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崛起:中国乡村农业发展道路与方向》是一本通过大量详实案例全景式阐释三农问题与未来机遇的书,全面、客观、深入破解了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多重开发模式的内在关联密码。全书共分十二章,分别从人们对乡村田园的向往、全民上山下乡热、乡村文明的没落与传承乡土文化的呼吁、乡村治理的突破与升级、以农家乐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美丽乡村的建设思维及流程方法、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休闲农业的关系、房地产企业转型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的尴尬与出路、工商资本下乡的集体躁动与农民利益的保护、农业品牌化的现状与未来走向、通过各种乡村农业发展模式的探索寻找重塑人心的突破方向、以大休闲、大农业、大健康交融发展的大健康产业体系的发展趋势。
激荡中的清澈力量
在山中,寂静涌起,以探测山岳自己的高度;
在湖里,运动静止,以静观湖水自己的深度。
——泰戈尔《流萤集》
2013年春节前夕,当时还在“魅力城乡网”做总编的张舜尧发给我一篇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孝德的文章——《拯救中国乡村文明呼吁书》。看完这篇文章后,我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坚持8年的出版行业。
转行做农业,这个当初完全感情用事的决定,从没有在我的人生职业规划中出现过。尽管出生在农村并在那里长大,但跳出农门不再回家务农是父辈们对我多年的殷切期望。进入农业圈后,本以为对于农村的人和事很了解,然而当我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到那里并重新辨认它时,突然又感觉到那个最熟悉的地方竟又如此陌生。
土地耕种的方式变了,没有了之前的拔草锄草而直接改用喷洒农药;谷物的种类非常单一——冬种小麦夏种玉米,不像从前玉米、红薯、芝麻、高粱、花生、绿豆、瓜果什么都种些;各种粪便、秸秆堆积成的农家肥基本上也没有人再用了。
庄稼收割的时间短了,三五天足矣,不像从前没有十天半个月地里的农活干不完;还有就是种地的主要劳力——年轻人基本上都不在家,且不愿种地的农户越来越多。再有就是村里的房子越盖越高、越建越多,而房子里每天住的人似乎只有老人和孩子……
我从事的领域被称做“休闲农业”,主要是利用农业资源禀赋和文化要素,供城市居民游玩观光、现场采果、农作体验,享受与城市不一样的乡土情趣。而通过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购农家物这个过程,则可以更深入地享受村民般的生活,体味别样的乡村文化。事实上,在这个简单的逻辑支撑下,围绕农业、农村和农民所延生出来的各种操作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则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有些猝不及防。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围绕数以百万计的村庄,量以亿亩计的农田和形式异常丰富的乡土文化这个“道”,在乡村和农业两个主要区间中,各种与“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有关的,能够为游客提供特色休闲服务的模式和类型异彩纷呈,让市民和农民都有些应接不暇。
围绕田园发展出了田园农业游、园林观光游、农业科技游、务农体验游;围绕民俗发展了农耕文化游、民俗文化游、乡土文化游、民族文化游;围绕农家乐发展出了农业观光农家乐、民俗文化农家乐、民居型农家乐、休闲娱乐农家乐、食宿接待农家乐;围绕村落乡镇发展出了古民居和古宅旅游、民族村寨游、古镇建筑游、新村风貌游;围绕休闲度假发展出了休闲度假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围绕科普教育发展出了农业科技教育基地、观光休闲教育农业园、少儿教育农业基地、农业博览园。围绕回归自然这个主题概念则可以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上乐园、露宿营地和自然保护区上继续做深度文章。
以上各种类型中的要素点并不是绝对独立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还可以继续排列组合成新的模式类型。同时,如果我们的思维跳出“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概念的束缚,从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品牌农业、互联网农业、新型城镇化,甚至包括存在异议的以旅游和养老为核心内容的地产农业等角度,重新认识乡村和农业的未来发展,则会出现更多的类型和模式。而所有这些大都正处在一个前路并不明朗的模糊探索期,其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风险同样十分复杂。
其中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规模农业和生态农业之争,美丽乡村颠覆式开发建设与农耕文化保护及乡村文明复兴的矛盾,合作社发展模式困难重重乃至大多有名无实的尴尬,品牌农业概念喧嚣尘上和农业安全问题积重难返的困惑,地方政府、工商资本和农民围绕土地利益而产生的深层社会矛盾的危机,还有国家惠农补贴的腐败问题、农村金融的发展问题、综合农协的落地推广问题等等。
从更高层面、更大视野俯视观察这场正在轰轰烈烈展开的,并在各个利益相关主体间激荡着的乡村农业大发展、大建设,其更深层次的意义甚至还包含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稳中跨越、城乡居民贫富差距的缩小、现代人心性的重塑、中国传统道德的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复兴以及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战略升级等。
然而站在普通百姓角度来看,无论市民还是农民,真正渴望的是什么?想要得到的又是什么?不过是希望吃的食物安全健康,住的房子宽敞舒适,生活的环境整洁美丽,家人朋友、街坊邻里间友爱和睦。简而言之,即平安、健康、幸福六个字。
本书在开始写作之初,笔者的内心一直在各种情绪的撕扯间激荡着,然而在写作的过程中才渐渐明白,思维、思绪和思想的清澈才是支撑自己完成这个艰难过程的真正力量。对于同样处在激荡中的乡村与农业,其未来发展的道路与方向,我认为同样需要这种清澈的力量:为了生命和生活的回归,为了健康和幸福的渴望。
王龙泉
2015年5月3日于北京奚庄小院
九溪翁,原名宋会鸣,1957年出生于湘西南偏僻小县,18岁作为“知青”下放到农村,经历了学、农、工、警、党、政、企、商等不同行业的工作、30多年来扎根农村,创建了绥宁县黄桑神龙洞生态业基地。40年以来,勇于实践、笔耕不息,主要作品有:《农村工作探索报告文集》《揭开娃娃鱼的神秘面纱》《赢在超前思维》《创业践行录》《经历无悔》等。目前主要职务:中国休闲农业联盟执行主席、《休闲农业》内参总编辑、北京华易创元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龙泉,河南开封人,曾任《旅游观察》杂志专题部主任。现为开元农业战略中心主任、中国乡村文明网执行总裁、《休闲农业》内参执行主编主要出版及策划作品有:《补身不如补心》《十年蓝帆再扬帆》《德叔智慧》《连锁制胜》《农家乐经营之道》《幸福总和》等。
第一章 田园诱惑
回到乡村,从来都是中国人内心最深处的执念。但“为何”回到,“如何”回到,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答案。陶渊明致仕难成,以退隐江湖的方式采菊东篱,成就他的是一个“退”字;而何允辉则在经商有成之后,主动回馈养育自己的乡村,回归田园,秉持的却是一个“进”字。这一“退”一“进”之间,映射出中国人处世哲学中独特的田园梦。这个梦,外在形式虽有不同,却蕴含着一个深刻的共性: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脚踏实地,土地的“地”。
1、陶渊明的桃花源梦
2、弃商从农,回乡竞选村长
3、迎着困难大步向前冲
4、何斯路:现代版桃花源
5、城市与乡村的双重诱惑
6.、越来越热的田园乡村
第二章 集体行动
不同的人,回归乡村的模式是不同的。资本市场的弄潮儿,思考的是如何借助乡村的魅力重塑土地,获得利益;政府层面的实践者,面临着国家宏观惠农政策带来的挑战和诱惑;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则在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交织中艰难抉择。这里的关键词,可能是资本,可能是地产,可能是休闲。但最终,所有关键词将汇为一处——生活!只有最普通的生活
方式的回归,最普通的人的回归,才是回到乡村的终极意义。
1、资本下乡,好事还是坏事
2、涉农补贴的钱去哪儿了
3、休闲农业的冷思考
4、城市人的逆城市化行动
5、逆城市化的真相
6、田园城市:理想与现实之间
第三章 乡村呼唤
实现“记得住乡愁”,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人”,一是“乡”。前者是主语,后者是宾语。现实的问题是,主语还在那里,宾语却在消失。故土难离,是我们共同的情愫,对故乡的情感是亘古不变的人类本能。但是,为什么我们又要一群群离开故乡呢?走进城市,告别乡村,是否是我们必须要走的一条路呢?如果不这么走,有没有别的可能?
1、乡村里的中国符号
2、故乡的记忆之美
3、难以接受的乡村“巨变”
4、中国乡村将向何处去
5、守住乡村最后的底线
6、乡村,一种尊严和责任
7、大家共设诗意乡村
第四章 村治渐变
土地是死的,人是活的。要唤醒土地的正能量,靠的是人,是合理的生产关系,不断进步的社会组织形式。农业文明之所以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不是由于工业比农业更伟大,而是工业生产要求更高效的组织与分工模式,这套生产方式和结构,发展出了一个更为进步的社会形态。因此,社会的进步与否,不是选择农业还是选择工业的问题,而是选择以何种方式搭建、组织生产关系的问题。正因如此,我们才可以剔除工业优于农业的认识误区,工业能做到的,农业也能做到,需要的是重新认识人和土地的关系。
1、古老的农耕文明帝国
2、农业帝国的危机
3、乡村改革,势在必行
4、未来之路通向何方
5、中国改革第一村的进与退
6、先富农民脑袋,再富农民口袋
7、生态农业迎来美丽机遇
8、放开胆子,唤醒土地正能量
第五章 乡旅升级
四川郫县的农科村是我国第一家农家乐的发源地;成都的红砂村通过花卉种植独辟蹊径。在四川的先驱者的引领下,“花果观尝型”、“民俗风情型”、“景区旅游型”、“餐饮养生型”等农家乐类型百花齐放,也出现了诸如同质化严重、定位不清、好大喜功等连带问题。要获得进一步的良性发展,农家乐应遵循“引人、留人、留钱、留心”的八字诀,从自身特色入手,搭建村与户之间、部门之间的捆绑、联动机制,以科学管理带动合理经营。
1、农家乐的起步与升级
2、换种方式,赶超农科村
3、崛起中的乡村旅游
4、同质化竞争下的思索
5、农家乐升级的关键点
6、村与户捆绑,部门间联动
7、将农家乐做成休闲区
第六章 再造故乡
乡村如何才能“美丽”?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不同地区、不同的农业形态,会有各自对应的理想的美丽类型,可以是休闲农业,可以是精致生活,还可以以工业系统的方式重新塑造农业和农村。不过,美丽的乡村,必须是可持续的乡村,不能杀鸡取卵,更不能为了打造所谓的短期效果,而牺牲农民的长久利益。在当下,建造美丽乡村,缺乏的不是创意,而是踏踏实实、理性的经营理念和素养。
1、不拘一格,建造美丽乡村
2、向台湾休闲农业取经
3、走进生态乐活村
4、小创意,让乡村大不同
5、乡村改造的工业化思维
6、再造乡村的美丽误区
7、美丽乡村的系统化操作
第七章 城镇聚集
历史和政治背景截然不同,我们为什么还要去观察、理解美国的城镇化之路?因为它揭示着一个历史发展的共性:农村和城市的二元化区隔越来越淡化,人不能再以农村和城市来划定身份,只有两者的交融共生,才是未来的方向。这也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必须坚持的原则。在这一章,我们将梳理近年来在国内方兴未艾的各类模式——乌镇模式、旅游地产模式、“印象”系列模式……它们都在探索中前行。
1、美国城镇化之路
2、新型城镇化与休闲旅游
3、古镇旅游的开发模式
4、客天下,一个地产商的文旅梦
5、为城镇插上飞翔的翅膀
6、乡村城镇化:寻找升级新方向
第八章 地产变身
中国人为何痴迷于买房?这可能是一个永远让人争论的问题。不过,地产正处于巨大的转型期,则是一项共识。不再炙热的地产经济,如何实现顺利转变,如何与未来的需求市场密切结合?养老开始成为一个关键词,成为一个让地产开发商们垂涎,并希望借此实现自己华丽转身的新机遇。在层出不穷的养老地产模式中,至今没有一个能够脱颖而出,有人面临困境仍执着坚持。究竟养老地产的康庄大道在哪里呢?它与休闲农业的结合,应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
1、从“黄金时代”到“白银时代”
2、变身易,变思维逻辑难
3、中国养老市场的机会
4、养老地产的尴尬与出路
5、逆向探索:从休闲农业开始
第九章 资本躁动
近年来,一个又一个“大佬”的名字与农业扯上了关系——褚时健、柳传志、刘强东、马云……从来不曾进入商业帝国法眼的农业,一夜之间成了香饽饽,谁都想舔一舔。尽管现在对这股热潮下定论为时尚早,但是对资本如何介入农业,应该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即一切应以保障农民权益、提升农民收入为前提。
1、跨界到农产品电商
2、闯入农业的大佬
3、农业创富的新玩法
4、马云的农村电商战略
5.资本下乡的因与果
6、请把农民利益放心上
第十章 品牌构建
品牌化是一个产品可持续的必经之路,对工业产品如此,农业产品更是如此。在今天农业安全、食品安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关键词之时,一个良好的品牌化农产品机制,既能保证产品本身获得认可,更能维护人民生活安全和国家的稳定。有机农业是一个方向,但不是唯一。更应该认识到:品牌化不是名牌化,无论你是否要打造名牌农产品,食品的安全、品质、精细都是必须。
1、立顿红茶的品牌化历程
2、被误解的品牌农业
3、农业品牌化的发展方向
4、有机农业大冲关
5、从“安全农业”到“品牌农业”
第十一章 人心重塑
从制度层面讲,食品安全是管理问题;从更深的文化层面讲,食品安全漏洞折射的是当今中国信用和人心的沦丧。因此,重塑人心,是让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吃到安全食物的首要命题。石嫣从美国引进了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郑冰在中国乡村探索着社区治理的方向,她们都是重新在社区中建立信任、发展健康农业的先驱者和实践者。真正的有机,不仅是食物本身的有机,更是整个社会运行模式的有机。
1、从食品安全窥视人心
2、这些年,我们丢掉了什么
3、CSA,一座信任的桥
4、乡村治理,一道绕不过的坎
5、崛起,从改变人心开始
第十二章 医养回归
如今,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微”的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我们也进入了一个“大”的时代,这些眼花缭乱的微的背后,支撑者是无处不在的大数据。无论是微还是大,我们的终极目标都是更好、更健康的生活,而要实现这样的生活,大休闲、大农业、大健康是需要遵循的发展途径。大休闲是大农业的动力,大农业又是大健康的基础。三者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预示着人们对生命本初认识的一种回归。
1、生命与健康的保养
2、建一个“天地人”道场
3、乡村,让心灵回归的地方
4、医养联合体,再探索
5、大休闲、大农业、大健康