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北京农业要事便览》以北京农业的发生、演化与发展为脉络,搜集了古今北京农业散见于各种史料中的要事与印记,按一定的条目,梳理归类,以为研发农史者或探求北京农业史实者提供一些线索与便利。
《古今北京农业要事便览》主要介绍了北京农业的开拓者,北京农业的天时、地利与生物,北京的水资源与农业灌溉,古今北京农业中的创新与创业、北京农业的演进,北京的农业文化,北京的现代农业等,此外还简要介绍了古今的重农思想以及京郊改革与发展的成就。
引言
古往今来,“农业上的那几件事”,通常是指“耕、种、管、收及加(工)”。这是第一层次概念,第二层次概念是“土、肥、水、种、密、保、工(具)、管”,也即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前人实践(包括实验)基础上提出的“农业八字宪法”。在农业实践中上述2个层次的概念可以说是农事中的“纲”与“目”,真正推动农业不断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是这些纲目内不断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事。如改变土壤、兴修水利、制作肥料、培育良种、制造工具、合理密植、防治自然灾害、实行科学管理、改进工具、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储藏等。这些都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进农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农事(即具有推动力的农事),没有这些“事”,上面的两层静态概念就永远停留在自然演变之中,而落后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事实上自人类出现以后,不仅发明了农业,还不断创新农业生产力,推进农业不断有所前进,甚至跨越式发展。
北京农业发明至今,并走在全国农业的前列,其绝非自古逶迤至今,而是不断有所前进。鉴于其史已成长河,今人面对漫无尽头的长河欲一望到底,事事了如指掌是不可能的,但从源头高瞻远瞩,观其“惊涛”和前行的“浪尖”,还是可行的。
北京是“北京人”的发祥地。“北京人”的问世揭开了北京地区人类历史的序幕,使北京地区成为世界上最早进入人类社会的源头之一;“北京人”及其子孙们用智慧和勤劳使北京地区的山河、平原变成北京农业的热土,是“北京人”用劳动创制出旧石器工具、开启了采集渔猎农业;是他们的后裔“东胡林人”和“转年人”开创了中国北方农业起源的源头之一,撰写了北京农业文明的第一页(或第一章)。回眸古代峥嵘岁月,放眼今日京华,“北京人”及其子孙们无愧于这片热土的哺育:从距今50万~70万年的周口店遗址开启旧石器时代,到距今1万年前开创的新石器时代——东胡林人、转年人遗址,到距今6 500~7 000年的上宅人遗址出现神农“教种五谷”中的粟、黍、豆等作物遗迹,再到距今四五千年的夏商周时代出现了青铜器,这是劳动工具创制中一次次质的飞跃,出土的遗址有昌平雪山遗址、密云燕落寨、平谷刘家河、丰台榆林庄、房山琉璃河等遗址,出土的铜器工具有斧、锛、斤、凿、刀、锯、锥、钻等;到距今2 300至2 7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冶铁器农具(犁)和牛耕,这创造了生产工具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飞跃;到唐代出现了曲辕犁,这是犁具史上的一次重大改进。之前在西汉时代推广应用了搜粟都尉赵过发明的播种耧车等;到清代后期或近代开始从西方引进机械农具,不仅提高了耕作效率,更在于用机械力替代了人力或畜力。这是北京地区农用工具史上的第三次质的飞跃,并逐步走上机械化与电气化相结合之路;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及21世纪前10年即已进入信息技术时代,其主要标志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全面进入农业领域,并成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两大支柱,支撑着都市型现代农业朝着生态、安全、优质、高效、高端、高辐射及精准、集约、可持续、又好又快方向发展。与传统农业相比,由以体力劳动驱动为主转向智力劳动驱动为主。
当然,“北京人”及其后孙们在北京农业发展中的作为远不止这么一条红线,但这条红线却是探寻古今北京农业要绩的引子。沿着这条红线打开北京农业的历史篇章,一系列耀眼的星光便聚于眼前,顿时,会堆满你虚无的脑海空间——留下难忘的历史根脉!
编著者
2017年8月于北京
王爱玲,女,1971年生,博士,副研究员。2000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同年8月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所工作,2016年4月至今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农业软科学研究、知识管理与情报研究,涉及农业发展战略、农业政策、农业规划等领域。十余年来,主持课题近30项,作为主要执行人参与课题40多项,主持和参与农业工程咨询项目40多项;出版著作3本,编著2本,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获得北京市工程咨询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北京市农委新农村建设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得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1项。
第一章 北京农业的开拓者
第一节 北京的古人类
一、“北京人”
二、“新洞人”
三、“山顶洞人”
四、“东胡林人”和“转年人”
五、“上宅人”
第二节 北京原始农业的生产对象
第三节 北京原始农业的起始年代
第四节 北京原始农业是“中国北方农业的源头”迹考
第五节 北京农业的转型
一、北京原始农业的转型
二、北京传统农业的转型
第二章 北京农业的天时、地利与生物
第一节 北京农业的天时
一、光
二、气
三、温(热)
四、水
第二节 北京农业的地利
一、北京发展农业的“地利”优势
二、北京的土壤分类
三、北京的特产之乡
四、北京农地的生产力
第三节 北京农业的生物资源
一、野生生物资源的多样性
二、驯生生物资源
三、有关出版物和印迹基地
第三章 北京的水资源与农业灌溉
第一节 北京的水资源
一、历史上的富水区
二、现如今的缺水区
第二节 北京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北京历史上的水利兴修
二、北京水资源开发利用阶段
三、北京的鱼类养殖
第三节 北京的农业灌溉
第四节 北京农业灌溉的增产效应
第四章 古今北京农业中的创新、创业
第一节 北京农业创新的发展脉络
第二节 北京市属农业科教推广机构
第三节 北京农业科研的兴起
一、农作物育种
二、养殖育种与养殖
……
第五章 北京农业的演进
第六章 北京的农业文化
第七章 北京的现代农业
第八章 古今重农思想、文件择要
第九章 京郊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