国家级精品课程、等。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苏明理(1952- ),陕西紫阳县人,西安体育学院教授,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现代经济管理研究生学历。历任西安体育学院教务处长、副院长、党委副书记;2005年6月任西安体育学院院长、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院学报编委会主任委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管理学学科带头人、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北地区高教研究会理事、陕西省高教学会理事、陕西省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体育总会副主席、全国田径理论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
第一章 全民健身概述
第一节 全民健身的概念、作用与地位
第二节 我国全民健身产生的背景、特征
第三节 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
第四节 我国全民健身发展的走向
第二章 全民健身活动政策法规
第一节 全民健身法治概述
第二节 全民健身法律性质和法律制度
第三节 现行全民健身政策法规
第四节 全民健身法律责任与法律救济
第三章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瓣读
第一节 《纲要》产生的背景及实践意义
第二节 《纲要》的主体内容
第三节 《纲要》的实施
第四章 全民健身管理
第一节 全民健身管理的含义
第二节 全民健身管理体制
第三节 全民健身管理的原则
第四节 全民健身管理的方法
第五章 全民健身活动设旋
第一节 全民健身活动设施的分类
第二节 全民健身工程
第三节 全民健身活动设施的开发与利用
第六章 全民健身活动的分类与基本内容
第一节 全民健身活动的分类
第二节 全民健身活动的特点
第三节 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内容
第七章 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
第一节 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的概况
第二节 公益型社会体育指导员
第三节 职业型社会体育指导员
第四节 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的走向
第八章 市民健身
第一节 城市生活与体育健身
第二节 市民生活方式变化与体育健身
第三节 市民健身活动的特点与方式
第四节 市民健身常用手段
第九章 农民健身
第一节 有关农民与农村的概述
第二节 农民生活方式
第三节 农民健身活动特点与方式
第四节 农民健身常用手段
第十章 学生健身
第一节 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
第二节 学校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特点
第三节 学校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方式
第四节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第五节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第六节 学校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注意事项
第十一章 弱势群体健身
第一节 弱势群体与社会
第二节 残障人健身
第三节 农民工健身
第四节 下岗职工健身
第十二章 全民健身效果的评价
第一节 全民健身效果评价的概述
第二节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第三节 国民体质测定与监测
第四节 全民健身效果综合评价
第十三章 全民健身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国际大众健身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欧美国家大众健身的经验与启示
第三节 国际大众健身的发展走向
附件1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附件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
附件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